首页 理论教育 借鉴他人智慧:人际相处的关键准则

借鉴他人智慧:人际相处的关键准则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世民“以铜为镜”、“以古为镜”、“以人为镜”的根本目的在于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更重要的是,他为我们提出了一条重要的处世原则,那就是“借鉴”。不要以为那些赫然于辞书的处世经典是某些学人贤士的智慧之言,实际上那不过是“借鉴”的结果。同是借鉴,也许结果两异:有人法古治今,恰到好处;也有人东施效颦,弄巧成拙。

借鉴他人智慧:人际相处的关键准则

(代序)

一千三百七十年前,一位曾经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的青年将领却在自己人生十字路口踟蹰不前:是以兄弟情意为重,还是以大义为本?这位深孚众望的年轻将领权衡再三,终于拔剑而起,发动玄武门之变,斩杀了已登基的李元吉和李建成。秦王李世民一跃而为大唐的万岁爷,唐王朝从此步人标志第一次辉煌时期的“贞观之治”。公元644年,唐太宗李世民总结自己的治政经验,发表了这样一段精辟的见解: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李世民在位23 年的经验可以归结为一个字:鉴。其本义是镜子,引申为教训或警戒。李世民“以铜为镜”、“以古为镜”、“以人为镜”的根本目的在于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穿了,李世民也不是什么神,其统治方略不过如此,毫无神秘之处。

但是,在我们今天看来,李世民本人又不失为一面熠熠生辉的镜子。更重要的是,他为我们提出了一条重要的处世原则,那就是“借鉴”。政治如此,为人亦然。

浩瀚史河星光灿烂,珠海遗贝蔚为壮观,又岂止李唐一二可资借鉴?

时间上溯到公元3 世纪,一本《三国演义》浓缩了这个时代的精华。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强权杀伐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然而,“时势造英雄”,各路豪杰竞相崛起,造就了一大批时代楷模。诸葛亮的智慧、曹孟德的奸诈、周瑜的狭量、鲁肃的宽厚、忠义如关羽、善谋如司马、粗中有细的张翼德、处变不惊的姜伯约,如此等等,其雄才伟略,远不是冲冲杀杀所能概括的。足智多谋,尽在三国,可以说,三国时代诸路精英的行为轨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维方式。

其实,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借鉴”的过程。从初坠人世牙牙学语到蒙童时代求学觅智,乃至立于世俗经天纬地,没有一时没有一处见不到“借鉴”的痕迹。不要以为那些赫然于辞书的处世经典是某些学人贤士的智慧之言,实际上那不过是“借鉴”的结果。我们编著此套丛书,初衷亦即于此。(www.xing528.com)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与其说是以谨严的布局、优美的文笔流传于世,不如说是因超人的智谋、启人的机警而家喻户晓,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过五关斩六将等三国故事,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而当今社会,人们之所以津津乐道于三国,恐怕是因为要从三国人物中吸取所长,以便更好地为人处世。倘能在此为人们借鉴提供些微有益的启示,那将于我们是莫大的安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立世,不过半个多世纪,其人迹事迹早已成为过眼烟云。然而,其时代的智慧却长盛不衰,而且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记起,成为处事为人的权威比照。

李时珍尝百草,从而了解了千万种植物的药性;公输班过荆棘受到启发,终于发明了锯子;而邯郸学步的故事,给人留下的仅仅是笑料而已。同是借鉴,也许结果两异:有人法古治今,恰到好处;也有人东施效颦,弄巧成拙。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朋友,就看你的悟性如何了!

秦浩夫

1997 年10 月18 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