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课程思政
1.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它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而且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实生活之中,大至政府、军队,小至企业、医院、学校、家庭等社会基本单位和部门都存在管理活动。可以说,凡是由两个以上人组成的,有一定活动目标的集体或组织都离不开管理。
那么,什么是管理?对于管理的字面意思,“管”就是将对象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进行看管,在控制之下;“理”是在充分了解对象自身规律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整理或治理,最终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理想状态或目标。
在不同时期,中外管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给予管理不同的解释,以下是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它们都从某个侧面反映了管理的内涵。
(1)管理是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是古典管理创始人之一、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于1916年提出的。这个看法明确了管理的过程和职能。他的理论经过近百年来许多人的研究和实践,除在管理职能上有所增减之外,证明基本上是正确的,并成为管理定义的基础。
(2)管理就是决策。这是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A·西蒙提出的。他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和所有方面,组织是由决策者构成的系统,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组织工作的成败。他把决策制定过程分为四个阶段:①调查情况,分析形势,搜集信息,找出制定决策的理由。②制定可能的行动方案,以应付面临的形式。③在各种可能方案中进行抉择,选择比较满意的方案,并付诸实施。④检查已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并进行评价,制定新的决策。这一过程是任何组织的管理者实施管理都要进行的过程,所以从这方面看,管理就是决策。
(3)徐国华编著的《管理学》中,管理被定义为“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4)周三多编著的《管理学》中,管理被定义为“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管理的概念可以表述为:管理是在特定的组织内外部环境约束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通过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期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具体如图1-1所示。
1.1.2 “管”的古汉语释义
图1-1 管理活动
2.管理的二重属性
任何社会生产都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和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因此,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也存在两重性,即组织生产力的自然属性和为一定生产关系服务的社会属性。
(1)管理的自然属性。(www.xing528.com)
管理的自然属性也称为管理的生产力属性或管理的共性。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表现为合理的组织生产力,其无阶级性。
在管理过程中,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需要对人、财、物和信息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产供销及其他职能活动进行协调,以实现生产力的科学组织。这种组织生产力的管理功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和决定的,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故称为管理的自然属性。比如,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只要进行社会化大生产,就需要合理地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不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不会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故其又被称为管理的共性。
(2)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也称为管理的生产关系属性或管理的个性。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表现为调节各种生产关系,主要体现管理者的意志和利益,其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在管理的过程中,为了维护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利益,需要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分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反映的是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的性质,故称为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是由管理所处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国家、民族之间具有较大差异,故其又被称为管理的个性。
正确认识管理的二重属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全面认识管理的任务,既要合理组织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又要努力改善生产管理,兼顾社会责任。第二,对国外管理理论和思想要正确评价和学习,要结合我国的国情有所选择借鉴,不能盲目照搬。
3.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作为一项活动,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归纳总结出了一系列反映管理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管理实践,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这些管理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和丰富。因此,管理是一门科学,它以反映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管理又是一门艺术。管理虽然可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规律办事,但由于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包括突发性、偶然性的因素,这些因素复杂多变,单靠管理理论和方法是不能够进行有效管理的。管理者必须在管理实践中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地把管理知识与具体的管理活动结合起来,获得满意的管理效果。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管理活动除了依靠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从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可知,有效的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因此,二者之间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在当代,既要注重对管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又不能忽视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地灵活运用,是每一个管理者走向卓越的重要保证。
(2)管理能力是一种在实践中不断习得的心智技能。
首先,管理是一种心智技能。管理是一种思维力,是一种观察力,是一种决断力;管理是一种运用权威、利益机制与社会互动来影响他人与活动的运筹力、执行力。管理能力主要是心智性的技能,而非动作性技能,管理的关键在于思维,管理的灵魂是创新,管理的价值在于实践。
其次,管理技能只能在实践中习得,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管理的实践属性与艺术属性,以及其技能的心智性,决定了管理技能只能在实践中习得。管理理论的学习只能为管理技能的培养提供理论基础,离开管理的实际参与和运作,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管理者的技能。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反复处理复杂的管理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地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技能。
(3)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对管理者而言,管理就是在其职责范围内协调下属人员的行为,让别人同自己一道去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组织中的任何事情都是由人来传达和处理的,管理活动自始至终,在每个环节上都是与人打交道的,因此说管理的核心是处理组织中的各种人际关系。
(4)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管理活动在人类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而且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有效的协作需要组织的存在,需要在组织中实施管理。社会生活中各种组织的具体形式虽因其社会功能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是相同的。一个组织的建立,既要具备基本的内部要素,又要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管理就是在这样的组织中,由若干人通过行使各种管理职能,使组织中以人为主体的各种要素得到合理配置,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