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州海棠过去是香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明万历三十年到乐山任知州的袁子让,在《香国海棠赋》中,每一段结尾都有一句概括性的抒情,什么不浓、不浊、不厉、不俗、不散,而之前必有一句起兴“吾知是花之香”。他在此任职九年,而万历三十九年成书的《嘉定州志》对海棠的描述就是“微香”。不管微香浓香,香是在的,而今你是一点都闻不到香的,这也印证了林清玄的评判“香花无色,色花无香”。后来确实不香了,原因何在?至今是个谜。就如马桑,志书上讲“前明有作栋柱者,今则小不堪用”。我儿时见到的都是灌木,但也见过庙宇中不少大柱就是马桑,听我祖父讲,过去有士子赶考,被马桑挂烂衣裳,士子说:马桑,马桑,你长不大就要折腰。当时听如天书,今熟读志书,果然。海棠呢?据20世纪罗孟汀老先生考证后推测,估计香海棠是西府、垂丝在自然中的一个变种,后来经人们不断培养,并用开花香的同属树作砧木进行嫁接,就此代代繁衍,于是香海棠便推广开来。好比现今风行的脆红李,也是偶然发现,人工培植,才有8月份可食的李子。香来自人工培植之说较为可靠。明后四川战乱,人口急剧下降,人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谁有心思侍花?因此罗老先生剖析,对于海棠的追捧“要有相当安定昌明的政治局面和富庶的经济条件”。笔者认为他的剖析是中肯的,元朝一代,你找不到志书不说,其文人的吟咏中难觅海棠的诗句就可见一斑。到清康熙年间,四川人口锐减,才有湖广填四川的诏令。据志书描述,当时田野荒芜,虎患食人,谁有心思种海棠?过后人工培植技术失传,后人尽以实生苗自然种植,于是,香的海棠就绝迹了。
2019年西府海棠正盛时,笔者在嘉州长卷发现一树间一枝头蜜蜂去得频,心生好奇,攀下枝头嗅那蜜蜂不断的花丛,果然有淡淡清香,如果有园林巧匠培之,难保不出几年又可重现香的海棠。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香海棠是人工培植的,因为历史的原因,人们为温饱而忽略精神层面的东西,于是香海棠培植技艺失传而消失。近几十年的岁月也可以证明,在过去奔吃穿的年代,何有如今街道、公园开得花枝乱颤的海棠?正是这几十年改革开放,人们生活丰衣足食,那些花木才渐渐又回归到人们的生活当中。相信岁月的不断变好,终有一天,名实相符的“海棠香国”又会回到山清水秀的嘉州大地上。(汪建)(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