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年内,乐山民族宗教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先后被中央统战部、省委《每日要情》、省政府《每日要情》、市委《领导参阅》、市政府《领导参阅》等转发。市民族宗教委获年度全省民族宗教信息工作第三名,在全省民族宗教工作会上交流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示范场所建设经验,一人被省政府表彰记公务员一等功。
【民族工作】 高位谋划。根据中央、省委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市民宗委、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制订《乐山市贯彻中央、省委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完成《乐山民族地区“十四五”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提出突出主线、准确定位、用活政策、法治保障等对策建议。市委、市政府组团慰问峨边、马边、金口河彝历新年,市民宗委组织中心城区庆祝活动和乐山师范学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民族团结进步周”、民族教育工作座谈会、民族法规政策宣传、彝历新年庆祝晚会等活动。
拓展成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牵引,继峨边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东风,以典型引领、示范带动等方式,加强指导、督促,再推金口河、马边国、省联创。马边成功创建省级示范,金口河补齐短板积极跟进。9月27日召开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峨边县委、马边县委等5个集体和乔进双梅、邛莫那根等6名个人分别被表彰为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乐山日报》以《我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宣传全市受到国务院、四川省表彰的模范集体和个人典型事例。
脱贫攻坚。年内,协调争取到位民族专项资金2443万元,同比增长15.8%。会同本级专项资金550万元,全部用于少数民族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脱贫攻坚。申报民族贸易企业1个、全国民族乡村振兴试点乡镇3个,帮助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贴息贷款126万元。印发禁毒防艾宣传资料4000册,完善“同心·法律服务”平台,制定彝汉双语村规民约,开展五星家庭评选活动,移风易俗取得新突破,民族地区14个村创建为省级“四好村”。召开“十四五”古籍整理项目《四川彝族刺绣》座谈会,拟订采编、撰稿规划,将大、小凉山民族专家纳入编辑《四川彝族刺绣》人才库。
民族教育。年内,申报、安排省、市财政专项资金和省民族“两金”等1745万元,在民族地区建设学校5所面积7118平方米,装备1所学校信息技术设备,实施6所学校远程教育,补助765名寄宿制学生生活,购置5670套免费卧具;继续安排民族专项资金15万元,救助60名少数民族贫困大学新生入学;完成乐山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乐山市人民政府工作汇报》等6个主要会议材料的彝文翻译工作;巩固彝区一村一幼成果,调研形成《乐山彝区一村一幼及国家通用语言调研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对策建议。
城市民族工作。针对城市少数民族居住分散、流动频繁的新情况、新问题,在56个社区成立“少数民族群众服务工作站”,落实“一站三员三化”(民族工作站,信息员、宣传员、调解员,民族工作网格化管理、多元化服务、制度化保障),设立文明岗、咨询岗、调解岗、信息岗、办事岗,提升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将城市常住和流动少数民族的诉求,纳入“12345”心连心服务热线,实行受理、处置、监测、指挥、回访“一条龙”,电话、短信、微信公众号、微博等8个渠道“一体化”。市民族宗教委员会《倾力打造三个站点,扎实推进城市民族工作》在全省进行经验交流。
【宗教事务管理】 宣传教育。推进宗教法规学习、贯彻常态化,开展学习活动50次。组织民宗部门和宗教团体负责人50人,开展宗教法规及食品、消防安全专题培训。在市委党校“年轻干部铸魂工程”培训班进行“宗教的形势与任务”专题授课。组织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及全市高、中职业学校校长50人,举行《民族宗教意识形态工作进高校》《正确认识宗教问题做好校园意识形态工作》等专题讲座。将宗教法规纳入“七五普法”“法律七进”,督促108个宗教活动场所做到法规上墙、宣讲到人、落实到位。持续引导宗教界爱国爱教、独立办教,完善宗教基础信息数据库,建立宗教人才流动基础平台,筛选两名基督教后备人才到四川神学院学习,引进峨眉山佛学院毕业生19人。打造“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化方向”示范场所19处,开展“爱国爱教爱家乡”系列活动。与在乐高校建立民族宗教领域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机制和校地联动机制,加强对特殊群体宗教生活的引导。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依法净化高校内外环境序。(www.xing528.com)
安全工作。制订宗教活动场所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开展宣传教育200次,发放宣传资料500份,整治隐患40个,落实措施52条。印发《乐山市宗教活动场所食品安全党政同责整改提升工作方案》,大型宗教活动安全预案制订100%、宗教场所安全制度上墙100%、开展活动“明厨亮灶”比例55%以上。
依法行政。把宗教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协调解决场所权属不清问题,审批14名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全面完成108个宗教场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和登记换证工作。推进“两乱(乱建寺庙、乱塑神像)”治理,全年依法拆除、捣毁49处。健全完善宗教场所香蜡制品管理制度,香蜡规格、价格实行明码标价、公开销售,随机抽查峨眉山、大佛景区的13个宗教场所,未发现违规问题。全年补助宗教团体工作经费25万元,落实办公用房5间,按时发放14名宗教界代表人士生活补助36.1万元;解决峨眉山清音阁等6个宗教场所“8·18”灾后恢复重建和维修经费80万元。
【民族宗教战线防疫抗疫】 迅速响应。针对全市少数民族和流动人口多、宗教场所多、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多的实际,先后下发《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严格控制婚丧嫁娶聚餐聚会的通知》《关于取消或暂缓少数民族民间集会活动的通知》,制订《宗教领域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实施方案》,发出《全市宗教界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抗击疫情倡议》,开展疫情分析、现场调度,启动民族宗教公共突发事件响应预案,劝阻和暂缓多起宗教活动、走亲访友、民间活动,实现零聚集。
紧密布控。发挥市、县、乡、村民族工作服务网格作用,紧盯民族地区返乡外出务工人员,成功劝阻近千人暂不返乡、建立上千人专项档案、督促近百人完成居家隔离。组织宗教界176名防控卫生员进行防疫培训,强化骨干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双暂停一延迟”要求,压紧压实民宗部门责任。先后开展巡查82次,取消场所宗教活动100场次,沟通劝阻信教群众6万余人,谢绝外地宗教团体到访交流30次,实现零感染。
倾心关爱。先后以彝汉双语《小凉山抗疫进行曲》等歌曲和顺口溜、下发《通告》、制作音频、发放宣传资料、出动宣传车宣传等形式,推动防疫宣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出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关心关爱宗教界十条措施的通知》,市、县累计支持宗教工作经费200余万元,协调、购置消毒酒精、医用口罩、大米、食用油等价值22万元的防控物资和生活用品。引导、鼓励宗教界正视疫情带来的灾和难,挖掘内在潜力,开垦自养农禅,种植季节性瓜豆蔬菜自给自足,实现收入10.4万元。
弘扬正气。引导乐山宗教界坚决贯彻执行防疫抗疫的战略部署,联合发出《关于全力扶持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战的倡议书》,突破传统思维,增进互帮互助,形成携手并进、众志成城的抗疫共同体。宗教团体克服自身困难,吸收98名困难群众场所就业。宗教界发扬互助友爱精神,压缩支出支援抗疫战疫,累计捐款120余万元、医用酒精1.5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