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塑造人民群众的精神信仰
文化民生要解决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安顿广大群众的精神生命,塑造人们的精神信仰。文化民生既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衣食住行之类的民生,也并非单纯的文艺活动之类的民生,它着力解决的是精神、意识、观念、信仰等方面的问题。塑造人民群众的精神信仰包括:一是树立人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会有正确的文化态度、文化立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倡导的道德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毫无疑问是文化民生的核心之所在。正确的理想信念能够起到约束作用,它为人们提供灵魂归宿、精神支撑与精神满足,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价值标准、道德规范,使人知荣辱善恶。二是化解人民精神上的焦虑,使其调节好失衡的心态。社会民生建设可以解决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和收入分配等问题,但不能化解人民群众可能会滋生的焦虑感、挫败感、剥夺感、不公正感等负面情绪,这就需要文化民生发挥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作用,解决精神之惑,消弭忧郁感、失落感与不平衡感等不良情绪。
(二)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
文化利益是“人类在物质和精神活动中对精神需求的满足。具体地说,文化利益既是主体为获得经济利益而追求的精神性需要,又是主体对自身精神文化领域(如思想观念、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领域)需求的直接满足。前者表明文化利益是主体追求经济利益的一种手段,后者表明文化利益是主体在精神文化领域所追求的目的”。[15]文化利益具有多样性,“出于不同社会地位,拥有不同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以及拥有不同财产和权力的人,他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必将是大异其趣的。必定存在着文化利益的多样性、多元性和多层次性,具有文野俗雅之分”。[16]文化利益是共享性的,因为文化利益在现实中可以为群体中的大多数成员享有,没有排他性,不同的使用者可以享有同样的资源,且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001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文化利益”一词,“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17]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不仅要确保民众的日常文化活动顺利开展,满足民众的文化需求,同时要确切保护民众创造出的文化成果。尊重和保护人们所创造的文化成果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责任。任何形式的文化作品、文化创意都不允许被抄袭、剽窃,所创造的文化成果带来的经济利益也需要受到保护。
(三)公民行使的文化权利(www.xing528.com)
在西方文化中,“权利”有两层含义:一是合法性的正当权力和利益;二是“个人的自主性”。这两层含义,前者强调要符合法度和道德,后者强调只要不危害他人利益或公共法则就可以拥有。“依照权利的两层含义,文化权利也可以分成两个方面。就第一层意思来说是你应该获得怎样的文化机会和文化待遇,就第二层意思来说,则是你可以自主地表达这一文化态度,自主地进行自己的文化实践。”[18]公民行使的文化权利包括了以下内容:文化创造的权利、文化选择(接受)的权利、文化消费的权利以及文化批评的权利。
“文化创造是大众文化权益的最高层次表现。”[19]文化创作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要生产创造出体现中国特色、蕴含中华文化精神的文化产品,就必须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实践而非凭空的臆想。正因为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就必须赋予人民大众创造文化的权利,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创造出不同的文化产品。保障人民群众文化选择(接受)的权利,是因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于文化产品的选择是有差异的,我们不能够简单地判定其高下。只要他们的选择符合法律法规,没有侵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就需要承认其正当性。对不同人士的文化选择差异予以尊重,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民生建设。文化消费的权利也是文化权利的重要方面。要使人们自愿且乐于行使这项权利,不仅需要党和政府的正确引导,更需要公益性的文化机构和非公益性的文化企业提供更多更好、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否则会影响文化民生的实施效果。文化批评的权利即民众可以通过网络、电话、信件、媒体等各种渠道,对各种不良的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批评,充分凸显民众的文化自觉性。
(四)供给文化产品、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
提供文化产品、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是文化民生的主要内容。相关机构和个体通过对文化硬件设施的供给和对文化生活的指导、组织以及对文化价值的表达,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当下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日益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没有得到切实的满足,这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化民生就是要供给丰富多彩、种类纷繁、催人积极向上的文化作品,创作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完善的文化设施和充裕的文化场所是开展经常性文化活动的基本保障,丰富的文化活动能让民众感受到健康文化氛围的熏陶与润泽。党和政府应当为大众提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影剧院、美术馆等基本的公共文化场所,确保民众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获取文化信息。如果说文化设施、文化场所是硬件配置,那么文化服务则是必不可少的软件。党和政府应向人民群众提供均等优质的文化指导、文化服务,在满足人的现实文化需要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使其精神文化生活舒适和幸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