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京剧:打渔杀家的演变与特点

京剧:打渔杀家的演变与特点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里有各地的剧种,但我看得最多的还是京剧,《打渔杀家》就是在那里看的。但《打渔杀家》里的船要小多了,不能用一样的表演方法。其中“打渔”和“杀家”这两折一直上演不衰,后来这两折戏并成了一折,就叫《打渔杀家》了。

京剧:打渔杀家的演变与特点

我小时候,爷爷奶奶常带我去大世界游乐场玩。那里有各地的剧种,但我看得最多的还是京剧,《打渔杀家》就是在那里看的。

这出戏的主角是萧恩和他的女儿萧桂英。有朋友觉得奇怪:“你画了教师爷的丑态,却没画出萧恩父女的英雄气概。”我说:“正因为小时候我对教师爷的表演印象深,才有兴趣画《打渔杀家》的,我相信孩子们会像我小时候那样,被教师爷的形象吸引。”

教师爷是反面人物。正面人物能带来正面教育,反面人物如果演得出色,也能带来反面的启示吧。

一个姓丁的恶霸勾结官府霸占湖面,派了教师爷带着家丁们去向打鱼的萧恩父女催讨渔税。

四家丁先上来站到一边,然后教师爷摇着大扇子不可一世地出场了。(这把扇子原是黑色的,我嫌它跟黑衣相配不好看,画成绿色了。专业京剧演员告诉我,这扇上原画着十殿阎罗)

家丁说:“师父,萧恩家到了。”

教师爷看了看,说:“关着门呢,萧恩不在家,咱们回去吧。”

一个聪明点儿的家丁说:“师父,关着门的在家,锁着门的不在家。”

教师爷觉得有道理,吩咐徒弟们上前叫门。

徒弟们却说:“师父没教过,我们不会。”

“叫门还要教吗?”教师爷走到门前,摆开双拳,“你们学着点,这叫‘拦门式’。他不出来便罢,他要出来,上头一拳,底下一腿,他立刻倒了。我叫门了。”

教师爷轻声叫:“萧恩,萧恩。”

家丁们说:“大点儿声!”

“大点儿声不是让他听见了吗?”

“原要他听见。”

教师爷便摆着“拦门式”大喊一声:“萧恩哪——!”

萧恩早就警觉,开门一推,倒地的是教师爷。

教师爷说:“哪里来的西瓜皮?把师父滑倒了。”

徒弟们告诉他:“萧恩出来了。”

“萧恩出来了?待我会会他。”教师爷打量萧恩,他乐了,“原来是个糟老头儿。”

萧恩问明这些人的来意,解释说:“天旱水浅,鱼不上网,改日有了银钱送上府去,何必你来?”

“萧恩哪,”教师爷说,“别人来了,三言两语让你哄回去了,今日教师爷来了,就得要给银子了。”

萧恩说:“别人来了,二太爷我无有银子,今日你教师爷来了嘛——”

“有银子了?”

“越发的无有。”

教师爷决定要动硬的,拿出锁链:“老头儿啊,这是你姥姥给你打的百家锁。”

结果链子被萧恩打落在地,踩在脚下。

教师爷吩咐徒弟们:“去把我的链子拿来。”

四个徒弟谁都不去:“师父没教过。”

“你们真是饭桶。”教师爷说,“萧恩哪,你可见过一个雀儿俩脑袋?”

萧恩问:“在哪里?”

在萧恩张望时,教师爷一推萧恩,把锁链捡了起来。

教师爷得意地教导徒弟们:“这叫有勇斗勇,无勇斗智。等我把链子套上萧恩的脖子,你们拉了就走。”

教师爷拿着链子上前套人,等套住了脖子,徒弟们拖着链子往回跑,“拉了就走,拉了就走!”

最后他们发现套住的是教师爷。

教师爷说:“这个老头儿有点儿扎手。硬的不行,还是动软的。——我说,二太爷啊,你跟我们爷们儿过趟江,见着我们家员外爷,银子给不给在你,要不要在他,我们爷们儿的差事就算应付了,你看好不好?”

萧恩说:“老汉明白了,可惜呀……”

“可惜什么?”

“你二太爷无有工夫。”(www.xing528.com)

教师爷对徒弟们说:“老头儿软硬不吃,我们还是打!——萧恩哪,跟你要银子,没有;叫你过江,你也不去。你看我带的人多。”

“人多便怎样?”

“要讲打!”

萧恩像吃了一惊:“我幼年的时候,听说打架,好比小孩子过新年、穿新鞋一样欢喜。如今我老了,打不动了。”

教师爷很高兴,幸亏萧恩打不动了。

萧恩说:“也罢,脱了衣帽,待老夫打个样儿给你们见识见识。”

萧恩脱去长袍和毡帽,露出一身英雄装束。

教师爷跟萧恩商量:“这么办,如果你经得住我的‘三羊头’,渔税银子就不要了。”

萧恩道:“慢说‘三羊头’,就是‘三狗头’,二太爷何惧!”

教师爷就用脑袋在萧恩胸口撞了三下。萧恩与众家丁开打。

家丁们都被打跑了,萧恩拦住教师爷。

教师爷哀求:“二太爷,让我过去吧。”

萧恩说:“要过去不难,你是丁府上的教师,今日倒要领教领教。”

教师爷赔笑脸:“我就是马勺里的苍蝇,混饭吃的。”

萧恩不肯放过:“一定要领教。”

“一定要领教,我就告诉你。”教师爷说,“我练过大十八般武艺,练的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

“不容易啊。”

“这都算不了什么。”

“还算不了什么?”

“还有小十八般武艺,练的是手撑子、小攘子、拦马橛、虎头钩、双手带、二人夺、铁尺、杆棒、捎手棍、三节棍、七节鞭、金镖、银镖、毒药镖、弩弓、袖箭、五色飞蝗石,这也算不了什么。”

“还有什么?”

“我还练过大洪拳、小洪拳、八卦拳、猴儿拳。还有许多软硬功夫:远了能打,近了能封,挨帮挤靠,缩小绵软。上练油锤贯顶,下练铁裆、金钟罩、铁布衫、达摩老祖易筋经。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您瞧瞧我的胳膊越练越细,这都算不了什么!我对您说,光说不练是嘴把式,光练不说那是傻把式,我练两下子,给您瞧瞧。就地画一个圈儿,啪啪啪打一百个飞脚不出这个圈,老爷们赏眼吧!”

教师爷嘴皮子真利索,完全把街头卖狗皮膏药的词儿背下来了。

但萧恩还是要看看教师爷的真功夫。

教师爷就做了个动作。

萧恩问:“这是什么?”

“这是‘扁担’。”

“不好。”

“那给您换一个。”教师爷一手前伸,一手叉腰。

“这又是什么?”

“这是‘茶壶’。”

最后萧桂英跑出来,用竹板把教师爷打跑了。

萧恩知道丁府不会善罢甘休,就去县衙控告丁员外,谁知反被责打。萧恩忍无可忍,就和女儿一起过江杀了恶霸。

草船借箭时用的船,船舱里可以放一张饮酒的桌子。但《打渔杀家》里的船要小多了,不能用一样的表演方法。

那是一条打鱼的小船,萧恩跳上船后,另一头的萧桂英得有个往上升起的身段。这样,两人一浮一沉,就表现出小船在江上的颠簸。他们还要打鱼。撒出网后,拖回来的时候必须像挺费劲的样子,因为网里已有收获了。

这出戏原名《庆顶珠》。说的是梁山老英雄萧恩在打鱼时获得一颗宝珠,顶在头上入水,可以避水开路。后来此珠成为萧恩的女儿萧桂英与花荣之子花逢春定亲的信物。全剧由“得宝”“庆珠”“比武”“珠聘”“打渔”“恶讨”“屈责”“献珠”“杀家”“投亲”“劫牢”“珠圆”等折组成。其中“打渔”和“杀家”这两折一直上演不衰,后来这两折戏并成了一折,就叫《打渔杀家》了。

有人说这戏可能是由《水浒后传》里的情节改编而成。我小时候用零用钱买了一些书,其中就有清朝人陈忱写的《水浒后传》。书里没有《庆顶珠》的故事,但主要人物确实包括了“小李广”花荣的儿子花逢春。《打渔杀家》里出现的混江龙李俊,在书里带着一批梁山小字辈去了暹罗(就是泰国),最后当了暹罗国王。又有人说萧恩是隐姓埋名的梁山好汉,本是阮小五,也有人说是阮小二。我想应该是阮小二吧,萧恩不是自称“二太爷”吗?

我想《打渔杀家》受欢迎是有道理的。我们看旧时文艺作品,里面的人物常会哼唱:“昨夜晚吃酒醉和衣而卧,稼场鸡惊醒了梦里南柯。……我本当不打鱼家中闲坐,怎奈我家贫穷无计奈何。”社会上的人多数都会受制于人,受制于经济条件,萧恩的英雄气概符合人们的内心渴望,看这戏能得到一点儿宣泄。至于孩子们喜欢《打渔杀家》,是因为看到这样一个连门都不会叫、只会摆个可笑的茶壶架势的人也当了教师爷,觉得挺好玩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