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地类期刊,以1920年由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历史地理学会(简称史地学会)创办的《史地丛刊》为最早,该刊为史地学会的会刊。史地学会设有干事部、编辑部、出版部、研究部等,是早期较为正式的学会组织。学会会员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历史地理部的在校学生及毕业生为主,同时历史部的任职教员和专任教员也悉数参加,其他人员的加入则需要2名以上会员的介绍。学会明确规定了会员的权利和义务,比如会员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提议权、表决权以及免费获得会刊的权利,同时也有交纳会费、投递稿件、报告教授心得的义务。而且学会各部门分工明细,以研究部为例,为了研究便利,研究部分为12个小组,分别为:制造组、摄影组、翻译组、地方调查组、时事编辑组、中史研究组、西史研究组、史学研究法组、地理研究法组、史学原理组、教科书审查组、教科书编制组等。史地学会以“研究历史地理交换学识为宗旨”[10],除了自身不断努力研究外,还聘请当时著名的学者进行演讲,如聘请梁启超做过演讲,梁启超以“历史上民族之研究”为题,演讲历时近4个月。其后,并拟聘请胡适、张蔚西、沈士兼等学者来演讲。
《史地丛刊》的“投稿规则”规定论文“以关于历史地理之范围为限,其能阐扬史地学理以活用于现实诸问题者”[11]。《史地丛刊》原计划每年出版3期,因为当时学潮和经济方面等问题,没能按期出版,直到1922年出版第1卷第3期,发行方面改为统一由上海中华书局承办,但是在本期以前订阅的读者,仍旧由史地研究会寄送刊物,价格不变,而在第3期以后的订阅者则按照新定的价目订阅。至1923年4月,因总编辑何炳松请假南下,无人负责,以至第2卷第2期不能按时出版,于是在扩充内容和专注实际研究方面的基础上将2、3期合为一刊。此后,从第2卷第2、3期合刊的启事上得知第3卷第1期准备1924年4月底出版,是否是《史地丛刊》最后一期,不得而知,停刊时间未详。
史地学会会员录[12](www.xing528.com)
另外,除《史地丛刊》外,1923年北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校友会史地部又有《史地汇刊》之创办,该刊仅出两期而停刊,所发表的文章主要由北京高师附属中学学生所作,影响不大,但反映了其时史地之学并提的情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