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按照中国古代对地名的命名原则,襄阳之为襄阳,要么其北有襄山,要么其南有襄水。
西汉初年,置襄阳县,得名依《汉书·地理志》与《水经注·沔水》记载:“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
襄水,即今南渠,《荆州记》曰“驾山而下谓之‘襄’”。但其实南渠无非是一长十八公里,宽仅几米的沟渠。相较于襄阳所枕之大江汉江而言,颇有小巫见大巫之感,若以水论,襄阳实应称之为“汉阴”,而非“襄阳”。
襄阳,襄水之阳。
翻阅古文献,还另见有不同记载。《汉唐地理书抄》从《太平御览》引录的《荆州图副》曰:“(襄阳)以地在襄山之阳而得名。”《读史方舆纪要》也记载:“(襄阳)城西五里有襄山。”但奇异之处是,从地理位置上看,襄阳之北之西乃是汉水及一片平原,无山可见,“襄山”自也难觅。
襄阳之“襄”,是山之南,抑或水之北,未有定论,成为襄阳地名之大谜。对此,专家学者考证繁多,无有定论。
有谓襄阳之“襄”出于汉江者,原因在于汉江曾在流经襄阳时有过改道的历史,古时在城南,现在则移往城北。(www.xing528.com)
襄阳之北之西无山可见,唯只南方有岘山。“壮哉岘,脊南北。翳墉壑,几陵谷。乾能央,剥斯复。千万年,屏吾国。”
汉江今昔对比照。
虽然汉江确有一段在史书中称为“襄水”“襄江”“襄河”。但据晋代襄阳人习凿齿《襄阳记》载:“城本楚之下邑,檀溪带其西,岘山亘其南。为楚之北津戍。楚有二津,谓从襄阳渡沔,自南阳界出方城关是也。”春秋战国时期,襄阳已成楚国北部城邑,它“北枕沔水”。而沔水即汉江古称。此后历代方志与地理著作也未见有汉水曾流于襄阳城南之记载,可见“襄水”并非就指“汉水”。
综合各方著述来看,仍以南渠作“襄水”更好理解。但襄阳之一大城,仅以一沟渠作地名来源,又确实令人费解。
但不管“襄阳”得名几何,总之,它以一个地名的形象树立在了中国的国土上。而且除王莽时曾改为“相阳”,李自成曾改襄阳为“襄京”,以及前几十年的“襄樊”以外,“襄阳”之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