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老的双门底大街:历史悠久,变革不断

古老的双门底大街:历史悠久,变革不断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早年间,这里叫作“双门底”大街。不过,说起“双门底”,最有名的还是关于它的故事。“双门底”有着多个历史文化层,从明清的路面一直到宋元的路面,就像古树的年轮一样,斑斑可考。二人从此各行各路,遂使“双门底”成了“改良”与“革命”的双门。而在民间,还曾普遍流传一个“双门底卖猫”的故事。从此,广州市井中人便用“双门底卖猫”一语代替了“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俗语。

古老的双门底大街:历史悠久,变革不断

现在一说起北京路,全国很多地方的人都会说:“我们这儿有。”

其中,最年轻的“北京路”,应该在三沙市永兴岛上。而比较有名气的,广州市的北京路算一个。它是广州市越秀区的步行街,是广州建城的基础核心之地,古时候的CBD。

不过,早年间,这里叫作“双门底”大街。

清晨的广州市北京路。

讲古仔讲古仔

旧时有个陈德

住喺双门底

北京路附近拥挤巷中的菜场。

佢个细蚊仔

餐餐食饭唔开胃

成晚黑扭计

肚煲大 颈柄细

吮手指流鼻涕

唔使问阿贵

梗系生癞仔

自从食咗芝莨饼

瘦仔变肥仔

芝莨饼 真架势

广州光复中路(www.xing528.com)

郭芝良创制

朗朗童谣出自20世纪40年代广州某家商业电台的一则药品广告。里面叫陈德贵的人,就住在双门底大街。

不过,说起“双门底”,最有名的还是关于它的故事。

“双门底”有着多个历史文化层,从明清的路面一直到宋元的路面,就像古树的年轮一样,斑斑可考。

透过保护玻璃,我们依稀可以看到苏轼李纲南来时留下的脚印,陈白沙、湛若水入城时细抚过的手泽。至于曾在此经过的,像利玛窦沙皇尼古拉这样的旧时“番鬼”也让人怀想……

到了晚近,这里就更是云从龙、风从虎之地。

鸦片战争结束,广州被定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清廷允许外国人入城。

1842年8月,广州市民出于爱国心的驱使,联络起来共同把守城门,坚决不让洋人入城。

1862年的广州(Milton M.Miller拍)

1845年12月,广州知府刘浔会见英国香港总督德庇时后回城,路经双门底。不知是无心还是蓄意,有个挑担的卖油汉子歇在双门底路中央。拥轿骑兵喝令他让路无效,刘浔大怒,下令把他拖至轿前,当街鞭笞。

这可不得了!一时间群众聚集在双门底,密匝匝围着官轿喊打喊杀。刘浔见势不妙,夺路而逃。

两广总督耆英恐酿成民变,迅速处置。并极精明地利用这次突发事件照会德庇时,通报情势,提出取消商谈。外国人要求进入广州城的努力,也得以再一次受挫。

清末,在白沙巷口的一间旧书楼,孙中山康有为欲谋在此一聚,最终不果。二人从此各行各路,遂使“双门底”成了“改良”与“革命”的双门。从这双门走出去的,乃是席卷全中国的巨大的政治步伐。

……

而在民间,还曾普遍流传一个“双门底卖猫”的故事。

相传,晚清时双门底有个花市,有人在花市上卖古董、字画。有一次,一个文人正在摆卖自己画的老虎,谁知一位逛花市的小孩来到档口前,大叫一声:“哗,这么大的猫!”一时引得全场大笑。

从此,广州市井中人便用“双门底卖猫”一语代替了“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俗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