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文广主持人曹可凡:城市发展中的记忆与迁徙

上海文广主持人曹可凡:城市发展中的记忆与迁徙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记者杨宁采访上海文广主持人曹可凡。1978年10月,一家人跨过苏州河,来看闸北第一座电梯高楼。闸北区苏州河沿线旧城改造项目正在部署中,许多老房子正在拆迁,取而代之的,将是一幢幢摩天大楼。并区之后,在闸北买房就能拥有静安户口,新出生的孩子将会获得“310106”的身份证开头。静安区与闸北区的边界,在2016年新版城区地图上不复存在了。这是城市地理的自然迁徙,但城市发展,终需留点记忆。

上海文广主持人曹可凡:城市发展中的记忆与迁徙

一个地方名字的改变,究竟意味着什么?

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我来到上海,听一些人讲他们的闸北故事。

如果真的可以穿越,回到1912年的闸北,你也许会看到这样一幅景象:一条不长的莫干山路,被连成片的面粉厂占据。数以百计的船只停靠在苏州河一个热闹的“三角洲”。远处,不断有载满货物的小船涌来,船上堆满了一袋袋的面粉,四散的粉末,在阳光的照耀下弥漫开来。人声、车声、汽笛声……交相呼应。这是上海文广主持人曹可凡描绘中的闸北。当年,他的曾外祖父就在这样一个车水马龙的兴旺之地创建了鼎鼎大名的福新机器面粉厂。那是昨夜繁华的闸北。

记者杨宁采访上海文广主持人曹可凡。

阿杨第一次到闸北,是去“考察”父母单位的新居。1978年10月,一家人跨过苏州河,来看闸北第一座电梯高楼。阿杨点点头,很满意。一个月后,一家人从“上只角”搬到了“赤膊区”。说起那段闸北的时光,坐在我对面的阿杨抬起头,微笑着说那是一段特别简单快乐的日子:第一次去闸北同学家做客,迷失在鸡犬相闻的棚户弄堂;冰凉的井水,裹着浓油赤酱的烟火气;还有望不到头的铁轨,躺在枕木上,引人踏足……

闸北区苏州河沿线旧城改造项目正在部署中,许多老房子正在拆迁,取而代之的,将是一幢幢摩天大楼。并区之后,在闸北买房就能拥有静安户口,新出生的孩子将会获得“310106”的身份证开头。电话里,陈伟自称“闸北土著”“彭浦新村二代”。当年,他亲历“滚地龙”变身“小区文明”。此刻,对于静安、闸北的“联姻”,他有着自己的盘算:希望父母能去级别更高的医院看病、期待孩子能去静安的重点中学就读,会不会有一天,闸北也成了“上只角”……(www.xing528.com)

地名,一个符号之下究竟包含了多少?对城市文明与市民生态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静安区与闸北区的边界,在2016年新版城区地图上不复存在了。看客们在网络上表达着焦虑与不安。但时间会疗愈一切,时间也会告诉我们一切。

不再是一个区级行政区划的名称,但属于闸北的荣光永远不会消散,就像老胡说的:闸北,与有荣焉。

这是城市地理的自然迁徙,但城市发展,终需留点记忆。

杨 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