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由宏观的基本制度、中观的运行制度和微观的具体制度构成。每个层次的制度所规范的内容不同,在保障社会公平实现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任何一个层次制度的缺失或不完善,必将影响整个制度体系保障社会公平实现的效果。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必须着眼于制度体系这一全局,运用整体的视角,不断完善制度建设的系统工程。
第一,在基本制度的建设方面,继续坚持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首先,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这就从根本上排除了少数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无偿占有其他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关系,是对社会公平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也证明,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相比,社会主义公有制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不但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而且有利于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共同创造和分享社会财富,是推进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其次,要继续探索和完善按劳分配的实现机制,注重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再次,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法律制度;有力推行党政关系规范化、坚持和完善政党制度;不断促进党群关系的和谐和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
第二,在运行制度的建设方面,一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体制,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体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要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市场机制,确保社会资源的自由和充分流动;要建立有效的公共投入机制,促进城乡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协调和均衡;要建立和完善促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的机制,“促进城乡各产业有机联系,协调发展”[17]。二是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利益协调机制,形成统筹兼顾的利益格局。要建立和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保证不同社会群体利益诉求渠道的充分、广泛和畅通;要建立有效的利益协商机制,保证利益各方处理利益关系上共同参与和协商;要建立利益保障机制,确保社会成员基本权利的实现;要建立利益调节机制,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例,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形成有利于社会协调和稳定发展的收入分配格局;要建立利益补偿机制,确保相关群体的正当利益。三是不断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规范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分工,确保政府社会管理的有序和协调;推进以社区为重点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组织在保障社会公平实现中的作用;大力扶持第三部门的发展,充分发挥第三部门在维护不同群体利益和保障社会公平实现中的中介作用。(www.xing528.com)
第三,在具体制度的建设方面,首先,完善行政管理制度,发挥政府在保障社会公平实现中的重要作用。不断革新行政决策制度,推动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建立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加强舆论对权力的监督,推进“阳光行政”,不断完善权力监督制度;深入推进“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分离的政绩考评体系,不断创新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引导政府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保障社会公平的实现。其次,不断完善市场体系的制度建设,保障市场主体的权利。破除行业和部门垄断,确保各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健全统一的市场规则,保证各市场主体享受同等权利;健全法律制度,严格执法,保障各市场主体的合法利益,维护市场秩序。再次,打破社会保障制度的“多轨制”,建立“统一制”,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社会公平的实现。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消除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人员在享受社会保障方面的部门差别,建立统一面向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保证农村居民老有所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