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斯拉夫:不结盟运动的旗手

南斯拉夫:不结盟运动的旗手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斯拉夫对内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对外奉行不结盟政策。在整个南斯拉夫联邦时期,它一贯坚持独立、自主、非集团的不结盟政策,为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团结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南斯拉夫一向重视维护不结盟运动的团结和行动一致。南斯拉夫认为,不结盟国家之间的争端和冲突应该通过和平途径加以解决。南斯拉夫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影响是与它执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和它在发展不结盟运动中的作用分不开的。

南斯拉夫:不结盟运动的旗手

南斯拉夫对内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对外奉行不结盟政策。众所周知,它是不结盟思想的诞生地,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之一。在整个南斯拉夫联邦时期,它一贯坚持独立、自主、非集团的不结盟政策,为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团结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会晤(布里俄尼,1956年)

早在1956年7月,铁托总统、印度总理尼赫鲁和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南斯拉夫的布里俄尼岛上会晤,三国领导人都表示反对集团政策。他们对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在和平、进步和在平等基础上的国际合作持相同观点。这次会晤的结果是产生了举世闻名的《布里俄尼声明》,由12条组成,涉及当时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些问题。这个文件肯定了1955年亚非国家万隆会议的精神,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基础。

不结盟政策这一概念是怎样产生的?铁托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做了这样的回答:

就我个人而言,在万隆会议(1955年)以及通过潘查希拉决议(即和平合作五项基本原则——笔者注)之后,我产生了这种想法。我曾经充分地考虑过这个问题。我感到这还不够,觉得这更多是宣言式的东西。我曾经说过,我们在这方面必须再前进一步。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亚洲国家和非洲国家,而是更广的范围。因为,存在着两个集团:早就建立的西方集团和东方集团。在我看来,作为一种抗衡力量,东方集团必然会出现。这一点已经通过联合国反映出来了。在联合国内很难通过一些好的解决办法。联合国成员国大部分国家都处于这两个集团之外。我想,这些集团之外的国家毕竟应该通过某种方式联系起来。不是要具有作为第三集团的某种组织形式。但是,所有那些反对划分为集团,而赞成在万隆通过的原则以及后来又在贝尔格莱德加以补充的原则的人士和国家,应该以某种方式团结起来。总而言之,我考虑过,我们应当通过某种方式把第三世界团结起来。[2]

1961年6月,在开罗召开了不结盟国家筹备会议,提出参加不结盟会议国家的条件是:实行在和平共处和不结盟基础上的独立外交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加入大国军事集团;不缔结双边军事同盟;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等等。

1961年9月,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告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这次会议有来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28个国家参加,它们拥有8亿人口,其领土面积达到3300万平方千米。在这次大会上,铁托在发言中提出,发达国家应该帮助不发达国家,它们“如果把花在军备上的资金的1/10用于不发达地区的发展,那就能满足这些国家非常迅速发展的需要”。

不结盟运动第一次代表会议(贝尔格莱德,1961年)

南斯拉夫从一开始就把不结盟作为自己对外政策的基础和处理同东西方国家关系的指导原则。综合南斯拉夫领导人和学者的大量讲话和论述,不结盟政策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坚持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独立、自主和平等、和平共处和积极合作的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集团划分,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歧视,以及一切形式的外来干涉与统治和霸权主义;加强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南斯拉夫一向重视维护不结盟运动的团结和行动一致。它积极参加不结盟国家的重大会议和活动,并为贯彻执行历次不结盟运动会议的决议和精神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由于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很多,情况千差万别,因此产生一些分歧、争端甚至冲突。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于整个国际形势的影响和大国的干涉,在非洲和阿拉伯地区的一些国家之间出现了较为尖锐的矛盾。南斯拉夫认为,不结盟国家之间的争端和冲突应该通过和平途径加以解决。在它的倡议下,在1968年召开了第二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后,1970年在卢萨卡举行第三次不结盟首脑会议时,有63个国家的代表参加。自1973年在阿尔及尔召开第四次不结盟国家最高级会议之后,特别是1976年在科伦坡举行第五次不结盟首脑会议和1979年在哈瓦那召开第六次不结盟首脑会议之后,不结盟国家已发展到95个。不结盟运动已成为国际关系中一支独立的力量,在保持世界均势和反对争夺势力范围以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维护民族独立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www.xing528.com)

1983年,第七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新德里举行,出席的成员国有101个,它们代表占全世界近一半的人口,占3/4的联合国成员国。

南斯拉夫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影响是与它执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和它在发展不结盟运动中的作用分不开的。它为贯彻和执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为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平和进步的世界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南斯拉夫在坚持不结盟的同时,在国际上开展全方位外交,对各种危机和热点问题,对危害世界和平和各国人民独立发展的重大事件,都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历史事实证明,南斯拉夫不仅在同苏联集团的斗争中捍卫自己的独立,而且在与西方国家的斗争中也毫不妥协。它特别注意同美苏保持平衡外交。它强烈谴责美国侵略越南战争,反对美国干涉古巴的独立和内政,反对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的侵略;同样,它对1968年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也表明了自己的严正立场,认为对一个社会主义主权国家不能采取干涉行动;它谴责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和1980年越南入侵柬埔寨;等等。

与此同时,南斯拉夫始终把睦邻政策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它同意大利、奥地利、希腊、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7个社会制度不同或社会制度相同的邻国很早就开放了边界,发展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其他方面的合作。它坚持国家间平等合作、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尊重邻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

同一时期,南斯拉夫同西欧国家的关系发展顺利。1975年11月,它同意大利签订了《奥西莫协议》,最终解决了两国之间的边界争端和有关保护少数民族权利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初,铁托总统先后访问了西欧多国,同西欧国家发展政治和经贸关系,这对南斯拉夫是有益无害的。当时南斯拉夫联邦有几十万人在西欧国家打工谋生,还需要向西欧国家借债,解决国内的经济发展问题。从不结盟政策的原则立场出发,南斯拉夫积极参加1975年召开的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作出自己的贡献。作为对南斯拉夫贯彻赫尔辛基文件所作努力的肯定和对它的外交政策的赞扬,1977年10月—1978年1月,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了“欧安会”结束阶段的会议。

这期间,唯独南斯拉夫联邦与欧共体保持着全面的合作关系。1968年10月南斯拉夫联邦就同欧共体建立了外交关系,1970年则与欧共体签订了贸易协定,欧共体给予南斯拉夫联邦最惠国待遇。1973年和1980年南斯拉夫联邦又同欧共体签订新的合作协定,南斯拉夫联邦享受新的优惠,并且扩大了双方合作的范围。此时,欧共体甚至表示,只要南斯拉夫联邦放弃共产党一党执政,愿意接纳南斯拉夫联邦为其成员国。这时,成百万的西方旅游者来到南斯拉夫海岸旅游和度假,近百万南斯拉夫人在西欧国家工作。

然而,后来的事实却是,正是这个与西方联系最紧密的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和70年代末就最有可能成为北约和欧共体成员国的国家,至今还被排除在这两个组织之外。这是值得东西方国家深思的一个问题。

截至1985年,南斯拉夫同世界上139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跟世界上140多个国家有经济联系,与80多个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

南斯拉夫的不结盟外交政策和铁托的崇高威望,既为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南斯拉夫争取了同情者和朋友,又在某种程度上牵制了大国关系。对当时的超级大国苏联来说,它提出的是社会主义国家“有限主权论”,从理论上到行动上不能接受“不结盟”;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而言,它要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从地缘战略上不愿意广大贫穷的不结盟国家对它保持对立情绪,甚至反对它的全球政策。这样,南斯拉夫就需要展示它坚定而又灵活的外交政策,充分显示它在国际事务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