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民主联邦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南斯拉夫伦敦流亡政府的灭亡。
从战争一开始,在大部分被占领国家,国内强大的游击运动同国外流亡政府之间就战后的政治体制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国内抵抗运动有强大的势力,但得不到国际上(西方盟国)的承认,流亡政府没有人民群众、没有国土、没有正规军队,却得到英美同盟国的承认和支持。事实上,谁都知道,在军事势力上占绝对优势的共产党领导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很可能在战后掌握政权。于是,越是接近战争结束,流亡政府的活动就越加活跃。流亡政府采取的方式是要么同抵抗运动公开对抗,像南斯拉夫的切特尼克运动的部队;要么向人民解放运动渗透,像希腊所发生的情况。
在整个战争期间,巴尔干国家的流亡政府都试图阻止各自国内的人民参加武装抵抗运动,而号召他们“积蓄力量”,消极等待“自由时刻”的到来。例如,还在1941年7月22日,南斯拉夫流亡政府就通过伦敦电台发表声明,号召南斯拉夫人民耐心接受占领,“在没有得到伦敦方面的信号之前”不要轻举妄动。
1941年春,南斯拉夫和希腊沦陷,这对英国的巴尔干政策是当头一棒。丘吉尔作为“外围战略”的倡导者,把巴尔干半岛视为未来打击德国和阻止苏联军队西进的屏障。而且,这对“二战”后英国巩固在欧洲、中东等地的地位也十分重要。为此,即便南斯拉夫与希腊两个国家已经灭亡,也要努力支持这两国的内部亲西方特别是亲英势力,首先是接纳两国以国王为代表的流亡政府。英国还特别看重南斯拉夫卡拉乔尔杰维奇王朝的佩塔尔二世国王。
在英国看来,佩塔尔二世年轻、政治经验少,但名声不错,他的王朝几乎得到了所有党派的同情和支持。
丘吉尔首相尽管对南斯拉夫与希腊两国政府的迅速崩溃不满,但他还是给予两国在伦敦的流亡政府经济上和政治上全力支持。在英国的庇护下,南斯拉夫流亡政府不承认国内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及其机构。它在国际上继续作为国家的合法代表进行招摇撞骗,宣布与德国处于交战状态,与反希特勒同盟国一起签署大西洋宪章,一心想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它的最终目的是回到国内,恢复旧政权,建立西方式议会民主国家。
南斯拉夫流亡政府寄人篱下,但极不稳定。在战争期间,佩塔尔二世更换了7届流亡政府,就其组成和活动来说,更多的是具有大塞尔维亚性质,而很难说代表全南斯拉夫。它幻想建立一个包括的里雅斯特、戈里察、伊斯特利亚、科鲁什卡(即卡林西亚)、阿尔巴尼亚和保加利亚在内的“大南斯拉夫”。它竭力想在国外组建一支南斯拉夫军队,与同盟国军队肩并肩战斗,但始终未能如愿。它不顾国内存在强大的反法西斯游击队和人民军队,却扶植一支亲英国和亲国王的切特尼克部队,作为流亡政府的“王国军队”和英国在巴尔干地区推行其政策的工具。切特尼克运动的首领德拉甘·米哈伊洛维奇被授予将军军衔,还被流亡政府任命为国防部部长。(www.xing528.com)
南斯拉夫流亡政府的存在对英国有利无弊。英美全力扶植和帮助流亡政府为自己的政策服务,通过伦敦电台宣传南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将军军队的所谓“战绩”,向他们提供大量物资援助,如电台、军用物资和资金等。
英国政府从道义上和物资上帮助南斯拉夫和巴尔干国家流亡伦敦的政府以及它们在国内的武装力量,其目的是为了削弱巴尔干国家由共产党领导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战后扶植巴尔干国家的亲英政权执政,缩小苏联在巴尔干半岛的影响力。
1941年年底和1942年年初,南斯拉夫流亡政府与希腊流亡政府进行多次谈判,并草签了条约,试图在战后建立南斯拉夫和希腊邦联,作为未来巴尔干联邦的基础。预计未来的邦联或联盟还将包括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
1942年1月15日,两个流亡政府在伦敦签订了巴尔干联盟协定。该协定号召巴尔干各国人民大敌当前抛弃历史上的不信任和分歧,推行“独立和自由的”对外政策,并提出了“巴尔干属于巴尔干各国人民”的行动口号。这种设想遭到苏联和美国的强烈反对,它们认为,这是“一纸空文,毫无政治依据”。
1944年5月,已经成年的佩塔尔二世不顾自己的祖国战斗正酣,耗费大量金钱,在伦敦隆重举行了与希腊公主的婚礼。次年,他们的爱情结晶在伦敦的“克拉里奇斯”饭店212房间呱呱落地,这就是他们的独生子亚历山大。从此,该饭店的212房间被丘吉尔宣布为享有主权的南斯拉夫领土,这为尔后亚历山大王子成为南斯拉夫合法的王位继承人提供了法律依据。亚历山大同英国王室关系密切,伊丽莎白王后是他的教母。
随着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全国解放委员会与王国流亡政府谈判成立联合政府,到1944年底,南斯拉夫流亡政府自动解散,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