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章我们看到,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历史,与君主专制的哈布斯堡王朝(1527—1867年)和后来中央集权的奥匈帝国(1868—1918年)密不可分。它们接受了天主教,融入了拉丁文化圈。
塞尔维亚的建国道路则完全不同。中世纪塞尔维亚曾建立强大的杜尚帝国,称霸巴尔干半岛。19世纪30年代,塞尔维亚爆发了两次反抗奥斯曼帝国大起义,使它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民族意识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起义的烈火中,诞生了独立的塞尔维亚民族国家,弘扬了塞尔维亚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为其他巴尔干国家人民树立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榜样。
1918年南斯拉夫王国的建立,是南部斯拉夫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转折性的大事,为缩小和消除上述差异创造了条件,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
但是,鉴于不同的民族、历史、文化、宗教和政治情况,这个新兴国家面临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各资产阶级集团之所以同意联合,一方面是为了顺应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后的历史潮流,在新国家中争夺领导权;另一方面是为了压制和平息战争后期出现的革命浪潮,特别是反对正在诞生中的南斯拉夫共产党。
本来,组成王国主体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三个民族属于同一历史起源,有着相似的语言和风俗,又具有共同的历史遭遇和要求统一的愿望,应该说是能够联合起来的。但实际上,大塞尔维亚霸权主义严重地影响着历史进程。王国成立后,塞尔维亚亚历山大一世(1888—1934年)成了统治全南斯拉夫王国的国王,首相、政府和军队里的要员也大都为塞尔维亚人。塞尔维亚人认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塞尔维亚军队英勇战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塞尔维亚人民为捍卫国家独立付出了血的代价,在新成立的国家里,他们在军官团、文职人员和内阁职位中占据优势是合情合理的。
亚历山大一世
例如,王国第一届政府的成员名单里,在20名大臣中,塞尔维亚人就占据了13个。在1918—1929年的24届政府中,塞尔维亚人任首相的达97%,任国防大臣的占100%,任内务大臣的占92%,任外相的占83%,任司法大臣的占87%。(www.xing528.com)
王国军队的高级军官亦主要由塞尔维亚人担任。据克罗地亚学者提供的资料,到1937年,在165名现役军官中,塞尔维亚人占161名,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仅各占2名。
另据有关资料,在1921—1939年,王国656个供职的部长中,452个是塞尔维亚人,与之相对的是,在这些部长中仅有26个被政党批准的克罗地亚人和111个未被政党批准的克罗地亚人。
这种状况必然导致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的同室操戈。长期以来,经济和文化较发达的克罗地亚对欠发达的塞尔维亚趾高气扬。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塞尔维亚族是掌权的,克罗地亚族是出钱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崩溃在巴尔干半岛留下了真空。南斯拉夫王国的诞生填补了部分真空。但是,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单独建国的憧憬没有实现。在他们看来,这个王国只是大塞尔维亚霸权的翻版。现在,尽管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他们还是希望新的国家建立在联邦制的基础之上,抛弃它们早已厌恶的中央集权制度。
1920年12月,南斯拉夫王国迎来了建国后的第一次制宪议会选举。不出所料,亲塞尔维亚势力大获全胜,中央集权制思想占据压倒优势。这也不奇怪,因为塞尔维亚人代表了一半以上的选民投票。
从此,中央集权制与联邦制的斗争就拉开了序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