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复合型策展:创造性重组的资源与事物

复合型策展:创造性重组的资源与事物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策展”这个概念正逐渐为人们熟知,有时还会被沿用到展览领域之外,用来表述资源与事物的创造性重组。通常情况下,策展工作可以分解为思维活动与事务组织两个方面。虽然策展对塑造展览的认知体系非常关键,但相对展品而言,其工作结果却往往是不可见的。因此,策展工作必须跳出从“文化物品”出发来编织展览的逻辑,反过来站在整体展览的角度进行思考,把展览本身当成一个综合性“文化物品”。

复合型策展:创造性重组的资源与事物

今天,“策展”这个概念正逐渐为人们熟知,有时还会被沿用到展览领域之外,用来表述资源与事物的创造性重组。在我国,策展这一概念最初在美术馆中常见,近年来在博物馆中也逐渐受到认同。简单来说,策展的主要工作就是把现成的艺术作品或历史文物按照某种认知逻辑组织起来,并给出阐释,为观众带来某种系统化的认识或者全新的意义。

通常情况下,策展工作可以分解为思维活动与事务组织两个方面。从思维活动的层面上讲,策展工作更像是一种编辑工作,只是一般没有对作品与展品本身进行修改的权利(但可以进行阐释)。艺术作品或历史文物理所当然地被视为展览的核心,策展编辑工作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安排展品之间的逻辑结构或语义关系。虽然策展对塑造展览的认知体系非常关键,但相对展品而言,其工作结果却往往是不可见的。当然,有时展览中需要增加其他档案或说明,以补足知识和完善叙事,策展人就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挑选、组合、编辑与修订。虽然一味主张扩大策展工作的权限不见得是好事,并且也不见得对所有展览都适用,但不能否认,只有把展览本身视为一种综合性叙事创作,强化策展工作对于展览这种文化产品的价值,并且把策展工作(而不是展品)当成是展览创作的核心,才有可能站在纵观全局的高度去发掘展览的文化潜力,探索展览更大的社会意义。

当展览的整体性开始受到重视时,就意味着展览正在经历从“展示”到“叙事”的转变。展品不再是展览的绝对核心,展品、档案以及其他阐释资料之间的关系趋于平等并相互协作,像一套有不同分工的语言系统一样,共同服务于一个叙事整体。这就给策展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当然同时也带来更多的工作和更大的压力。策展工作已经发生了质变,策展人变成了展览叙事的“导演”,他必须要像电影戏剧导演那样统筹全局,同各个专业领域的人以“展览剧组”的方式来碰撞与协作。同时,策展工作中既包含了内容创作,也包含了形式创作——对展览来说,内容与形式必须是一体的,就像在电影和戏剧中一样,故事、场景、音乐、对白、表演、镜头语言和剪辑风格不能分开来看,它的整体也必须是一件作品,而不是多件作品的组合。(www.xing528.com)

什么是好的博物馆展览,其实并无统一的标准,因时而异、因势而异。所以,策展工作不但要关注展览本身,也要关注外部世界的一切。尽管博物馆里的展览看上去是独立的文化事物,但事实上也是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反映。无论人们多么强调博物馆的文化独立性,其内部的展览都必定是一种社会产品,会链接人们的社会生活,而非以直接的方式发挥社会功用。

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项目中,策展必须是个“内外兼修”的工作。对内,由于文物展品的缺乏,展览无法直接依靠展品来讲故事,因而必须寻找新的解决办法。然而相关资料和研究就像是无边无际的海洋,即使做过筛选与整理,想要将其转化为能够展览的直接展品也会非常困难。因此,策展工作必须跳出从“文化物品”出发来编织展览的逻辑,反过来站在整体展览的角度进行思考,把展览本身当成一个综合性“文化物品”。这样一来,不管材料是什么,都成了展览叙事艺术的“原料”,无论是前人的研究,还是策展团队的思考,都可以融入其中,甚至观众的参与也成为展览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因为没有了珍贵文物的羁绊,也就可以更加自由地发挥策展创作在空间塑造、媒介设定、图像创作、光影组合等方面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展览将不再是展品陈列的空间,而是作为一种整体叙事艺术而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