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是什么?这些年里,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有时纯粹是在概念上思辨,有时是受具体的工作启发;有时全无头绪,有时也会有灵光一闪;有时似乎抓住了一个清晰的答案,有时又感到混沌一片。说到底,我自己心里也明白,在一切都处于快速变化的今天,这个问题不会有终极答案,所有在我心里形成的答案都只是在某个特定语境下对展览的一种解读,抑或仅仅是在这个时代形成的一种观念上的新认识。
通常我们会认为,展览是一种以空间为依托的知识与信息的载体,而博物馆中的展厅则会被确认为一种典型的文化空间,它们一般以某个文化主题为中心,使物与物在这里汇聚,物与人在这里相遇。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博物馆中的展览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与思想的载体,更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综合性文化事物。今天人们看待展览的方式已经从“这个展览在展什么”转向“这个展览怎么样”,展览正在成为一种快速成长的空间综合叙事艺术,其样式与社会意义在各种各样的探索与实践中被不断拓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展览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呈现展品的平台,而且成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实践。
对历史类主题博物馆来说,仅仅去复述发生在过去的事件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们对历史的叙述是与我们的时代、我们自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如英国历史学家罗宾·乔治·柯林武德(Robin George Collingwood)所言,“要认识某种事物而并不认识自己在认识,就仅仅是半一认识,而要认识自己在认识也就是要认识自己”。法国历史学家保罗·韦纳也说,“我们对过去的看法表达着我们现在的处境,而且我们通过描述历史来描绘我们自己”。所以,即便展览的主题是历史的,但展览本身却必然是当代的。做给当代的观众看,也是针对当代社会现实而抒发的,这也是我们重新叙述的意义所在。所以我们并不把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视为一个简单的学习历史知识的课堂,而更想要把它视为一个“重新思考之地”。在展览中既呈现了展览创作团队的思考,也兼容了这一百多年来很多其他历史人物、专家学者乃至普通市民对张之洞与武汉这段历史的观察与研究。我们还在展览中根据这段历史设定了很多话题,观众也很难在展览中找到具体的答案,因为让他们也成为共同的思考者才是“重新思考之地”的真正意义所在。(www.xing528.com)
此外,一个真正的思考之地不应该是固化不变的,因此,我们在展览中植入了一些允许内容灵活变化的单元,如“图书馆”“放映室”与“小广场”,里面既提供了常设的内容,同时也方便人们继续建立新的内容,发展新的话题或开展各种活动。我们相信,作为“重新思考之地”的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应该始终处于一种“未完成”状态,让历史不断地与今天重新产生联系,让展览成为一个人们可以一直参与其中的讨论平台,才能真正释放它该有的文化价值与社会能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