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定位测量记录
依据规划部门提供的红线桩、放线成果及总平面图(场地控制网),测定建筑物位置、主控轴线及尺寸、建筑物的±0.000高程,填写《工程定位测量记录》,填报《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报监理单位审核签字后,由建设单位报规划部门验线。
(1)工程名称:要与施工图中图签一致。
(2)图纸编号:填写总图、首层建筑图、基础图的图号。
(3)平面坐标依据:有资质的测绘单位现场实定楼坐桩的成果资料编号。
(4)高程依据:有资质的测绘单位现场实定高程的成果资料编号。
(5)允许误差:视工程等级。
测量允许误差按测量中误差的二倍计算。建(构)筑物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见表5-33,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5-34。
表5-33 建(构)筑物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
表5-34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1.n为测站数。
2.L为线路长度,单位为千米(km)。
(6)委托单位:指业主或总承包单位。
(7)施测日期、复测日期:施测、复测(施工单位)实际日期。
(8)使用仪器:施工单位定位时所用的测量仪器型号及出厂编号。
(9)仪器校验日期:仅写使用仪器的型号及相应的有效合格的检定证书上的检定时间。
(10)定位抄测示意图。
1)标出单位工程(或多个单位工程)楼座规划点的外廓图形及外廓轴线和相关尺寸;标出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m高程值;标出引测在场区内的高程点值,并示意所在位置;标出指北针的方向。
2)当群体工程定位时,可在工程名称上标明所定工程。
(11)复测结果。
1)第一种情况,写出:
经核对:规划总图上单位工程坐标、尺寸,单位工程施工图坐标、尺寸,测绘成果一致,资料合格。
经查验:①现场桩点实测误差为××mm,角度误差为±××″。
②引测施工现场的三个施工标高+0.500m(建)=××.×××m,误差在××mm以内。
符合设计施工图尺寸,达到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精度要求。
2)第二种情况,写出:
经核对:规划总图上单位工程坐标、尺寸与单位工程施工图坐标、尺寸一致,设计资料合格。
经查验:①用导1、导2、导3实测楼坐桩后,经复测误差为××mm,角度误差为××″。②经××测绘公司规划验线,桩位误差均为××mm(见验线成果单××号)。
符合设计施工图尺寸及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精度要求。
(12)签字栏。
1)施工(测量)单位:指业主或总承包单位全称。
2)专业技术负责人:项目总承包方主任工程师。
3)测量负责人:项目总承包方测量专业负责人。
4)复测人:本单位上一级测量负责人,或是项目质检部门测量人员,要有测量专业知识。
5)施测人:有测量上岗证的项目测量人员。
2.基槽验线记录
通常把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基槽轴线、放坡边线等几何尺寸进行复验的工作叫做基槽验线。它是依据主控轴线和基础平面图,主要检验建筑物基底外轮廓线、集水坑、电梯井坑、基槽断面尺寸、坡度等,看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填写《基槽验线记录》,填报《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报监理单位审核签字。
(1)工程名称:与施工图图签一致。
(2)验线依据及内容。
1)依据。
①定位控制桩×、×、×、×。
②施工现场引测高程控制网H1、H2、H3。
③基础平面图××。
④施工测量方案。
⑤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
2)内容。
①基底外轮廓线及外轮廓断面。
②垫层标高。
③集水坑、电梯井等垫层标高、位置。
(3)基槽平面、剖面简图。
1)基槽平面。
基底外轮廓线范围指混凝土垫层的外边沿及所含的集水坑、设备坑、电梯井等示意的位置、标高和基坑下口线的施工工作面尺寸。
2)基槽剖面。
指有变化的外廓轴线到基坑边支护的立面结构尺寸,重点是要填写的外廓轴线到基础外边的尺寸与设计图尺寸必须一致;除此为准确尺寸以外,均为技术措施尺寸。
3)此图为简图,要能反映出外廓轴线垫层外边沿尺寸;外廓轴线到基础外边准确尺寸;垫层顶标高、底标高;集水坑、设备坑、电梯井垫层顶标高;基础外墙、垫层外边沿尺寸、基坑施工面尺寸等。
(4)检查意见。
经核对:外控轴线、设计施工图尺寸无误。
经查验:
1)基础外廓轴线,基础外边尺寸误差为××mm。
2)集水坑、设备坑、电梯井位置,误差为××mm。
3)垫层标高-×.×××m,误差为××mm。
符合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的精度要求。
(5)签字栏。
1)施工测量单位:施工单位全称。
2)专业技术负责人:项目主任工程师。
3)专业质检员:验线员或质检员。
4)施测人:有测量上岗证的施测人。(www.xing528.com)
3.楼层平面放线记录
楼层平面放线内容主要有轴线控制线、各层墙柱轴线与边线、门窗洞口位置线及平面尺寸线等。施工单位完成楼层平面放线后,应填写《楼层平面放线记录》,填报《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报监理单位审核签字。
(1)工程名称:与施工图图签一致。
(2)放线部位:标明某层及实测施工的轴线段。
(3)放线内容:基础板底防水保护层面层及首层(含)以下各层的墙、柱轴线、边线、门窗洞口线;地上二层(含)以上各层的墙、柱轴线、边线、门窗洞口线、垂直度偏差。
(4)放线依据。
1)采用外控投线方法的楼层:施工测量方案;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定位外控桩×、×、×、×;n层的建筑××平面图、结构××图;首层用测绘院高程BM1、BM2、BM3。
2)采用内控法竖向传递轴线的楼层:施工测量方案;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内控点×、×、×、×;n层的建筑××平面图、结构××图;首层以下各层施工用高程控制网H1、H2、H3;二层(含)以上各层+0.500m=××.×××m高程传递标准点1、2、3。
(5)放线简图:应标明楼层外轮廓线、楼层重要控制轴线、尺寸及指北方向。采用内控法向上传递竖向控制线时,第一个施工段要标明不少于4个内控点。首层(不含)以上各层应标明垂直度偏差方向及数值。
(6)检查意见:由施工单位根据监理单位的要求采用计算机打印,应有测量的具体数据误差。
(7)签字栏。
1)专业技术负责人:栋号技术负责人或有测量上岗证的项目测量组长。
2)专业质检员:验线员或质量检查员。
3)实测人:指有测量上岗证的实测人员。
4)施工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全称。
4.楼层标高抄测记录
楼层标高抄测内容包括楼层+0.5m(或+1.0m)水平控制线、楼地面、顶棚与门窗口标高等。施工单位完成楼层标高抄测后,填写《楼层标高抄测记录》,填报《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报监理单位审核签字。
(1)工程名称:同施工图中图签一致。
(2)日期:实际抄测时间。
(3)抄测部位:抄测的层数及抄测的施工段的轴线范围。
(4)抄测内容:墙、柱上本层+0.500m(建)=××.×××m,或+1.000m(建)=××.×××m。
(5)抄测依据。
1)首层以下各层用施工高程控制网H1、H2、H3;首层用有资质测绘单位抄测的BM1、BM2、BM3高程点;二层(含)以上各层+0.500m(建)=×.×××m高程传递控制点。
2)所抄测楼层的建筑平面图××。
3)施工测量方案。
4)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
(6)抄测说明:抄测范围用轴线简图表示;抄测标高用局部剖面表示;抄测工具应注明仪器型号、出厂编号、合格仪器检定时间。
(7)检查意见。
经核对:楼层设计标高与抄测标高数值无误。
经查验:墙柱上抄测+0.500m(建)=××.×××m,标高线误差为××mm。
符合设计施工图标高及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精度要求。
(8)签字栏。
1)施工单位:单位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全称。
2)专业技术负责人:栋号技术负责人或有测量上岗证的项目测量组长。
3)专业质检员:验线员或质检员。
4)实测人:指有测量上岗证的实测人员。
5.建筑物垂直度、标高观测记录
施工单位在结构工程施工和工程竣工时,选定测量点及测量次数,对建筑物垂直度和全高进行实测,填写《建筑物垂直度、标高观测记录》,填报《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报监理单位审核签字。
(1)工程名称:同施工图中图签一致。
(2)施工阶段:结构完成或工程竣工。
(3)观测说明。
1)用示意外轮廓轴线简图表示阳角观测部位。
2)简明标注对总高的垂直度和总高进行实测实量所采用的仪器及方法。
3)注明建筑物结构形式,是为对应允许误差的分类。
(4)垂直度测量(全高)、标高测量(全高)指阳角外檐总高度。
(5)观测部位实测偏差。
1)垂直度一个阳角有两个偏差值。
2)标高一个阳角有一个偏差值。
3)允许误差,见表5-35~表5-37。
表5-35 建筑总高度(H)的铅垂度限差
表5-36 建筑总高度(H)限差
(6)结论。
经核对:设计施工图及对应有关资料无误。
经查验:总高垂直度偏差值及标高高差值在允许范围之内。符合设计施工图及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精度要求。
表5-37 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砌体工程垂直度、标高允许偏差
(7)签字栏。
1)专业技术负责人:项目主任工程师。
2)专业质检员:验线员或质检员。
3)实测人:指有上岗证的实测人员。
4)施工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全称。
6.沉降观测记录
(1)按沉降观测方案及基坑边坡支护位移观测方案记录观测次数、时间。
(2)对观测点的每次观测都应有观测值(绝对或相对)、本次沉降(位移)量、累计沉降(位移)量。
(3)要有实测人、审核人、技术负责人签名。
(4)工程结构完成及工程竣工沉降观测成套成果资料应盖单位公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