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儒学案》卷三十七《勿庵学案·陈先生厚耀》:陈厚耀,字泗源,泰州人。康熙四十五年进士。大学士李光地荐其通天文算法,召见,试以三角形令求中线,又问弧背尺寸,先生具札进,称旨。四十八年,扈行垫周,圣祖问北极出地高下及地周、地径、地圆,先生具举以对。旋以母老就苏州教授。未逾年,召入南书房,授中书科中书。寻命与梅成修书蒙养斋,赐算法诸书及西洋仪器。书成,授翰林院编修。五十三年,丁母艰,赐帑银,命江南织造经纪其丧。服阕,晋国子监司业,转左谕德。五十七年,充会试同考官。次年,以老乞致仕。六十一年卒,年七十五。先生以天算之法治《春秋》,尝补杜预为《春秋长历》十卷。其凡有四:一曰历证。备引《汉书》、《续汉书》、《晋书》、《隋书》、《唐书》、《宋史》、《元史》、《左传注疏》、《春秋属辞》、《天元历理》诸说,以证推步之异。其引《春秋属辞》,载杜预《论日月差谬》一条,为《注疏》所无。又引《大衍历义春秋历考》一条,亦《唐志》所未录。二曰古历。以古法十九年为一章,一章之首,推合周历正月朔日冬至前列算法,后以《春秋》十二公纪年横列为四章,纵列十二公,积而成表,以求历元。三曰历编。举《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推其朔闰及月之大小,而以经传干支为证佐,述丝说而考辩之。四曰历存。以古历推隐公元年正月庚戌朔,杜氏《长历》则为辛巳朔,乃古历所推之上年十二月朔,谓元年以前失一闰。盖以经传干支排次知之。如预之说,元年至七年中,书日者虽多不失,而与二年八月之庚辰、四年二月之戊申又不能合。且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朔日食,桓公三年七月壬辰朔日食,亦皆失之。盖隐公元年以前非失一闰,乃多一闰。因定隐公元年正月为庚辰朔,较《长历》退两月。推至僖公五年止,以下朔闰一一与杜历相符,故不复续推。先生明于历,所推较预为密。又撰《春秋战国异辞》五十四卷、《通表》二卷、《摭遗》一卷、《春秋世族谱》一卷。马氏为《绎史》,兼采“三传”、《国语》、《国策》,先生则皆摭于五书之外,独为其难。《氏族》二书,与顾栋高《大事表》互证,《春秋》氏族之学几乎备矣。又著《礼记分类》、《孔子家语注》、《十七史正讹》诸书。(参史传、《畴人传》)
《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一儒林二:陈厚耀,字泗源,泰州人。康熙四十五年进士,官苏州府学教授。大学士李光地荐其通天文、算法,引见,改内阁中书。上命试以算法,绘三角形,令求中线及弧背尺寸,厚耀具札以进,皆如式。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厚耀学问渊博,直内廷后,兼通几何算法,于是其学益进。迁国子监司业,转左春坊左谕德。以老乞致仕,卒于家。厚耀以天算之法治《春秋》,尝补杜预《长历》为《春秋长历》十卷,其凡有四:一曰历证。备引《汉书》、《续汉书》、《晋书》、《隋书》、《唐书》、《宋史》、《元史》、《左传注疏》、《春秋属辞》、《天元历理》诸说,以证推步之异。其引《春秋属辞》载杜预论日月差谬一条,为注疏所无。又引《大衍历义》春秋历考一条,亦《唐志》所未录。二曰古历。以古法十九年为一章,一章之首,推合周历正月朔日,冬至前列算法,后以《春秋》十二公纪年,横列为四章,纵列十二公,积而成表,以求历元。三曰历编。举《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推其朔闰及月之大小,而以经、传干支为证佐,述杜预之说而考辨之。四曰历存。[以] 古历推隐公元年正月庚戌朔,杜氏《长历》则为辛巳朔,乃古历所推上年十二月朔。谓元年以前失一闰,盖以经、传干支排次知之。厚耀则谓如预之说,元年至七年中书日者,虽多不失,而与二年八月之庚辰、四年二月之戊申又不能合。且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朔日食、桓公三年七月壬辰朔日食,亦皆失之。盖隐公元年以前非失一闰,乃多一闰。因定隐公元年正月为庚辰朔,较《长历》退两月,推至僖公五年止,以下朔、闰,一一与杜历相符,故不复续推焉。又撰《春秋战国异辞》五十四卷、《通表》二卷、《摭遗》一卷、《春秋世族谱》一卷。邹平马骕为《绎史》,兼采“三传”、《国语》、《国策》,厚耀则皆摭于五书之外,独为其难。氏族一书,与顾栋高《大事表》互证,《春秋》氏族之学几乎备矣。厚耀又著《礼记分类》、《十七史正讹》诸书,今不传。
《清史列传·儒林传下一》:存目。[1]
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三十三《陈泗源先生事略》:陈先生厚耀,字泗源,江苏泰州人。康熙四十五年进士,官苏州府教授。学问渊博,李文贞荐其通天文算法,引见改内阁中书。圣祖命试以算法,绘三角形,令求中线,及问弧背尺寸。先生具札进,称旨,命入直内廷,授编修,与梅文穆成同修书,尝召至御座旁,教以几何算法,先生学益进。上尝问曰:“汝能测北极出地高下否?”对曰:“遇春秋二分,用仪器测之可得高度。若余节气,又有加减之异,然亦不准,何也?地上有朦气之差,以人目视之,有升卑为高,映小为大之异,故以浑仪测之多不合,惟在天度数则不差耳。”……上称善。累迁司业左谕德,以老疾致仕,卒于家。先生治《春秋》,尤究心天算,尝补杜预《长历》为《春秋长历》十卷,其凡有四,一曰历证。备引《汉书》、《续汉书》、《晋书》、《隋书》、《唐书》、《宋史》、《元史》、《左传注疏》、《春秋属辞》、《天元历理》、《历法新书》诸说以证推步之异。……二曰古历。以古法十九年为一章,一章之首,推合周历正月朔日冬至,前列算法,后以春秋十二公纪年,横列为四章,纵列十二公,积而成表,以求历元。三曰历编。举《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一一推其朔闰及月之大小,而以经传干支为证佐,皆述杜预之说而考辨之。四曰历存。以古历推隐公元年正月庚戌朔。杜氏《长历》则为辛巳朔,乃古历,所推之上年十二月朔,谓元年之前失一闰,盖以经传干支推次知之。先生则谓,如预之说元年至七年中书者,虽多不失,而与二年八月之庚辰、三年十二月之庚戌、四年二月之戊申又不能合,且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朔日食、桓公三年七月壬辰朔日食亦皆失之,盖隐公元年以前非失一闰,乃多一闰,因退一月就之定隐公元年正月为庚辰朔,较长历实退两月,推至僖公五年止,以下朔闰因一一与杜历相符,故不复续载焉。杜预书惟以干支递排,而以闰月小建为之迁就。先生明于历法,故所推较预为密。盖非惟补其阙佚,并能正其讹舛,于考证之学极为有裨。治《春秋》者不可少此编矣。又撰《春秋战国异辞》五十四卷、《通表》二卷、《摭遗》一卷、《春秋世族谱》一卷。邹平马宛斯骕为《绎史》,兼采“三传”、《国语》、《国策》,先生则皆摭于五书之外,尤独为其难。《氏族》一书,与顾复初栋高《大事表》互证,则《春秋》氏族之学几乎备矣。此外尚有《礼记分类》、《十七史正讹》诸书,今不传。(www.xing528.com)
阮元《儒林传稿》卷三、《畴人传》卷四十一、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卷七、钱林《文献征存录》卷三、唐鉴《学案小识》卷十二《经学学案》、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卷十九、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五十七、《 (乾隆)江南通志》卷一百六十六皆有传,存目。
【注释】
[1]详见中华书局本第17 册,第5470~5471 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