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锐:史料中的通儒第一

李锐:史料中的通儒第一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锐,字尚之,号四香,元和人。《清史稿·畴人二》:李锐,字尚之,元和诸生。当是时,大昕为当代通儒第一,生平未尝亲许人,独于锐则以为胜己。锐据宋同州王湜《易学》,谓每年于三百六十五日二千四百四十分之外,有终于五分者,有终于六分者,有终于五六分之间者。自梅文穆悟其即西法之借根方,于是李书乃得郑重于世。因知秦书乃大衍求一中之又一天元,秦与李虽同时,而宋、元则南北隔绝,两家之术,无缘流通,盖各有所授也。

李锐:史料中的通儒第一

《清儒学案》卷一百二十六《四香学案》:乾隆中,古《九章》复出,学士大夫治天算之衍者,以竹汀、东原为职志。四香受经于竹汀,精研天算,有蓝胜冰寒之誉。○李锐,字尚之,号四香,元和人。诸生。笃学朴厚,长于经义,通 《公羊春秋》、《虞氏易》,著《周易虞氏略例》十八篇。好算术,师事钱竹汀,闻中西异同之奥。竹汀诲之曰:“为弟子不胜其师,不为贤弟子。”先生闭户沉思五年,尽通畴人家言。尤究心古历……因著《闳方说》,先成上中二卷。以攻苦得疾,嘉庆二十二年卒,年四十五。他著有《方程新术草》、《勾股算术细草》、《弧矢算术细草》、《回回历元考》、《磬折说》、《戈戟考》诸书。《开方说补》,临卒时命弟子黎鹰直续成之。(参史传、《续畴人传》)

清史稿·畴人二》:李锐,字尚之,元和诸生。幼开敏,有过人之资。从书塾中检得《算法统宗》,心通其义,遂为九章、八线之学。因受经于钱大昕,得中西异同之奥,于古历尤深。自《三统》以迄《授时》,悉能洞澈本原。尝谓:“ 《三统》,世经称殷术,以元帝初元二年为纪首,是年岁在甲戌。推而上之,一千五百二十岁而岁值甲寅为元首,又上四千五百六十年而岁复甲寅为上元。以此积年,用四分上推,太初元年得至朔同日,而中余四分日之三,朔余九百四十分之七百五,故太初术亏四分日之三,去小余七百五分也。《汉书》载《三统》而不著《太初》,其实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是日法、月法与《三统》同。贾逵称《太初》术斗二十六度三百八十五分,是统法周天又与《三统》同。盖四分无异于《太初》,而《太初》亦得谓之《三统》。郑注《召诰》,周公居摄五年二月三月,当为一月二月,不云正月者,盖待治定制礼,乃正言正月故也。江征君声、王光禄鸣盛以为据《洛诰》十二月戊辰逆推之,其说未核。今案郑君精于步算,此破二月三月为一月二月,以纬候入蔀数,推知上推下验,一一符合,不仅检勘一二年间事也。”因据《诗·大明》疏,郑注《尚书》文王受命、武王伐纣时日皆用殷历甲寅元,遂从文王得赤雀受命年起,以《乾凿度》所载之积年推算,是年入戊午蔀,二十九年岁在戊午,与刘歆所说殷历周公六年始入戊午蔀不同。歆谓文王受命九年而崩,崩后四年武王克殷,后七年而崩,明年周公摄政元年,较郑少一年。又载《召诰》、《洛诰》俱摄政七年事,其年二月乙亥朔,三月甲辰朔,十二月戊辰朔,并与郑不合。乃以推算各年及一月二月,排比干支,分次上下,著《召诰日名考》,此融会古历以发明经术者也。当是时,大昕为当代通儒第一,生平未尝亲许人,独于锐则以为胜己。大昕尝以《太乙统宗宝鉴》求积年术日法一万五百岁,实三百八十三万五千四十八分二十五秒为疑。锐据宋同州王湜《易学》,谓每年于三百六十五日二千四百四十分之外,有终于五分者,有终于六分者,有终于五六分之间者。终于五分者,五代王朴《钦天历》是也,以七千二百为日法。终于六分者,近年《万分历》是也,以一万分为日法。终于五六分之间者,景祐历法载于太乙遁甲中是也,以一万五百分为日法,此暗用《授时》法也。试以日法为一率,岁实为二率,《授时》日法一万为三率,推四率,得三百六十五万二千四百二十五分,即《授时》之岁实也。探本穷源,一言破的。近世历算之学,首推吴江王氏锡阐、宣城梅氏文鼎,嗣则休宁戴氏震亦号名家。王氏谓土盘历元在唐武德年间,非开皇己未;梅氏谓回回历实用洪武甲子为元,而托之于开皇己未。其算宫分,虽以开皇己未为元,其查立成之根,则在己未元后二十四年,二说并同。戴氏谓回回历百二十八年闰三十一日,是每岁三百六十五日之外,又于百二十八分日之三十一也。以万万乘三十一,满百二十八而一,得二千四百二十一万八千七百五十,地谷所定岁实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三刻三分四十五秒,通分内子以万万乘之,满日法而一,亦得二千四百二十一万八千七百五十,与梅氏疑问所云合。是三家所论,未尝不确知灼见,然均未得其详。锐据《明史·历志》、回回本术,参以近年瞻礼单,精加考核,谓回回历有太阳年,彼中谓为宫分;有太阴年,彼中谓为月分。宫分有宫分之元,则开皇己未是也;月分有月分之元,则唐武德壬午是也。自开皇己未至洪武甲子,积宫分年七百八十六,自武德壬午至洪武甲子,积月分年亦七百八十六,其惑人者即此两积年相等耳,因著《回回历元考》。有求宫分白羊一日入月分截元后积年月日法,以为不明乎此,虽有立成,不能入算也。稿佚未刊。梅氏未见古九章,其所著《方程论》,率皆以臆创补,然又囿于西学,致悖直除之旨。锐寻究古义,探索本根,变通简捷,以旧术列于前,别立新术附于后,著《方程新术草》,以期古法共明余世。古无天元一术,其始见于元李冶《测圆海镜》、《益古演段》二书,元郭守敬用之,以造《授时历草》,而明学士顾应祥不解其旨,妄删细草,遂致是法失传。自梅文穆悟其即西法之借根方,于是李书乃得郑重于世。其有原术不通,别设新术数则,更于梅说外辨得天元之相消,有减无加,与借根方之两边加减法少有不同。且不满顾氏所著之句股、弧矢两算术,谓:“弧矢肇于九章方田,北宋沈括以两矢幂求弧背,元李冶用三乘方取矢度,引伸触类,厥法綦详。顾氏如积未明,开方徒衍,不亦傎乎?”爰取弧矢十三术,入以天元,著《弧矢算术细草》。并仿演段例,括句股和较六十余术,著《句股算术细草》,以导习天元者之先路。又从同里顾千里处得秦九韶《数学九章》,见其亦有天元一之名,而其术则置奇于右上,定余右下,立天元一于左上。先以右上除右下,所得商数与左上相生,入于左下。依次上下相生,至右上末后奇一而止,乃验左上所得以为乘率。与李书立天元一于太极上,如积求之,得寄左数与同数相消之法不同。因知秦书乃大衍求一中之又一天元,秦与李虽同时,而宋、元则南北隔绝,两家之术,无缘流通,盖各有所授也。锐尝谓:“四时成岁,首载《虞书》,五纪明历,见于《洪范》。历学诚致治之要,为政之本。乃《通典》、《通考》置而不录,邢云路虽撰《古今律历考》,然徒援经史,以侈卷帙之多。梅氏只有欲撰《历法通考》之议,卒未成书。因更网罗诸史,由黄帝颛顼、夏、殷、周、鲁六历,下逮元、明数十余家,一一阐明义蕴,存者表而章之,缺者考而订之,著为《司天通志》,俾读史者启其扃,治历者益其智。”惜仅成四分、三统、乾象、奉天、占天五术注而已。余与《开方说》皆属稿未全。《开方说》三卷,锐读秦氏书,见其于超步、退商、正负、加减、借一为隅诸法,颇得古《九章》少广之遗,较梅氏《少广拾遗》之无方廉者,不可以道里计。盖梅氏本于《同文算指》、《西镜录》二书,究出自西法,初不知立方以上无不带从之方。锐因秦法推广详明,以著其说。甫及上、中二卷而卒,年四十有五。其下卷则弟子黎应南续成之。

《清史列传·儒林传下二》:存目。[1]

阮元《揅经室集》二集卷四《李尚之传》:李锐,字尚之,一字四香,元和县学生员。幼开敏,有过人之资。从书塾中检得《算法统宗》,心通其义,遂为九章、八线之学。古算术至唐以后几于亡。明泰西利玛窦入中国,有《几何原本》一书,徐光启、李之藻之徒从而演绎之。《周官》保氏九章之遗法,不能烛照数计也。李之藻《同文算指》以西术易九章盈朒、方程之说,梅宣城定九谓非利氏本意,盖中西术其理则同,而立法则异,三率比例较古法方田、粟米、差分为密,而少广为西法所无,是略而不备矣。宣城梅氏近世推绝学,以梅氏智计,岂有不知古法与西法不同者?第囿于西术,而《九章算经》诸书皆未之见,所见者惟《周髀》勾股之法,虽欲深求古术,然苦无古籍,出于意测耳。李君起而振之,力求古学。王孝通《缉古算经》词隐理奥,无能通之者。君与阳城张君古余共著《细草》,详论二十术,而商功之平地伇功广袤之术较若列眉矣。又于同邑顾君千里得秦九韶《九章算经》,乃穷究天元一术,论其法与借根方不同,于是郭守敬、李冶之说始明,知唐顺之、顾应祥之书甚无谓也。君尝谓四时成岁,首载《虞书》,五纪明历,见于《洪范》,历学乃致治之要,为政之本,《通典》、《通考》置而不录,不亦傎乎! 因著《历法通考》,其书体例大略以颛顼、夏、殷六历久矣,隟亡记载咸缺,太初术本之殷历,立法述阔,三统术虽推法较密,然亦用太初四年增一日之术,是四分术无异于太初也。故断自三统术始,至国朝之椭圆法止,唐瞿昙悉达《九执历》、宋荆执礼《会天历》,史志佚其法,乃于《开元占经》宝祐四年会天历中求其术而为之说焉,惜未成书,惟《三统术注》、《四分术注》、《乾象术注》、《奉元术注》、《占天术注》、《日法朔余强弱考》六科而已。又有《召诰日名考》[2]、《方程新术草》、《勾股算术细草》、《弧矢算术细草》、《开方说》,皆藏于家。君天禀高明,潜心经史,以唐、宋人诗文为雕虫小技,不足观也,然工《四书》之文。家居教学,从游者多登第,君则屡不得中,且兰草未征,臼炊频梦,行自伤,得咯血疾,戚戚少欢悰,犹复静心调摄,力疾著书,卒以此殁矣。元昔在浙,延君至西湖校《礼记正义》,予所辑《畴人传》,亦与君共商榷君之力为多。嘉庆二十三年夏,江君子屏来岭表,谓予曰:“尚之殁矣。”并述阳城张君之言云:“元朱世杰《四元玉鉴》虽用天元一术,然茭草形正负之法,猝读难通,因寄尚之,俾为推究,二十一年,演成数段,寄至豫章,寻根推密,极为精审。越两月而凶问至,良可哀也。”《四元玉鉴》乃予藏本,录以赠张君者,惜乎李君细草未成,遂无能读是书者矣。君之子继淑书来[3],求作传,书中于君之世系、行事及生卒年月不具,但云终于六月而已。今与江君共论之,姑举所知者而为之传。君中年无子,以兄之子继淑为子[4]。及三娶薛氏[5],始生一子,今尚在襁褓中也。悲夫!

焦循《雕菰集》卷六《勾股细草(李尚之名锐元和人)》:李君尚之,深于古术。太初以下,一一详述。用集大成,古无其匹。宋金六家(卫朴、姚舜辅、李德卿、谭玉、杨级、耶律履),残缺废脱。用道古法,积年数出。仁卿之书,说天元一。校而通之,秘奥以发。惟兹细草,仅露其蘖。

阮元《畴人传》卷五十、钱林《文献征存录》卷三、冯桂芬《 (同治)苏州府志》卷九十、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皆有传,存目。

焦循《雕菰集》卷十五《修补六家术序》:天算之学有二端:守当时成法,布策推算,无有差戾,术士之学也;明其义蕴,贯而通之,阐发古先,以启来者,儒者之学也。郑康成、李业兴以此治经,司马迁李淳风、刘羲叟以此修史,故开方句股之算、三统乾象之术见诸经注史志者至今可考,盖不以此治经,或不知今有为九数之目,而以为汉时所有矣。投壶周径,有不明圆囷之法,谬以为知借不知还矣。元修宋、金诸史,不为秦九韶立传,而所为大衍求一演纪上元鲜有知者,至所为历志残缺失次,讹舛尤甚。《元史》载授时术及李冶传皆不言立天元一法,于是前贤精义所存,近在数百年间转不如汉晋之远而可考,是则修史者不通此学之咎也。嗟乎! 修史者不能阐发于前,读史者又不知推步之法,每屏之不敢置一议。一二知算之士,娴于共习,而昧于孤诣,故弧轮椭积之外,虽《授时》、《大统》鲜有深究,偶举古术,辄曰疏而不密,至问所以疏密之故,复格格不能言,是何术士之学多,而儒者之学少哉! 休宁戴庶常震始校《算经十书》,推历朝岁实,嘉定钱竹汀少詹事章明古法,撰《三统术衍》,其《二十二史考异》于历志析疑订误,尤加意焉。吾友元和李尚之锐为少詹事高第弟子,亲授历法,独有心解,闵古法之微,探索诸史,自颛顼、夏、殷、周、鲁,下逮元、明数十余家存者,考而章之,缺者修而补之,穷幽探赜,务求如其术之本意而止,是诚为千古读史者启其扃,亦即为千古治历者益其智也。嘉庆庚申冬十一月,循与尚之同客武林节署,因读其所补宋、金六家术六家者;宋卫朴之《奉元》、姚舜辅之《占天》、李德卿之《淳祐》、谭玉之《会天》、金杨级之《大明》、耶律履之《乙未》也。术不备载本史,而积年日法间见他帙,已不异告朔之饩羊,尚之依相近之元法斗分推求岁周,据何承天调日法立强弱之术以得朔实,又用秦道古演法推求积年以验岁朔之榷数,顿令古人名历断而复续,学者得以考求旧法,相率而为儒者之学也。循性好数术,有志于古,而未能究心。今读尚之此书,昭然发蒙。夫有李氏之立天元一,而后知授时术弧矢相求之妙,有秦氏之演纪,而后知古人推演积年日法之故,秦李之书近多有好之者,尚之用以补古历如此吻合,不由此而更大彰乎?循愿与同志者相率而推之也。江都焦循序。

焦循《雕菰集》卷十六《天元一释自序》:天元一之名,不著于古籍。金、元之间,李仁乡学士作《测圆海镜》、《益古演段》两书,以畅发其旨趣。宋末秦道古《数学九章》亦有立天元一法,而术与李异,盖有所授也。元世祖并宋之后,郭邢台用李氏之法造授时术,其学颇显著与世。明顾箬溪不知所谓,毅然删去细草,终明之世,此学遂微。国朝梅文穆公悟其为欧逻巴借根法之所本,于是世始知天元一之说。然李氏书虽尝板刻,而海内不多有,故学者习学借根方法,而于天元一之蕴或有未窥者也。吾友元和李尚之锐精思妙悟,究核李氏全书,后辨别天元之相消异乎借根之加减,重为校注,奥秘益彰,信足以绍仁卿之传,而补文穆所不逮也。循习是术,因以教授子弟,或谓仁卿之书端绪业繁,鲜能知要,因会通其理,举而明之,而所论相消相减,间与尚之之说差者,盖尚之主辨天元借根之殊,故指其大概之所近,循主述盈朒和较之理,故析其微芒之所分,阅者勿疑有异义也。嘉庆四年冬十二月除夕

李锐《周易虞氏略例·日月为易第一》:存目。[6]

王炳《周易虞氏略例跋》:《易》书广大悉备,言象数者首推汉孟氏学。至虞仲翔参伍错综,曲阐厥蕴,顾其学典午而后世不甚传。近世昌明汉学,始有能读之者。毘陵张皋文先生《消息》一书,详则详矣,支离穿凿,读者病之。四香先生《略例》之作,简要有法,虞义大明,盖以箴张氏之失也。是书向藏先生门人张书城明经箧中,茂苑钦君云山嘉枝录得之,因共商付剞劂,以广其传。世之读《虞易》者可以得其要领,而无患乎琐缀艰晦也已。时咸丰丙辰仲秋,元和后学王炳识。[7](www.xing528.com)

李锐《测圆海镜跋》:天元如积之学,盛于元,亡于明,而复显于本朝。梅文穆公《赤水遗珍》天元一即借根方解,发三百年来算家之蒙,可谓有功矣。惟立天元术相消,与借根方两边加减,实有不同。文穆于此似犹未达其旨。盖相消之法,大略与方程直除相似,但以右行对减左行,或以左行对减右行,故曰相消。西人易为加减,虽得数不殊,究不如古法之简且易也。浙江学使阮阁学芸台先生,学贯天人,振兴绝业,以言立天元者莫详于《海镜》,惜其流传未广,将重付剞劂。出所藏旧抄本寄示,命为校勘。爰依术布算,默订其算式,间有转写脱漏,设数偶合处,辄因管见所及,是正其讹凡若干条。极知固陋,无补古人,质之阁学,幸垂诲焉。

【注释】

[1]见中华书局本第18 册,第5589~5591 页。

[2]《召诰日名考》在《续修四库全书》中既有单行本,又有《李氏遗书》本。

[3]“继淑书来”,《续修四库全书》第1045 册,第536 页作“可久以书来”。

[4]“继淑为子”,《续修四库全书》第1045 册,第536 页作“可久为子”。

[5]“薛氏”,《续修四库全书》第1045 册,第536 页作“某氏”。

[6]见《续修四库全书》第28 册,第253 页。

[7]见《续修四库全书》第28 册,第267 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