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有声读物播读评价体系的可行性研究

建立有声读物播读评价体系的可行性研究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探索怎样评价有声读物作品、提高有声读物播读者的播读水平,进而建立有声读物播读评价体系,我们感到责无旁贷。同时,问卷也考虑到有声读物播读评价体系的情况总结,如收听率情况、表现评价、最大障碍评估等。这就亟待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声读物播读评价体系。

建立有声读物播读评价体系的可行性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而阅读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振兴意义重大,它承担着文化记录、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职责。

从“十二五”的倡导全民阅读到“十三五”的推动全民阅读,我国的全民阅读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其中,数字阅读基础上的有声读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下,有声读物成为传统阅读之外的有效补充。有声读物让文字插上了声音的翅膀,让文化和知识的传播更是力量倍增。

有声读物的发展为人们获取知识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这种新的知识获取方式顺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与现代人生活节奏高度契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有声读物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有声读物作品良莠不齐、片面追求市场效率导致价值观出现偏差等。还有缺乏行业规范、缺乏优质内容、缺乏专业人才等一系列制约行业发展的问题。

这些都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出台一套必要且可行的评价体系来规范有声读物的发展,使有声读物遵循良性的发展规律,更好地服务大众,为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课题组成员多为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教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大都具有多年有声语言教学及实践经验。研究有声读物的初衷是找到专业和一线的结合点,把有声语言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服务于实践,促进有声读物行业良性发展。对于探索怎样评价有声读物作品、提高有声读物播读者的播读水平,进而建立有声读物播读评价体系,我们感到责无旁贷。

为了了解近年来我国有声读物状况,近四年来,课题组多方论证调研,走访了很多播出平台,采访了知名的演播艺术家和内容编辑专家,设计调查问卷,为建立有声读物播读评价体系做好铺垫。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平台对于有声语言艺术表达没有过多的硬性要求,很多有声读物作品良莠不齐,用户对播读者播读水平整体满意度不高。演播艺术家则大都希望平台上播出的作品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期望听到更多、更优秀的作品。调查问卷内容主要针对有声读物播读评价体系的多个方面,包括有声读物的收听频率,例如收听、获取有声读物的渠道,对内容的选择,收听时长等。同时,问卷也考虑到有声读物播读评价体系的情况总结,如收听率情况、表现评价、最大障碍评估等。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有声读物的形式和载体多元化提供了技术支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场景中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收听有声读物。智能手机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有声读物的制作门槛,基本的录制剪辑工作都能靠手机完成,只要对朗读感兴趣,任何人都可以制作有声读物。科技发展为有声读物的空前繁荣提供了有利因素。出版业、互联网平台、社会组织机构甚至个人都加入有声读物的生产、销售、传播环境当中。从文字到声音,从单一终端阅读到各类可交换应用,产品与服务不断创新发展,不仅成为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也给人们带来新的阅读体验。传播生态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目前,有声读物相对于纸质书来说,存储和检索都不受所处环境限制,平台计算机可以构建具有巨大存储空间的虚拟库。有声读物为大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知识获取通道。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快节奏的生活和巨大的工作压力挤占了人们的大块时间,但有声读物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在做家务、排队、乘坐交通工具的时候沉浸在个人喜爱的书籍海洋里,使精神得到短暂的放松和调节,随时随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分析显示,有声读物可以为喜马拉雅蜻蜓、考拉等音频应用平台带来40%—50%的流量,并能持续为这些平台带来收入。

首先,平台渴望建立播读评价体系。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平台对于自己的有声读物作品都有相应的细致的标准。当然,作品内容是所有标准中最重要的。除了作品内容之外,平台对作品中音效、时长、音质、广告等方面也有非常细致的量化标准,但是对于有声语言艺术表达却几乎没有要求。那么,作品究竟靠什么来吸引用户呢?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您主要是根据什么来选择收听的作品的(可多选),调查结果见表5。(www.xing528.com)

表5 用户选择作品的主要原因

由表5可以看出,听众主要是根据作品内容来选择收听有声读物的。平台要想提供更多、更优秀的有声读物作品,对于内容要加强选择。在全媒体时代,想要长久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内容是吸引用户的制胜法则。要做到这点,有声读物平台就要更加注重内容开发,为不同用户群体提供不同的产品内容,内容必须有深度、优质,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而对于播读者的播读水平,众多平台显得无从下手,根本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加以把控。这就需要建立评价体系来确保播读者的播读水平。

近几年,有声读物付费收听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付费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用户付费的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据蜻蜓FM方面提供的数据,中国有声书读物市场2016年的规模就超过22亿元。这么大的市场规模,各大网络平台都希望能分得一杯羹。如何在这个市场中争得更多的利益,归根结底还是看有声读物作品的内容和质量,优质的内容是网络平台立足的根本。作品质量越高,愿意付费的用户数量就越多,而付费后的用户也会更加“挑剔”,挑剔内容、挑剔声音、挑剔播读。这就亟待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声读物播读评价体系。

从有声读物业界播读者角度来看,现在的有声读物播读者大都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播读水平参差不齐。播读的过程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是把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结合起来的过程。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播读者必须运用自己的语言给用户带来美的享受,播读好一部作品应该是对作品内容的锦上添花。但很多有声读物的播读者,无论是嗓音条件、语音状况还是表达技巧都无法很好地诠释作品,更谈不上对作品的再创作。播读水平不高,语言表达就会缺少魅力、缺少动人的色彩。从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到,用户在选择有声读物作品时,播读者是一个重要指标。所以播读者也必须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和语言功力。

我们团队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数量巨大的草根播读者群体非常渴望能获得专业的指导,提升播读水平。评价体系一旦建立,不仅能界定播读者的播读水平,同时也能为播读者指明专业学习的方向,有利于广大播读者提高自己的播读水平,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以前有声读物的用户主要是对文本阅读能力有限的弱势群体,如视障人士、儿童、老人等,有声读物可以帮助他们扩展阅读范围。有声读物能帮助盲人不再局限于数量有限的盲文读物;帮助儿童解决识字水平低、阅读能力弱的问题,通过听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与习惯;还能帮助视力减退但有读书习惯的老年人,满足他们阅读、学习、娱乐的需求。

但是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2016中国有声阅读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数据:目前有声读物用户主要为男性;30岁以下用户占半数以上;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主要为工人和自由职业者;集中在初、高中人群,高学历人群逐渐扩大;中、低收入人群占比高。值得一提的是,喜马拉雅用户男性居多,占59.40%;用户分布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占43.56%;使用苹果设备的用户占总用户的50.01%。我们的1,679份调查问卷也显示,电子有声读物的用户年龄段主要在18—50岁。如此看来,有声读物的用户人群在变化、扩大。

有声读物能够满足弱势群体的特殊需求和普通大众的普遍需求。对于社会弱势群体来说,有声读物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对于社会普通群体来说,有声读物有它存在的方便性和舒适性[1]。在这种情况下,关于有声读物的各个方面的研究也具有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调查问卷显示,有将近47%的人会经常收听有声读物,仅有1.55%的人从不听有声读物。可见,绝大部分的人对有声读物的收听都比较重视,会高频率地收听有声读物。用户需求的旺盛带来了有声读物市场的繁荣,同时,庞大的用户群体也在敦促评价体系的建立,以更好地保障用户的收听权益。

既然建立有声读物播读评价体系是必要的,更是可行的。那么,这套体系的评价应从哪些维度出发?构成要素应涉及哪些方面?

[1] 刘宝华.图书馆人文关怀——建立 “听书室”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32):27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