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桃源县重建历史学家翦伯赞的故居,全是木质结构,工艺要求高,文物部门广贴“招贤榜”寻找高级木工,却无人揭榜。桃源县枫树乡乡长翦林华说:“专门搞木器的老木匠,我们本地都没有了,……传统的木头插销、轩,这些活儿我们本地几乎没有木匠会做了。”当时费尽周折,找到了程冬初木匠。他50岁,学木工却已经有35个年头了。
扶风歌
南山石嵬嵬,松柏何离离。
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
斧锯截是松,松树东西摧。
特作四轮车,载至洛阳宫。
翦伯赞故居。
修葺一新的翦伯赞故居。
观者莫不叹,问是何山材。
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
被之用丹漆,熏用苏合香。
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
程冬初说:“我们做方子的时候,针轩部分,就是这个头头,露出来一点点的那个,叫针轩,都是提前用墨子把线画好。每个地方都要画好,粘上去,才能合得拢,这是最能体现木工师傅技术的地方。”
木工工具包括切割工具、打磨工具和测绘工具。切割工具有锯、斧、凿、铲等;打磨工具有刨、钻、锉等;测绘工具有墨斗、尺、规、划线器等。
鲁班尺,全称“鲁班营造尺”,亦作“鲁班尺”,为建造房宅时所用的测量工具,类似今工匠所用的曲尺。
墨斗是件有趣的工具,墨仓、线轮、墨线为其主要部分。另有墨签,用竹片做成,下端成扫帚状,使墨线濡墨。木匠转动线轮,细线经过墨仓,染上墨色,再从另一侧的小孔牵出,固定在一端。轻弹中段,就能印出直线。
墨斗图。
墨斗儿,手段高,能收能放,长便长,短便短,随你商量,来也正,去也正,毫无偏向,本是个直苗苗好性子,休认做黑漆漆歹心肠,你若有一线儿邪曲也,瞒不得他的谎。
日用俗字
木匠祖师是鲁班,家伙学成载一船。
斧凿铲钻寻常用,曲尺墨斗有师传。
斧柄锛榐自家做,刨刀锼锯都直钱。
……
方桌琴床枨坚固,抽屉橱柜木焦干。
书柜衣盆高架搁,椅床榻杌细筋穿。
木工是悠久而古老的手工,《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木工是为“天子六工”之一。《考工记》中的六工则包括攻木之公、攻金之公、攻皮之公、刮磨之工、抟埴之工。于下再行细分,木工有七类:轮人、舆人、弓人、庐人、匠人、车人和梓人。轮人制作车轮、车盖;舆人制作车厢;弓人制作弓;庐人制作庐器(戈、戟、殳、矛等长兵器);匠人建造城郭、宫室、门墙、道路;车人制作耒和大车;梓人制作悬挂钟磬的笱虞,制作饮器及射侯等。
春秋时的鲁班被尊为木工祖师,发明了钻、刨、曲尺、墨斗等工具。几千年的农耕社会中,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木工师傅的劳动和创造。
说鲁班来道鲁班,
鲁班的智慧在民间,
说鲁班来道鲁班,
鲁班的技术传到今天。
——电影《鲁班的传说》主题曲(www.xing528.com)
1958年电影《鲁班的传说》剧照。
木鸢、木人与木牛流马
清代思想家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谓:“公输子削木人为御,墨翟刻木鸢而飞,武侯作木牛流马。”这是中国古代木作发达、独具匠心的三个事例。
鲁班做木人驾车,见于王充《论衡儒增篇》:“巧工为母作木马车,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
墨子为木鸢则见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墨子曰:‘吾不如为车輗者巧也。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远力多,久于岁数。今我为鸢,三年成,蜚一日而败。’”
诸葛亮制作木牛流马则见于《三国志·后主传》:“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木工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是有名的木工皇帝。王士禛《池北偶谈》:“有老宫监云:明熹宗在宫中,好手制小楼阁,斧斤不离手,雕缕精绝”《先拨志始》载:“斧斤之属,皆躬自操之。虽巧匠,不能过焉。”
营造法式
北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将作监首次编撰《营造法式》,由皇帝下诏颁行,史称《元祐法式》。然而尚缺乏用材制度。因而,绍圣四年(1097年)又诏李诫重新编修。
李诫编成《营造法式》,于崇宁二年(1103年)刊行全国,此后,宋代官私建筑都以之为准则。全书总共34卷、357篇、3515条。其中,第四、五卷为大木作制度;第六至十一卷为小木作制度。《营造法式》为今人了解古代木结构建筑提供了重要材料。有意思的是,建筑大师梁思成为儿子取名“从诫”,意思即“师从李诫”。
程冬初的家就仿佛是一个木器博物馆。程冬初说,他是子承父业,从小就喜欢这一行,15岁正式拜的师。除了摆弄古建筑,程冬初还擅长木雕,按国家职业标准,他是“精细木工”。他制作的木雕“花开富贵”是使用桃源的樟木刻制,全是手工雕出来的,长两米多,宽90厘米。
著名画家齐白石曾是默默无闻的木匠,《白石老人自述》中谈到自己结识了陈师曾、陈半丁、王梦白、姚华等人:“新交之中,有一个自命科榜的名士,能诗能画,以为我是木匠出身,生来就比他低一等,表面上虽与我周旋,眉目之间,终不免流露出倨傲的样子。他不仅看不起我的出身,尤其看不起我的作品,背地里骂我粗野,诗也不通,简直是一无可取,一钱不值……”
凭着精湛的技术,程冬初在20世纪80年代,一年到头有接不完的活儿,月收入90块,是当时一般工人的三倍。
计划经济年代,木工是劳动大军中令人尊敬的职业,工装、家装都离不开木工。经历那个年代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关于木工的记忆,大衣柜、吃饭桌,家里总有几件木工师傅打的家具,一些手巧的人家,还自己动手,制作小桌子、小板凳。
凭着一把锯子撑起了家,
这就是我勤劳善良的木工老爸,
靠着一把斧头养活这个家,
这就是我质朴可爱的木工老爸。
——歌曲《木工老爸》
儿时的场景,朴素的生活,当时间拉开距离,过往的流光碎影会格外明亮,撒向心田,带来温暖的回忆。
逝者如斯,雾气蒸腾的沅江,依旧伴着桃源城。江边,程冬初的家具厂已开了十多年,如今也招不到工人了,当年的同门也都纷纷转行。程冬初发现,自己渐渐成了“独行者”,唯一坚持陪伴他干木工活的是妻子。
程冬初的妻子说好多人都放弃了。
传统的“锯子时代”过去了,流水线代替了手工,生活中对木工的需求也少多了。年轻人愿意当大厨、学理发,却不愿沾出力出汗的木工活儿。像程冬初这样的“精细木工”,要靠长年累月的锤炼,更是无人问津了。
程冬初和妻子。
程冬初说:“现在好多家具都是机器做的,我这里基本都是靠手工雕刻出来的,而且几乎都是实木的家具。有些东西是机械代替不了的!”
冬至过后,桃源城潮湿而寒冷,一早,程冬初没有去自己厂里,而是带着一份沉甸甸的任务匆匆赶路,他要找当地政府,办一所木工学校。
中国营造学社
1930年2月,朱启钤将“营造学会”更名为“中国营造学社”,发行《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朱启钤任社长,故宫一角的十几间西庑旧朝房成为研究所总部。1931年秋,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加盟营造学社,梁思成任法式组的主任,刘敦桢任文献组的主任。1937年,中国营造学社因北平沦陷停办。
营造学社先后出版了《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工段营造录》《元大都宫苑图考》《营造算例》《牌楼算例》《清式营造则例》《梓人遗制》《哲匠录》《同治重修圆明园始末》等我国古建筑书刊、专著30多种。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程冬初真心希望能在桃源这个地方办一个鲁班学校。为什么取名鲁班学校,因为祖师爷是鲁班,程东初想把它传承下去。
如今,隆隆的机器声似乎湮没了一切,像这样手工的声音,很少听到了。也许,正是从这些粗重的敲击、锤打声中,我们才能听出,来自遥远过去的遗响,我们才能揣想,世世代代劳动者的身影。
这样的景象,在今天的大山深处,偶尔还会感知。云贵高原山区,贵州龙山镇河坝村,一座瑶族木屋建成了,按照传统,老木工龙运勇唱起歌谣,为新屋的主人祈福。龙运勇说,祖辈传下来的歌谣,只有他还会唱几句。
像龙运勇这样做传统老木工的人已经不多了,而像他这样的,在木工中已经算是年轻的了——他已经45岁了。年轻人都打工去了。
木工是传统社会重要的手工,无论是作为技艺,还是作为职业,木工演进的漫长历史,都伴着技术进步,反映着文明的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