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学比较意识的初发现与探索

文学比较意识的初发现与探索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希腊罗马的文学批评家运用比较法研究文学,有多方面原因。古希腊罗马时期比较思维与比较方法在文学艺术研究中的运用,只是一种单纯的对比,模糊而笼统,缺乏自觉性,并且局限于可比对象的外部特征,还没有深入分析其因果关系及变化规律,但还是形成了初步的比较意识。然而在欧洲民族文学之间的研究中,比较方法的运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没有重大突破,形成一个低谷时期。

文学比较意识的初发现与探索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形成于19世纪30—40年代,而它的史前史则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从早期的希腊文化中,就可以发现人们对理性的要求,即肯定理性、重视方法的意识。文艺理论家、批评家最初用比较法研究文学就具有盲目、肤浅与哲学思考的思维特点。被列宁誉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的赫拉克利特为了否定美的绝对永恒性,利用了鲜明的形象比较,“比起人来,最美的猴子也还是丑的”。[4]苏格拉底则从“矛”与“盾”的不同功用的比较中得出美具有相对性的结论。而柏拉图在他的《对话录》中,多次对荷马、赫西奥德和阿岂罗库斯等诗人进行比较后,得出史诗高于悲剧的结论。“最博学的人物”亚里士多德也是赓扬比较法的评论家。他在《诗学》中重点比较了悲剧和史诗,揭示了二者的不同和演进关系。他还多次比较了三大悲剧家的作品,指出他们各自的功绩和创作特点,以及写作技巧的短长。在《工具论》里,他论及的研究方法、思维方法与规律中,最基本的就是比较方法。

希腊化和罗马时期,文学艺术主要是对希腊的摹仿。由于此时的文艺批评家对文化、历史、地理知识的了解,由古希腊扩大到罗马,因而比较的目的已不再是简单的综合,而是具有一定科学意义的分析。人们多从修辞学角度入手,偏重分析文学艺术的形式技巧,突出古希腊对罗马的影响。罗马黄金时代的文艺理论家贺拉斯曾竭力劝导人们将维吉尔与荷马、普劳图斯与阿里斯托芬相比较,他自己则在对罗马与希腊文学进行比较后,得出“寓教于乐”的著名观点。评论家狄翁在《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一文里,比较分析了三位悲剧家所写的三部同名悲剧《菲洛克忒忒斯》在剧中人物、戏剧情节、艺术美等诸方面的异同。此外,昆提利安、麦克罗皮斯、吉里斯等人也都分析、评价过古希腊罗马文学二者间影响、渗透与借鉴、摹仿的关系。

古希腊罗马的文学批评家运用比较法研究文学,有多方面原因。首先,他们从希腊神话传说荷马史诗、悲喜剧以及大量抒情诗中汲取了精神营养,在音乐建筑、绘画、雕塑中扩充了驰骋想象的余地。其次,不少人都游历过埃及、巴比伦、南意大利、小亚细亚等地,逐渐形成用比较思维认识世界的习惯。而贸易与战争又使古希腊罗马人和埃及、腓尼基、波斯等地的民族频繁接触,外来的文化思想激发了他们的哲学性思考。这一切都为当时的文艺批评家用比较方法探讨文学规律打开方便之门。但是,正如波斯奈特在欧洲第一部比较文学专著《比较文学》中所指出:“用比较法来获得知识或者交流知识,这种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说和思维本身的历史一样悠久,……一切推理,一切想象都是主观地进行的,然后借助于比较和区别客观地递相流传。”[5]由此观之,古希腊罗马人把比较方法用于文学艺术研究,有赖于比较思维。古希腊罗马时期比较思维与比较方法在文学艺术研究中的运用,只是一种单纯的对比,模糊而笼统,缺乏自觉性,并且局限于可比对象的外部特征,还没有深入分析其因果关系及变化规律,但还是形成了初步的比较意识。(www.xing528.com)

在欧洲中世纪,比较的思维习惯与方法受到宗教神学的禁锢。从1096年开始的8次十字军东征,在客观上起到了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促进了人们比较思维的发展。然而在欧洲民族文学之间的研究中,比较方法的运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没有重大突破,形成一个低谷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