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学现象的可比性及比较方法

文学现象的可比性及比较方法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二者间缺乏事实上的必然联系,即缺乏比较文学领域所说的另一种可比性,可以说无法进行比较。实际上,对科学研究而言,只有在现存的差别的前提下,比较两个事物以求其共性才有意义。运用比较法研究文学,在比较文学中形成独特的可比性,就是要不断地发掘文学现象中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从而不断加深对中外文学间相互关系的认识,比较法才脱离了普遍意义而取得了进入比较文学领域大门的权利。

文学现象的可比性及比较方法

无数事实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某种差异性。黑格尔(1770—1831)就曾断言“凡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之物”。[7]另一方面的事实是,事物间不仅存在着差异性,而且存在着同一性。因为世界万物虽然不会绝然相同,但相对于某些特征和关系而言,总会存在着某种可以发现的同一性。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着的差异性和同一性,恰恰是比较方法客观存在的基础。所以一般说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原则上都是可以互相比较的,那么文学现象自然也不例外。如果从比较文学研究的具体个案入手,进行细致入微的考察,屈原但丁两大作家是否可以进行比较是个难题。因为从直观上看,这是中外两个各不相同又互不相干的作家。当对这两位作家进行理性的冷静分析时,不仅能发现他们在哪些地方存在着差异性,而且也可以找到在某些地方又有相同性。由于二者间缺乏事实上的必然联系,即缺乏比较文学领域所说的另一种可比性,可以说无法进行比较。但是如果在两位作家之间找到一个共同点,一个与他们的本质有关的第三者,将他们联系起来进行考察,那么,他们之间就有了比较文学的另一种可比性。

其实,两位异域作家、两部作品之间,往往存在着多方面的逻辑联系,即是说可以找到第三者将它们联系起来。虽然在一次比较中只能有一个第三者,但是进行比较时又可能发现另一个第三者。于是两位作家或两部作品之间的联系就形成了网络。只要能认真地考察,就会发现诸多可比之处。既然世界各国或民族文学中的许多作家、作品之间都存在同一性和差异性,那么原则上它们都是可以进行比较的,这就形成了文学比较的可比性的两个性质,即无条件性和绝对性。当然两位作家、两部作品之间必然要找到第三者作为中介与桥梁,将他们(作家)或它们(作品)联系在一起才能具体地加以比较,而每一次比较只能有一个第三者,这就又形成了文学比较的可比性的另两个性质,即条件性和相对性。可比性的这些原则要求对比较文学进行具体研究时,要注意无条件性与条件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要正确地进行比较,不仅要弄清可比性原则,还要进一步了解运用比较法所遵循的逻辑规则。首先,要在同一关系下对事物进行比较。例如对汤显祖莎士比亚进行比较研究,是因为这两位作家同是戏剧家。其次,要对事物的内在关系进行比较。例如对中国文人的渔家乐思想和美国作家捕鱼中的感受的内在深层的文化心理进行比较分析。再次,事物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比较,但是要有明确而确定的标准。例如同是小说家,只对他们笔下的吝啬鬼形象进行比较。只有这样,比较才会有实际意义。

比较方法在比较文学研究中的任务,主要在于从文学现象中存在的差别里找出同一性的东西,又在同一性中寻求新的差别性东西。正如黑格尔所说:“假如一个人能看出当前即显而易见的差别,譬如,能区别一支笔与一头骆驼,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8]所谓“异中之同”,就是在表面上差异极大的事物之间,比较出它们在本质上的相同点,以便获得科学的认知。所谓“同中之异”,即是在表面上看起来相同或极相似的事物之间,通过比较,看出它们在本质上的差异之点。

实际上,对科学研究而言,只有在现存的差别的前提下,比较两个事物以求其共性才有意义。反之,也只有在现存的相同的前提下,比较辨别其差别也才有意义。运用比较法研究文学,在比较文学中形成独特的可比性,就是要不断地发掘文学现象中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从而不断加深对中外文学间相互关系的认识,比较法才脱离了普遍意义而取得了进入比较文学领域大门的权利。

【注释】

[1]本文原载《比较文学通论》第二章《比较文学与可比性》,第一、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现有增删。

[2]查明建:《是什么使比较成为可能?》,《中国比较文学》1987年第3期。(www.xing528.com)

[3]方平:《王熙凤与福斯塔夫:谈“美”的个性和道德化思考》,《文学评论》1982年第3期

[4]杨周翰:《攻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4页。

[5]季羡林:《我的比较文学》,《人民日报》1982年6月15日。

[6]干永昌等编:《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284页。

[7][德]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51页。

[8][德]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5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