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代时期的丝绸生产及地区变化

元代时期的丝绸生产及地区变化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代中期以后,产区格局有较大变化,北方地区的丝绸生产衰落,江南地区变得更为重要。由于元代统治者作为游牧民族的审美好尚,特别看重将金线织入锦缎的织金锦,导致此类织物的大规模生产。纻丝,即缎织物的发展与普及是元代丝织生产的一大进步。元代丝绸图案的特点是南北不同风,从出土文物看,北方织金锦等丝绸产品体现蒙古族的好尚和较强烈的西域艺术影响,而淮河以南地区的出土丝绸却大抵延续宋风。

元代时期的丝绸生产及地区变化

元代的文化具有多种文化融合碰撞的特点,元代丝绸也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元初丝绸生产遭遇战争的破坏,但产区仍有一定规模,以中书省所辖的“腹里”地区和江浙行省所在的长江下游为最盛,历史上第一部官方编纂的农书《农桑辑要》也在全国发行。元代中期以后,产区格局有较大变化,北方地区的丝绸生产衰落,江南地区变得更为重要。原因一方面在于气候变冷使北方不宜于蚕桑生产,另一方面在于棉花的种植也使得蚕桑业趋向集中。

元代设置了大量官营作坊,集中了全国的大批优秀工匠,征调蚕丝原料,进行空前规模的大生产。庞大的官营织造体系是元代丝绸生产的重要特色,对民间丝绸生产有一定抑制作用。江南地区的丝绸生产在元末明初出现了雇佣生产模式,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

元代的丝绸生产技术,由于统一后南北文化的互相交流而有新的发展。《农桑辑要》和《王祯农书》是对元代蚕桑丝绸技术的系统总结,薛景石的《梓人遗制》保存了当时织机构造方面的珍贵资料,《多能鄙事》则记述了元代丝绸染色工艺的发展情况。元代的印金工艺也因为统治者的爱好有特别的发展。(www.xing528.com)

由于元代统治者作为游牧民族的审美好尚,特别看重将金线织入锦缎的织金锦,导致此类织物的大规模生产。织金锦有纳石失和普通金段子的区别,纳石失数量较少,但档次更高,且织造者多有伊斯兰背景,而金段子更多地继承了汉文化传统。纻丝,即缎织物的发展与普及是元代丝织生产的一大进步。缂丝书画作品虽然不如宋代,但在缂织帝王御容、佛像和服饰领域却得到重要应用。

元代丝绸图案的特点是南北不同风,从出土文物看,北方织金锦等丝绸产品体现蒙古族的好尚和较强烈的西域艺术影响,而淮河以南地区的出土丝绸却大抵延续宋风。元代的很多丝绸纹样,如帝王专用的双角五爪龙、八宝、吉祥纹样和满池娇等都对明清产生了重要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