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 丰1926年,中国第一代田野考古学家在山西夏县西阴村发掘了一个仰韶文化遗址,其中出土了著名的半颗蚕茧。一是关于它的年代问题:一般来说,仰韶文化的年代在距今5 000年前后或更早一些,此茧子亦应属同一时期;而持否定态度的人则怀疑当时发掘的科学性,认为这是后来混入的,因此其年代甚晚。上述发现可将丝绸起源的时间定于距今5 500年之前,这与传说中的黄帝元妃嫘祖教民养蚕的时间大约相仿。5 000年来的丝绸简史综述如下:
赵 丰
1926年,中国第一代田野考古学家在山西夏县西阴村发掘了一个仰韶文化遗址(约公元前3500年),其中出土了著名的半颗蚕茧。这半颗蚕茧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争论。一是关于它的年代问题:一般来说,仰韶文化的年代在距今5 000年前后或更早一些,此茧子亦应属同一时期;而持否定态度的人则怀疑当时发掘的科学性,认为这是后来混入的,因此其年代甚晚。二是茧子的性质问题:至今已有野蚕茧、桑蟥茧、家蚕茧等多种说法[1]。三是茧子的利用问题:这半颗茧子是被十分锋利的工具一割为二的,这样的切割究竟为了什么,人们多数倾向于吃蛹兼纺纱的说法,也有人认为这单是为了吃蛹,还有人认为这是为了占卜。这些问题使得这半颗茧子在丝绸起源的研究中无法作为直接的证据。但这半颗茧子一直被作为国宝藏于台北的“故宫博物院”。
1949年后,中国的考古工作者分别在长江流域的浙江湖州钱山漾和黄河流域的河南荥阳青台村发掘到可以作为丝绸起源时间物证的文物。前者是一些丝带、丝线及一块丝质的绢片[2],属于约4 200年前的钱山漾文化产物,虽然已经碳化,但还能做切片分析,证明是由家蚕丝作原料,并且通过碳—14测试,年代为距今4 200年,是当时所知保存下来最早的丝织品实物;后者是包裹儿童尸体的丝织平纹织物,时属5 63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碳化严重,只能分析纵向情况,但还能看出为蚕丝类纤维,却已无法做切片分析丝纤维的截面了[3]。上述发现可将丝绸起源的时间定于距今5 500年之前,这与传说中的黄帝元妃嫘祖教民养蚕的时间大约相仿。(www.xing528.com)
5 000年来的丝绸简史综述如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