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漫话:
西游记中出场的众多神仙,雷公和电母可能是最特殊的一对,它们是天庭唯一的夫妻搭档,夫唱妇随其乐融融。雷公和电母的主要工作是打雷和打闪,除此之外好像没有其他本事。两位神仙夫妻露脸的场合不多,第四十五回【车迟国斗法】,雷公、电母、推云、布雾四位小神在邓天君的率领下跑一回龙套,博得一个难得的露脸机会,猴哥吩咐它们以举棍为号令指挥。只见猴哥上了祈雨坛,将金箍棒向空中一指,那风婆婆见了,急忙放风。只听得呼呼风响,满城中揭瓦翻砖、飞沙走石。猴哥又将金箍棒向上一指,乌云密布。猴哥又把金箍棒向上一指,雷公愤怒,电母生嗔,那沉雷护闪乒乒乓乓,似那地裂山倒之势,吓得那满城人户户焚香,家家烧纸。猴哥高呼:“老邓!仔细替我看那贪赃枉法之官、忤逆不孝之子,多击死几个示众!”那雷越发震响起来。猴哥又将金箍棒向上一指,这场雨下得那车迟国里里外外水浸了街道。国王忙传旨:“停雨!停雨!”猴哥把金箍棒往上又一指,马上雷停风息云散雨收。
虽然在天庭神仙里面排不上号,在民间雷公与电母的地位可高多了,雷电形影不离,它们的脾气如此暴烈,谁也不敢轻易招惹它们,人们对天发誓时常说:“如有违反,愿遭天打雷劈。”
西游论道1:雷电能劈死人吗?
古人把雷电看成一种神秘的自然现象,很早就对雷电有直观的认识。公元前1500年,中国殷商甲骨文中有“雷”字,西周青铜器上有代指闪电的“电”字。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描述:“雷者火也。以人中雷而死,即询其身,中火则须发烧焦。”
图3-20 雷公和电母
雷电是云内、云与云之间、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现象,夏季由于太阳辐射的作用,近地层空气温度升高、密度降低而产生上升运动,水汽冷却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粒子,形成云团。上层空气密度较大而产生下沉运动,空气上下运动形成对流,云中的小水滴和冰晶粒子发生碰撞,吸附空气中游离的正离子或负离子。通常正电荷在云的上层,负电荷在云的底层,正负电荷聚集到一定量,会产生强大电位差,发生猛烈的放电现象。强大的电流将空气击穿形成一个放电通道,出现的火光就是闪电。
闪电周围的空气变得极为炽热,巨大热量导致空气迅速膨胀,空气爆炸形成的轰轰巨响就是我们熟知的雷声。如果距离足够近,就能感觉到冲击波使周围事物不断振动。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光慢很多,所以人们先看到闪光,后听到雷声。
雷电具有超强的破坏力量,电闪雷鸣的恐怖场景给了导演丰富的想象力,不少电影出现的雷电场景严重违反科学原理,对观众造成很大的误导。2003年中国上映电影《举起手来》,鬼子队长站在高高的长城上,雷雨天举着铁棍,引来雷击反应,衣服被烧焦,脸部变为漆黑的一团,人却没有毙命。虽然场景比较可笑,但是它完全不符合真实的科学原理。
雷电击中人体有以下四种形式:
(1)直接雷击。雷电直接击中受害者,身体通过全部电流,电流从头部输入,经躯干由脚底进入大地。
(2)接触雷击。雷电击中其他物体,电流由物体上流过,物体上沿着电流方向,两点之间有较大的电位差。人体接触被雷击的物体,电流从接触点进入人体、从另一接触点或脚底流出。
(3)旁侧闪络。雷电没有直接击中受害人,而是击中附近的物体,物体带高电位,向它附近的人闪击放电。
(4)跨步电压。雷电流入大地的时候,由于土壤散流电阻的存在,在地表面的电位如喇叭形分布,人的两脚间存在电位差。
雷电平均电流约为20000安(甚至更大),电压大约是1010伏(人体安全电压为36伏),平均一次雷电发出的功率达200亿千瓦。人被雷电击中后,电流瞬间通过人体泄放到大地,伤者身上不带电,救援人员不必担心被电击。此时可将伤者平躺在地,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做心外按摩。雷雨天气尽量避免使用手机,因为手机是一种电子设备,很有可能遭到损坏。若在野外空旷的地方遭遇雷电,汽车是一个最好的避雷场所,它相当于一个屏蔽室,闪电打到汽车上,电流沿着汽车壳体表面流动,最后释放到地面,汽车里面相对安全。鬼子队长在雷雨天举着铁棍,可能被闪电劈中,死无全尸。
2011年中国香港上映电影《武侠》,影片结尾处刘金喜和教主进行决战,捕快徐百九看到教主右脚心插有一根银针,朝教主后颈又刺一针。当时正是雷雨天,教主被一道天雷给劈死。哪有那么容易被天打雷劈,如果头和脚插了银针就会被雷劈中,任何一个倒霉鬼走在路上都有可能被雷劈。根据雷电形成的原理可知,电荷从云层底部出发,雷电击中高大房屋和树木的可能性更大。如果真要教主被雷劈身亡,可以把他引到一片空旷的平地上,浑身扎满银针等待雷劈。或者在教主头顶扎一根高度超过树木的银针,主动引诱雷电来劈,就像高高耸立在房顶的避雷针。避雷针本质是一个引雷针,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组成。把避雷针装到建筑物顶端,雷电首先打到避雷针上,这时避雷针提供一个闪电通道,通过引下线跟地相连的导体,把电流引到大地中去。估计导演以为人要接地才会被雷电劈死,人体本身是一个导体,脚下有没有那根银针无所谓。更加不幸的是两位男主角,一个鼻梁上带着金属框的眼镜,另外一个挥舞着钢铁大刀,在电闪雷鸣的雨天,最有可能被雷电劈死的是两个无知无畏的男主角。
1996年中国香港上映电影《大内密探零零发》,这是一部古装武侠再加上无厘头的搞笑电影,零零发利用风筝,把闪电通过铁链引导到坏蛋身上,闪电顺着铁链形成一道白色的电流,向下流动后击中坏蛋。导演设计这个情节与富兰克林闪电实验的科学传说很类似:1752年一个雷雨交加的下午,富兰克林将一把铜钥匙系在风筝线的末端,风筝升入雷雨云层,一道闪电掠过,风筝线有一小段直立起来。富兰克林觉得手有麻木的感觉,把手指靠近铜钥匙,突然铜钥匙上射出一串火花,富兰克林大叫一声,赶紧把手远离了钥匙,他激动地喊:“威廉!我受到电击了!现在可以证明,闪电就是电。”
虽然富兰克林第一个提出天空中的闪电就是电,但是他从来没有承认做过这个实验。按照故事中的情节,风筝被雷电击中,电流顺着风筝线一直到钥匙,富兰克林的手指与钥匙之间距离很近,产生明亮火花,他相当于直接被雷电击中,绝不可能安然无恙。美国探索频道栏目《流言终结者》试图验证这个流言,实验者模仿18世纪时使用的材料,制作一个大风筝和木板棚架,把风筝在天气晴朗的海滩上放飞。飘扬的海风中虽然没有电闪雷鸣,但空气中的电荷与风筝线之间的摩擦,使风筝明显带上静电,风筝线上挂着的钥匙吱吱响。他们把风筝线弄湿,风筝上的静电量进一步增大,但是把手指靠近钥匙,没有出现明显的触电感觉。为了增大电量,实验者找到一个大金属球形状的电荷产生器,代替海边的空气作为电荷来源,它产生的电荷远高过空气中的静电荷。风筝靠近金属球时被击中,把一个探头靠近钥匙,两者之间有微弱的火花。为了最大限度模拟雷电的威力,实验者走进电力公司的试验中心,这里的高压电可达到100万伏,比起雷电1亿伏的电压,显得太小儿科了。他们用组织替代胶制作了一个假人模型,里面安装模拟的心跳检测器,模拟雨中淋湿的风筝线进行实验。风筝被高压电击中时,在钥匙和假人的手指之间出现明亮的电弧,通过模拟心脏的电流超过致命电流的很多倍。富兰克林或许有过风筝实验的想法,即便他真的做过这个实验,可能只是被风筝上带的静电电到。如果被真的雷电击中,不会是手被电麻,很可能是当场暴毙。雷雨天放风筝是极其危险的行为,俄国科学家做类似实验,不幸被雷电击中而牺牲。(www.xing528.com)
西游论道2:电子魔灯能制造人工闪电吗?
闪电是空气分子电离而形成的放电现象,如今人们可以在实验室制造闪电,深入研究闪电的性质与规律。近年来一种新型的人造闪电装置被放在客厅、书房当作艺术品,这就是电子魔灯,利用电子魔灯可以开展多项有趣的科学实验。
图3-21 辉光球放电
电子魔灯又叫辉光球,利用高频高电压激励等离子体放电原理制成。外壳由玻璃球体制成,内部先抽去空气,再充以惰性气体的混合物,球体中心有一个直径为几厘米的中心电极。电子魔灯工作时,中心电极处于高频高电压状态,它激励等离子体放电,从中心电极向四周发射数十条放电火花。中心电极为高频高压,频率为800千赫兹,对地电压高达数万伏,但高频电流较小,对人体没有伤害作用。
实验一:高频电流通过人体的实验。
接通电子魔灯的电源开关,中心电极向玻璃球壳内发射数十条放电火花。人的手指触及玻璃外壳,有一条明亮的火花射向人的手指,闪电随人的手指而移动。由于人触及玻璃外壳,使玻璃外壳直接接地,大大减小了玻璃外壳对地的阻抗。
实验二:点亮日光灯管。
接通电子魔灯,取一根40瓦日光灯管。用手握住日光灯管外的玻璃管,将日光灯另一端靠近电子魔灯的玻璃外壳,日光灯发出不太亮的荧光。把日光灯管的灯脚触及玻璃外壳,灯管发出较亮的荧光。
实验三:点亮验电笔中的氖管。
取一只验电笔中的氖管,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氖管的一个电极A,将氖管另一个电极B对准电子魔灯外壳。氖管电极B离开外壳数十厘米时,氖管中两电极之间发出较弱的橙色辉光。氖管的电极B触及电子魔灯外壳,氖管中两电极发出明亮的橙色辉光。
实验四:用中波收音机接收电子魔灯的噪声。
手拿住一只中波晶体管收音机外壳,接通收音机电源开关,收音机离开电子魔灯数十厘米远时,调节收音机的调谐旋钮,当调到约800千赫兹时,能从收音机的扬声器中听到电子魔灯发出高频电磁波中的噪声。
实验五:电子魔灯火花。
调节魔灯的中心电压处于较低值,双手用力鼓掌,电子魔灯内的闪电火花受到影响而改变。在魔灯附近播放节奏感较强的音乐,魔灯内的火花放电会翩翩起舞。这是由于声波影响玻璃壳内惰性气体的运动状态,使火花放电的发光通道发生变化。
电子魔灯不受电场和磁场的影响,因为它的火花放电是高频交流电,不受恒定电磁场影响。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靠近魔灯的外壳,对其丝毫没有影响,用强磁铁靠近玻璃球外壳也无任何影响。
雷电是大自然狂暴的行为艺术,具有致命的杀伤力,一般人唯恐躲避都来不及。但是有些超级牛人,胆敢把闪电作为亲密的游戏伙伴,大玩特玩人造闪电的惊险刺激表演。这些闪电不是自然界的闪电,而是利用高压装置进行的尖端放电。通常需要把220伏家用电进行升压,所用装备就是特斯拉线圈,它产生的高压可控可调。1891年美国科学家特斯拉发明了变压器,主体部分是盘成蚊香状的主线圈和一根柱状的二极管圈,顶端有一个球状的放电装置。闪电制造者身穿特殊制造的绝缘防护服,可以避免闪电对自己的危害。特斯拉线圈可以在人体表面放电,一些物品经过特殊防护后也可以放电。它可以轻易将普通电压升至几十万伏高压,如果不小心触电,实验者连同周围的人会在瞬间烧焦成灰。这是一个以生命为赌注的冒险游戏,普通人绝不能轻易模仿和尝试。
另外一种模拟自然界闪电的方法是人工引雷,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科学家用引雷火箭制造出闪电奇观,仿佛用一把巨大的“闪电镰刀”劈开阴沉的天空。引雷火箭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火箭的推进器中加入固态的铯盐,火箭发射后铯盐随推进器中的气体喷出,在火箭和发射装置之间形成一条导电路径,并在火箭到达雷雨云层后激发闪电;另一种是引雷火箭推进器中的添加物换成液态的氯化钙溶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