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猴哥是否能成功取得东海龙宫的宝物?

猴哥是否能成功取得东海龙宫的宝物?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幸猴哥从须菩提祖师那里学会避水诀,可以捏着避水诀下海。西游论道1:猴哥能下龙宫寻宝吗?为了维持稳定的水流,鲨鱼需要不断地摄入海水。这些鲨鱼称为强制撞击呼吸鲨,有400多种鲨鱼需要保持不断向前游动,包括大白鲨、灰鲭鲨、鲑鲨和鲸鲨。人们通常以为吸入液体会窒息死亡,但是兰德认为人的肺完全有能力从液体里摄取氧气。兰德表示,这种液体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注入大量氧气。

猴哥是否能成功取得东海龙宫的宝物?

西游漫话:

猴哥从吸收天地灵气的仙石迸裂出来,不能像鱼虾一样在水里自由行动。所幸猴哥从须菩提祖师那里学会避水诀,可以捏着避水诀下海。猴哥到花果山附近的东海龙宫,以近乎撒泼的方式向龙王索要如意金箍棒,顺便还向其他几位龙王讨要金冠和金甲,人靠衣装马靠鞍,顶天立地的齐天大圣横空出世。第十五回【收服白龙马】,第二十二回【收服沙和尚】,第四十九回【降伏灵感大王】,第六十回【二调芭蕉扇】,都有猴哥捏着避水诀与妖怪战斗的情节。

西游论道1:猴哥能下龙宫寻宝吗?

人在胚胎时期生活在羊水里,出生后却不能在水中生存。原来,胎儿不是用肺呼吸获得氧气,而是通过脐带和胎盘连接母体获得氧气。胎儿和母亲的血管相互交错,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自由出入,在母亲和胎儿之间交换。出生以后脐带断开,婴儿用肺呼吸来获得氧气。

为什么人的肺不能像鱼鳃一样在水中呼吸呢?这是因为水中氧气含量只有空气的3%左右,人体呼吸氧气需要水流高速通过肺,需要强大的呼吸肌来吞吐大量的水。水比空气密度大,人类的呼吸肌不可能完成这个艰巨任务,何况人体气管进水后有很强烈的痉挛现象。人类在水中闭气能坚持多长时间?绝大多数人闭气时间很难超过一分钟。法国人斯蒂凡·米弗苏拥有超强的自控能力,2009年6月8日,米弗苏闭气时间达到11分35秒,创造了新的静止闭气世界纪录。他把面部浸泡在冷水中,外部血管收缩,血液从肢体末端流向心脏和大脑,心率减慢到只有正常人的一半,以此减少氧气向全身扩散的机会。

鱼类通过呼吸器官(鱼鳃)从水中吸取氧气。鱼鳃在头部两侧,每个鳃分成两排鳃片,每排鳃片由许多鳃丝排列组成,每根鳃丝的两侧生出许多细小的鳃小片。鱼在水中时鳃片完全张开,鳃和水的接触面积扩大,增加摄取水中氧气的机会。鳃小片遍布微细血管,血液流过鱼鳃时,二氧化碳透过鳃小片的薄壁送到水中,氧随血液循环输送到身体各部分。鱼离开水后,鱼鳃不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很快缺氧而死。

鲸鱼鲨鱼海豚等水生哺乳动物生活在海洋里面,但是也不能在水下呼吸。它们在水面呼吸一次,在水中停留很长时间。长期演化使它们形成了许多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如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氧结合能力很高、肺部换气更加高效等。它们的肌肉富含肌红蛋白,把呼吸获得的氧储存起来,以便在潜水时使用;潜水时降低心率,调节血液主要供给重要脏器(脑与心脏等),减少氧气消耗,这些都是人类等陆生动物无法完成的。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号称“海洋杀手”的鲨鱼会被水淹死吗?鲨鱼依靠游动来捕捉猎物、寻求伴侣、躲避天敌,如果鲨鱼停止游动,它们会被淹死。为了呼吸,鲨鱼把氧气从海水中分离出来。水流进鲨鱼的嘴里,从鳃中流出。鳃里面长有数百根羽毛状的鳃丝,每根鳃丝上有数以千计的叶状薄片,上面布满血管。血管从水中吸收氧气,多余的水通过鳃裂排出体外。为了维持稳定的水流,鲨鱼需要不断地摄入海水。最古老的鲨鱼用嘴与鳃进行吸水和排水,这种方式叫作口腔抽吸,例如:护士鲨、天使鲨和须鲨。随着鲨鱼的进化,在游动过程中将水吸入更加节省能量,通过撞击海水,使其进入嘴里再通过鳃裂排出,这种呼吸方式称为撞击换气,大部分鲨鱼能够在口腔抽吸和撞击换气两种方式中交替变换。但是一些鲨鱼用口腔抽吸的能力彻底退化,这些鲨鱼如果停止游动和停止撞击海水,真的会被淹死。这些鲨鱼称为强制撞击呼吸鲨,有400多种鲨鱼需要保持不断向前游动,包括大白鲨、灰鲭鲨、鲑鲨和鲸鲨。

出现在3亿~6亿年前的两栖动物由鱼类进化而来,能在陆地和水里生活。大多数两栖动物的幼体在水中生活时没有肺,只是通过羽状鳃呼吸。鳃中有大量的小血管,能从水中吸取氧气。成年的两栖动物能通过皮肤和肺呼吸,例如:青蛙、大鲵、蟾蜍。它们的皮肤分泌很多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黏滑,有利于减少体内水分散失。两栖动物用皮肤呼吸时,首先要保持皮肤表面湿润,凝结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在黏液外衣中溶解并进入皮下血管。两栖动物用嘴巴呼吸时,空气通过嘴里湿润的黏液衬层呼吸,衬层底下的皮肤里面排列着许多血管,氧气进入血液完成呼吸过程。两栖动物如同把肺长在皮肤上,通过氧气与血液中的红细胞结合进行呼吸作用。

978-7-111-47096-0-Chapter01-10.jpg

图1-7 鱼鳃的结构

西游论道2:人能生活在水里吗?

大自然的选择进化,注定人类不能像鱼虾一样在水里生活,科学家努力探索水陆两栖人的可行性,好莱坞电影设想未来人类生活在海洋的美好场景。1995年上映的美国电影《未来水世界》,男主角马里纳在耳后生长着鱼一样的腮,能够自由生活在大海中。与电影导演不谋而合,美国科学家正在模仿鱼鳃的功能,打造一种可以让人在水底呼吸的“人造鳃”。鱼鳃是从水中提取氧气的最有效方法,科学家正在对这种人造鳃进行改进,试图让它完全适合人类,可以将吸取出来的氧气直接吸入肺部。他们计划减小人造鳃的尺寸,并将其绑在潜水员的胸膛上,潜水员戴上这种人造鳃,会像鱼一样在水底自由畅泳,根本不必担心氧气用完。

另外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像鱼一样呼吸液体,直接吸收其中的氧气。美国发明家阿诺德·兰德为一种新型潜水服申请专利,人们借助这种潜水装置可以呼吸液态空气,这是一种含有丰富氧分子的特殊溶液。人们通常以为吸入液体会窒息死亡,但是兰德认为人的肺完全有能力从液体里摄取氧气。兰德对一种含氧量很高的碳氟化合物进行了研究,碳氟化合物是可以溶解大量气体的液体。新型潜水服的密封头盔里充满这种液体,它将取代肺、鼻孔和耳朵里的所有空气,通过附着在股静脉的人造腮“过滤”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摄取液体里的氧气。他解释说:“穿上这种潜水服后,首先你要学会克服吸入液体后产生的作呕感,这样你就能像呼吸空气一样自如吸入氧化液体。”兰德表示,这种液体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注入大量氧气。由于液体比空气的黏滞性更大,更难呼吸,所以为了避免液体进入和流出肺部,导致肋骨出现应力性骨折,兰德采用胸甲,这是一种按照老式盔甲命名的通气装置,它会给横膈膜施压,使它更容易呼吸液体。(www.xing528.com)

现代生物学有一种更加美好的改造人类设想,可以实现人类在水下生存的终极目标。2010年上演的美国影片《哈利·波特》,魔法少年哈利·波特利用鱼鳃草在水中呼吸,这个梦想吸引了众多科学家投入研究,一种奇特的生物为人们提供了机会。科学家发现某种蝾螈的细胞内含有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蝾螈胚胎在水下代谢产生大量的富氮废弃物,藻类吸收这些富氮废弃物,利用阳光发生光合作用,生产出氧气和碳水化合物,提供胚胎水下呼吸所必需的氧气。

科学家设想有一种藻类可以与人类细胞共生,这种共生开始于受精卵或早期胚胎发育。研究者用人工方法,将藻类产生氧气的DNA片段导入人体细胞,使得人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未来即便我们能做到这一切,接下来仍将面临光照难题。经过改造的人体只有位于体表的细胞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皮肤和毛发细胞接受阳光照射,可以产生氧气。人在空气中利用肺呼吸,肺泡的总表面积约一百平方米,是人体体表面积的五十倍还多,肺泡表面利用气体扩散交换,远比体表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效率要高。

978-7-111-47096-0-Chapter01-11.jpg

图1-8 液体潜水服

西游论道3:猴哥能抵抗深海压力吗?

人类长期生活于陆地上,习惯地球大气压力的作用,潜入水中活动会面临一系列物理、生理等变化影响。例如,人穿潜水衣并使用氧气装置,安全潜水深度是400米左右,潜入更深的水底必须使用氧气和稀有气体构成的混合气体装置,隐藏的危险进一步加大,主要是受潜水病的影响。潜水病也称减压症,是人体因环境压力急速降低而造成的疾病。由帕斯卡定律可知,水深每增加10米,液体会增加1个大气压,人在水深12米以内不论潜水时间多长,都可直接快速上升至水面。超过12米界限,随着水下气压升高,溶解于血液和组织中的气体(主要是氮气)逐渐增加。在这种压力环境下经过一定时间,如潜水者直接向水面上升,其所受水下压强下降得过快,血液和组织中的氮气来不及经过人体循环、呼吸系统扩散排出体外,它们直接从溶解状态游离出来,形成气泡和产生栓塞,引起皮肤瘙痒、关节肢体疼痛、运动感觉障碍、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严重时威胁生命安全。潜水病可以预防,要严格按操作规则潜水,在上升过程中正确减压。

水下压强作用在人体表面形成巨大压力,在5000米海洋深处,1平方米物体表面积承受5000吨重物的压力,如此压力能木材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钢制的坦克被压扁。就算猴哥号称铜头铁臂,倘若承受如此强大的压力作用,也早被挤为压缩饼干了。大自然很神奇,生活在深海的动物经过漫长的进化,身体和生理机能发生了很大变化。深海鱼类的骨骼变得非常薄,容易弯曲,肌肉组织特别柔韧,纤维组织变得出奇的细密。鱼皮组织仅是一层非常薄的层膜,能使鱼体内的生理组织充满水分,保持体内外压力的平衡。

这是一个流传已久的误解:鱼儿能够在水里上浮和下沉,原因是体内有一个可以收缩的鱼鳔,鱼鳔可以改变鱼受到的水的浮力。实际情况是鱼在水里沉浮不是靠鱼鳔,而是依赖尾鳍与胸鳍。鱼在水中静止时消耗能量最少,背鳍和腹鳍确保鱼体处在垂直线上,两侧的鱼线是平衡探测线,鱼脊骨是重心平衡点,贯穿全身形成平衡线。鱼的上下运动主要靠胸鳍。鱼鳔产生的浮力正好抵消重力,鱼体在静止状态时控制身体处在某一水层。鱼鳔前后两部分能适应鱼体快速转向,保持身体平衡,不会引起鱼体侧翻。鱼鳔内部没有神经,不能控制鱼鳔的收缩或膨胀,鱼依靠流过鱼鳃的空气来改变自身体积大小,通过鱼鳔调节它们相对于水的比重,比重大于水,鱼就缓慢下沉,比重小于水时鱼就上浮。假如鱼要减轻比重,应将血液中溶解的气体释放到鱼鳔中,反之鱼将气体重新溶入血液中,加大它们的比重。陆地上的浅水鱼生病或者死亡,鱼体两侧的平衡线失效,鱼鳔产生的浮力与鱼体重力中心点不同,鱼体侧翻而上浮,鱼腹朝上。

为了探索深海世界的奥秘,人类发明了潜艇。潜艇是一种能潜入水下活动和作战的舰艇,是海军的主要舰种之一。潜艇可以对陆上战略目标实施核袭击,消灭运输舰船,攻击水面舰艇,执行布雷、侦察、救援等任务。潜艇依靠改变自身的重量,能够自由上浮和下潜。潜艇内的主压载水舱注满水,增加潜艇重量,重力大于浮力,从水面潜入水下。用压缩空气把主压载水舱内的水排出,重量减小,重力小于浮力,从水下浮出水面。潜艇内设有专门的浮力调整水舱,用于注入或排出适量的水,调整潜艇水下浮力的变化。艇首、艇尾设有纵倾平衡水舱,调整首、尾平衡水舱水量,消除潜艇在水下产生的纵倾。艇首和尾部各设有一对水平升降舵,操纵潜艇变换和保持所需要的潜航深度。早期潜艇使用的武器,主要是艇体上挂带的定时引爆炸药包或水雷。1866年,英国人怀特黑德制成第一枚鱼雷。1881年诺德费尔特和加里特建造的“诺德费尔特”号潜艇,首次装备鱼雷发射管;同年,美国建造的“霍兰”Ⅱ号潜艇安装有能在水下发射鱼雷的鱼雷发射管。最先进的核潜艇以核反应堆为动力来源,水下续航能力能达到20万海里,自持力达60~90天。

978-7-111-47096-0-Chapter01-12.jpg

图1-9 水下蛟龙——潜水艇

人们利用简单的器材,就可以制作一个听从指挥的潜水艇。材料包括废旧塑料饮料瓶(500~1000mL,透明有盖)、口服液小瓶、注射器等。在饮料瓶中装入一定量的水,用注射器向口服液小瓶中压入适量的水,放入水中时有少部分露出水面。把口服液小瓶放入饮料瓶中,然后盖紧瓶盖,尽量做到不漏气。用力挤压饮料瓶,可看到口服液小瓶下沉。撤去压力,口服液小瓶向上浮起。用力得当,口服液小瓶能停止在水中某一位置。注意瓶中水尽量装得满一些,残留的气体越少,实验效果越好。

原来,小瓶放入水中,所受浮力等于重力,会浮于水面。当用力挤压饮料瓶时,瓶内气压增大,有一部分水被压入口服液小瓶,使小瓶重力变大,重力大于浮力,小瓶就会下沉。撤去压力,瓶内气压变小,一部分水流出小瓶,小瓶重力小于浮力,小瓶会上浮。当重力等于浮力时,小瓶停止在水中某一位置。如果想看到口服液小瓶中水的变化,可以在小瓶中用注射器装入有颜色的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