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做法,引入生活中学生的不同观点,在有限课堂空间中进行碰撞,产生思维火花。教师通过“论坛剧场”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兴趣,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尊重学生表达不同思想,引导学生辩证思考,在交流互动中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模式与认知规律,以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教案一:“非细胞形态的生命——病毒”
设计者:毛云娇
(一)教学情况分析
本次教学内容选自高中《生命科学》基础型课程第三章第三节“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和第五章第4节“动物体的细胞识别与免疫”之“细胞免疫”,免疫教学中事实性和概念性知识多,课时紧张,本节课将细胞免疫知识前移到“病毒”一节,符合认知循序渐进规律。
授课对象是我校高一年级播音主持与表演班同学,他们在初中已学过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非常关心与自身健康直接相关的病毒。艺术班学生对动画、表演等趣味性呈现形式有强烈兴趣,具备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展示活动,符合学生个性特点。但是艺术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往往偏弱,所以本节课设计了“论坛剧场”环节,让学生基于作品,在讨论、再演和评价过程中,知道病毒结构特点,理解病毒代谢特征,发展科学思维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二)教学流程(见图6-16)
图6-16 教学流程
在实践中,我们将“论坛剧场”实施模式分为6个步骤:学生分组、任务分工、一轮展演、互换角色、讨论再演和评价定稿。
1.学生分组和任务分工
课前学生分组分工是课内实现身份互换的前置。课堂剧本演出任务分为稿件创作、舞台美术、表演导演和观摩评价4个类型。在“病毒”一节教学中,演出学生需承担漫画绘制、文本创作、表演导演、道具准备、PPT制作任务。“观众”是指不承担一轮演出任务,参与角色互换和再演的人员。如在“病毒”一节教学前,观众需要预学课本知识,查阅资料,了解HIV相关知识。
学生意愿是参与合作的前提,可变的任务分工是小组创造力的保障。分组前,每位同学将自己擅长和希望承担的任务公开,自愿、按需组合。学生可以根据兴趣改变每次活动的任务,实现多维度成长。
2.一轮展演
一轮展演是指课堂内学生第一次演出。在演出前,可以由教师筛选剧本或学生票选两种途径产生参加一轮展演的小组。课堂内剧本演出是为落实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剧本内容是演出的核心,可以承载更多教学内容的剧本才是课堂演出的优先选择。由此,教师筛选剧本是更好的方式。当然,学生票选的剧本可能更具特色,可以优先指定该小组人员在角色互换时演出。
由于演出的特殊性,一轮展演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打断,在演出后设问更佳。教师的设问内容可以是剧本的科学性、演员的表现方法等。
以下是《病毒》学生一轮展演剧本节选:
HIV:我呢,生活不能自理,最大的梦想是有朝一日钻进细胞里混吃混喝,生娃搞破坏!
HIV:兄弟,想不想进入看看?
菜鸟病毒:大哥,太想了!
免疫细胞1:我们免疫系统也不是吃素的,我负责侦查和调动,就像塔上的哨兵。
免疫细胞2:我专门负责杀病毒。
HIV:我这么厉害,是因为我有4个小弟。小弟1糖蛋白、小弟2反转录酶、小弟3整合酶和小弟4蛋白酶。
DNA:嘿你!哪个单位的,一看你就不是自己人!
小弟2:老大,你也是个DNA了!
3.互换角色和讨论再演
为了课堂教学更高效,要避免出现简单重复演出。我们实践发现,在一轮展演后直接由观众来替换演员演出往往收效甚微,由教师设问引发学生讨论,再由观众和演员互换角色再演绎更高效。
针对上述“病毒”一轮展演剧本,教师提出了以下问题:①HIV病毒与宿主结构最大差异是什么?②为什么HIV只能在细胞内增殖?③HIV衣壳外包裹磷脂分子,有什么意义?④宿主细胞如何抵挡HIV病毒入侵?⑤你作为流感病毒、诺如病毒、HIV病毒和乙肝病毒宿主,你有哪些方法保护自己?引导学生进行思路追踪。
下面列举一些“观众”对剧本的修改,箭头前后分别是原稿和修改稿:
免疫细胞1:我们免疫系统也不是吃素的,我负责侦查和调动,就像塔上的哨兵。
→免疫细胞1:我是免疫系统中的“哨兵”,我有识别病毒的特种蛋白。
免疫细胞2:我专门负责杀病毒。
→免疫细胞2:我是免疫系统中的“杀手”,我是吞噬细胞。
HIV:菜鸟!看我来逃过哨兵!(www.xing528.com)
→HIV:菜鸟,知道你为什么会被发现吗?因为你没穿对衣服!看我和对面细胞一样的膜结构,这是我躲避哨兵的撒手锏。
DNA:嘿!哪个单位的?一看你就不是自己人!
→细胞DNA:嘿!怎么不是双螺旋结构!你是病毒吧!
小弟2:大哥不怕,我来!
→反转录酶:大哥,我来帮你变身!你看,在我的帮助下,用细胞的核苷酸,你可以变成双链DNA。你和对面DNA一个样子了,你可以拼接到敌方DNA上去了!
课内,学生讨论后进行再次演绎。观众自告奋勇说出可以改进的部分,参与演出。此时,鼓励观众打断,对同一段落进行反复修改。学生在修改剧本的过程中,内化知识,认同生命观念之结构与功能观。
4.评价定稿
评价也是高阶思维形式之一,学生在评价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课堂剧的评价标准是多样的,主要标准是剧本的科学性和演员的表现力,同时还要兼顾道具等因素,最终形成文稿作品。
教案二:“反应堆 核电站”
设计者:徐嘉
(一)教学情况分析
“反应堆 核电站”这节课,是高二《物理》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的最后一节课。本单元前四节的内容是按照物质结构层次的不断深入展开的,在本节课中通过设置4段教学流程来完成教学目标。它们的物理逻辑关系是层层递进的,穿插整节课的主线是“人们如何利用反应堆(核能)为人类服务”。
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的基础和生活体验,也掌握了基本思考问题的技巧和能力。虽然本课对学生思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在之前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体现出对该问题的学习兴趣较浓,讨论的积极性很高,愿意参与。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打算运用“论坛剧场”的戏剧技巧,由易到难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学会主动探索。本课不只是让学生简单了解基本物理原理,更希望通过在教学中渗透戏剧元素的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学习物理的意义,即不仅要了解物质的构成与运动规律,更应该将其应用到生活和科技的方方面面,为人类造福,建立正确的和平利用核能的观点,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流程(见图6-17)
图6-17 教学流程
(三)教学片段(戏剧教育技巧运用)
录像1 设置论坛戏剧背景:在视频中模拟美国向广岛空投原子弹的全过程(原子弹爆炸的强烈光波,使成千上万人双目失明;10亿度的高温,把一切都化为灰烬;放射雨使一些人在以后20年中缓慢地走向死亡)。
情景3教师设问:核电站将核能变成大量电能的实现变成可能,可是核电站的建设是安全的吗?可以将这种能源转化形式大力推广吗?学生们作为“人大代表”支持两个不同立场,交替阐述观点,列举不同的资料,以“脱口秀”的形式吸引未参与讨论的“观众”投入角色,在反复互动的环节之后产生戏剧冲突。教师辩论中/辩论小结时加以引导,对核电站的利弊进行分类梳理。最后在冲突和矛盾中找到共同点,即解决问题的办法:核电站安全保障的关键在于“人”。“汽车安全吗?汽车既是舒适快捷的交通工具,也可能是致命的杀人利器。”我们应该相信,通过科学家们的艰苦努力,技术的先进性与安全性之间的矛盾,最终会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通过论坛剧场的戏剧方式,让学生在冲突中,通过承担“人大代表”的社会责任来主动思考解决社会问题,达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目的)
教案三:“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设计者:金鸽
(一)教学情况分析
本节课主要借助论坛剧场来进行戏剧元素渗透。在课上教师把构建空间的部分放进了论坛剧场中,作为构建剧场的一部分,将学生置身于维权的现场,让学生重演维权事件,把握被侵权者的心理,从而提升学生维权的意识和法治观念。通过借用论坛剧场逼真性、体验性、互动性的特点,来增强学生对维权必要性和如何做的理解,建构起学科知识与学生真实生活之间的关联。
(二)教学流程(见图6-18)
图6-18 教学流程
(三)教学流程说明(使用论坛剧场的戏剧技巧)
教师利用问卷调查和走访的形式为学生建构真实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与消费者的对话交流中把握消费者维权现状。(论坛剧场的背景建构)剧场1:对电视机耐用商品进行维权。本环节采用论坛剧场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是耐用品维权者,都在为苏宁易购让消费者提供商品有瑕疵的证据出谋划策,力争最后能够维权成功。剧场2:为实体店维权设计维权方案。学法重在用法,在这一环节,教师借用论坛剧场的形式,请同学们分小组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几种途径设计维权方案,并说明选择该方案的理由。小组1:选择向12315申请调解,方便快捷,成本低。小组2:选择向工商管理部门申诉,该商品有质量问题,通过工商管理部门可以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管,舅妈也可以获得3倍赔偿。小组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最具权威性……教师利用论坛剧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维权者的维权过程,在真实的情景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参与经济生活能力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开放、民主、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各抒己见,共同研究,达到巩固知识、训练能力、培养法治意识和社会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
生物课堂上设计了论坛剧场环节,让学生基于作品,在讨论、再演和评价过程中了解病毒结构特点,理解病毒代谢特征,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生命观念。物理教师运用“论坛剧场”的戏剧技巧,由易到难巧妙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学会主动探索。不只是让学生简单了解基本物理原理,更希望通过在教学中渗透戏剧元素的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学习物理的意义,建立正确物理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政治教师将“大社会”浓缩进“小戏场”,将学生置身于维权的现场,借用论坛剧场逼真性、体验性、互动性的特点,提升学生维权的意识和法治观念,构建起学科知识与学生真实生活之间的关联。在课堂中创建“论坛剧场”,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流畅、生动、直接地表达自己想法与感受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灵在课堂里得到自由舒展。同时学生在团队中学习,通过合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更能充分关注到其他成员的想法与感受,接受他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观点,逐步学会尊重“对手”。通过他人与自身的经历获得对生活的正面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建构起知识、能力、品格等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以上翔实的课程实践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将戏剧元素融入传统课堂的过程中,“角色扮演”与“教师入戏”两个戏剧教育技巧时刻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担任“戏剧角色”,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在承担课程组织者的同时,作为“戏剧角色”之一深入到课堂探索中去,激发学生的共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每一次的课堂实践都不是单一技巧的应用,而是多种手段共同配合,形成三向或者多向合力,共同促进课堂教学品质提升。
戏剧教育承载了丰富的社会人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戏剧教育能够对他们的人格、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我校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戏剧教育新思想、新观念、新实践。在推进戏剧教育在高中教学实践模式的探索中,我们发现渗透戏剧元素的基础教育课堂中,教师能更加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热情,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辩证地思考社会、理解世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这一切都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为以后学生走向社会,利用戏剧的理念进行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奠定了基础。
【注释】
[1]张生泉.教育戏剧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