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教师:汪洁
授课年级:高二、高三
(一)模块主题概述
雕塑与建筑作为造型艺术,其关系已经众所周知,雕塑与建筑或建筑对雕塑的作用都很重要。从建筑的起源和雕塑的起源到它们各自的发展,从各自都是独立的一部分到最后两者的结合,关系错综复杂,对彼此的意义更是不同。从建筑对雕塑的作用来看,建筑的空间化在雕塑的运用使得雕塑有了另一番滋味。从雕塑对建筑的作用来看,雕塑在建筑中的运用使得建筑形式多样。除此之外,它们彼此的相互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欣赏价值与社会价值。
本模块涉及雕塑艺术、建筑艺术、现代环境艺术、敦煌艺术,感受雕塑建筑的魅力。共分为13节课。本模块教学主要是通过对建筑、雕塑实例的解析,让学生了解建筑的造型布局、空间结构与材料装饰,感受雕塑艺术及其特点;走进敦煌艺术了解中国雕塑的艺术成就,进而探究建筑设计所表达的文化特征与审美意趣,加深对中华建筑、雕塑、石窟文化的认知与文化认同感。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已经通过初中阶段的艺术学习对建筑和雕塑艺术有了初步认识,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建筑与雕塑首先是一种文化;其次,建筑还是其他文化的容器。
高中生需要对建筑和雕塑艺术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学中,教师将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图片、视频介绍,聆听历史故事,通过在线展馆、问答讨论、创作体验、交流评价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中蕴含的人文特征与审美理念,让学生在看、听、创作、讨论中认识建筑雕塑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懂得欣赏并吸收优秀文化成果,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遗产。
(三)教材教法分析
在上海音乐出版社高一年级《匠心构筑 巧夺天工》单元由第一学期《礼制文化的融汇》《承载艺术的建筑》,第二学期《观赏造型结构》《体验空间变幻》《品味材料创意》5课构成。建筑内容重新整合、拓展后为目前的3种模块,包括:解析建筑特点、品味建筑艺术、感受建筑文化3课时内容。建筑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空间,凝聚着居住者的智慧,反映了居住者的文化。在本模块学习中,学生将通过欣赏、讨论、分析、评述、实践等活动,了解中国建筑、收集中国建筑装饰中常见的色彩和图案,探讨其隐含的象征意义。同时,通过分析对外国古代建筑艺术了解其主要特点、建筑风格特点,由此开阔了眼界,培养了艺术审美情趣。
(四)模块教学目标
欣赏和感受雕塑作品独特的审美功能与内涵,提高对雕塑艺术的兴趣,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度。初步感悟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独特魅力,知道建筑文化是人类文明的表征。
理解特定时期建筑雕塑艺术代表的作品特征。初步理解建筑艺术的美,探索建筑艺术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知道文化遗产保护常识,知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主要世界遗产。
能模仿具有民族与地域样式特点的雕塑、建筑模型等创作技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的意识,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艺术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比较、讨论、评述等方式感受雕塑、建筑中的文化气息,探究雕塑、建筑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与思想。
(五)模块内容规划和活动设计(见表2-18)
表2-18 模块内容规划与活动设计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www.xing528.com)
(续表)
(六)模块作业设计
1.雕塑
用橡皮泥、雕塑泥等材料创作一件抽象的雕塑作品。模仿对象以动作感较强的雕塑为宜,可以选择雕塑实物,如可选择照片。抽象的雕塑作品无须作细部的雕琢,以简单、夸张及制作方便为前提。
就自己的抽象作品与原作的关系向同学作简单的介绍。
选择小组内同学的一件雕塑作品进行讨论、修改,使其能够更好地表现内容和主题思想与情感。用泥塑造出大致造型,或用草图表示。
2.建筑
收集中国建筑装饰中常见的色彩和图案,探讨其隐含的象征意义。
收集中国园林有关的诗句,与园林景观对照,体会其中的意境。
思考北京的四合院和上海的石库门建筑在形态上有何相似之处,完成对比小报。
用操作较简单、方便的材料以雕塑或折叠等手法,制作中国民族风格的简单宝塔模型。
联系学校所在的周围环境和校园环境,运用所学知识开展校园环境的生活评论活动,重新设计校园环境,进一步加深对环境艺术的理解。
3.敦煌艺术
列举敦煌壁画的形成及不同时期的风格,分析艺术特色。合作收集、整理敦煌壁画作品信息资料,完成敦煌壁画《时间导览》作品分析表。
在体验、拓展和研究过程中,班级分组合作(见表2-19)设计综合艺术实践活动,策划“我们心中的敦煌”艺术展览。
完成制作小型泥塑,加深对传统彩塑艺术的理解,对自己的作品撰写作品介绍。
了解彩塑上色的制作、方法、步骤,有能力的同学进行彩塑制作。
表2-19 敦煌导览小组合作
(七)模块评价设计(见表2-20、表2-21)
表2-20 雕塑设计与制作
表2-21 建筑模型制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