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斯特
我并不把宽容视为一种伟大的、永久的、神圣的原则,虽然我可以引用基督的名言“在我主的房中有许多间屋”来支持这一观点。宽容只是权宜之计,适用于一个过挤过热的星球。当爱消退时,宽容依然存留,而爱消退起来是很快的,我们只要走出家门,离开亲友,与一群陌生人一起排队买土豆,爱马上就消退了。 在队列中需要宽容,否则你就会想:“这队为什么这么慢?”在地铁中也需要宽容,否则你就会想:“这些人为什么这么胖?”在打电话时也需要宽容,否则你就会想:“这人为什么这么聋?”或者“这人为什么这么口齿不清?”在街头、在办公室、在工厂里都需要宽容,而最需要宽容的莫过于阶级之间、种族之间和国家之间了。宽容本身是单调的,但它要依靠想象力来获得,因为你必须为别人设身处地着想,这算得上是一种有益的精神训练。
为容忍别人而不断努力看上去好像是柔顺甚至没有骨气的行为,因而它有时会引起性格豪爽之人的反感。伟大人物提倡宽容的例子,我并不能举出很多。圣保罗不讲宽容,但丁也不讲。不过,毕竟还是能想起一些名字的。在两千多年前的印度,笃信(dǔ xìn)①佛教的国王阿索卡让人镌刻碑文,不是要记载他本人的丰功伟业,而是告诫世人要存宽恕之心,要相互理解,要维护和平。在四百年前,荷兰学者伊拉斯谟(应为尼德兰学者)超然于狂热的新教徒和旧教徒的争斗之外,并因此受到了两派的夹击。同属16世纪的法国作家蒙田在他那宁静的乡村房子里写出了诙谐、精妙、机智的文字,直到今天,文明的人们还能从中获得乐趣和信心。在英国则有哲学家约翰·洛克,自由党成员、开明的神甫西德尼·史密斯,还有劳维斯·狄更生,他的《现代论集》是论宽容的经典之作。在德国—没错,是在德国—出现了歌德。所有这些人都支持我在前文中尽力要表达的信条。它尽管是静态的,但对于拯救这个拥挤不堪的世界却是必不可少的。
注释
① 笃信:忠实地信仰。
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处变不惊的气度;宽容是一种理解,一种体谅;宽容是一种品格,一种境界。常怀宽容之心,世界将会变得和谐美好。(www.xing528.com)
福斯特的散文《论宽容》,对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共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社会性的思考。在他看来,在如此拥挤的地球上生活,我们至少可以用宽容的方式消解彼此之间的尴尬和尴尬中的敌意,维持表面的和平,让纷争暂时消退。
作为现代公民,宽容应该成为一种必备素质。
● ① 作者认为什么是宽容?
② 两千多年前的印度国王阿索卡让人镌刻碑文,是为了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