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英国,最初只是一种游戏,将软木、橡胶之类轻而有弹性的材料做成球,用木质板做拍,像打网球一样在桌上打来打去,所以欧洲人称它为“桌上网球”。又因为打球时发出“乒乓”的声音,后来便有人管它叫“乒乓球”。
乒乓球在1900年前后改用赛璐珞制成的空心球后,开始逐步推广。1926年成立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并于同年举行了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此后的60多年,乒乓球运动有了飞速发展。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选手大多使用表面有圆柱形颗粒的胶皮拍。这种胶皮拍比木板拍增加了弹性和摩擦力,因而出现了削下旋球的防守型打法。这一打法在欧洲流行很久,并且成为取胜的法宝。其中匈牙利的成绩尤为突出。在1951年前的117项次世界乒乓球冠军中,他们获得57.5项次,占欧洲队的一半。
20世纪5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日本运动员首先采用了海绵球拍,并创造了远台长抽进攻型打法,正手攻球力量大,速度快,发球抢攻也有较大威胁。这种打法使欧洲的速度慢、旋转弱、攻击力不强的防守型打法难以招架。日本队在1951年第十九届世界锦标赛上一举夺得4项冠军,打破了欧洲运动员的垄断局面。从1952年到1959年,49项次世界冠军中日本队夺得24项次,占47%。这可以说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第一次大提高。(www.xing528.com)
1959年我国容国团获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后,中国运动员开始登上国际乒坛,并创造了以“快、准、狠、变”为技术风格的直拍近台快攻打法。1961年在第二十六届世界锦标赛上,击败了日本和欧洲选手,第一次夺得男子团体冠军,并蝉联第二十七和二十八届的团体冠军。20世纪60年代中国乒乓球运动的水平处于世界最前列,乒乓运动的优势由日本转移到中国。这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第二次大提高。
欧洲人不甘落后,他们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终于找到了将日本的弧圈技术和中国的近台快攻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打法,即快攻结合弧圈球或弧圈结合快攻。这种打法的特点是旋转强,速度快,能拉能打。而且在中台加强了对抗能力,回旋余地比较大。这样,又把乒乓球运动推进到旋转和速度紧密结合的新高度。世界乒乓球运动出现了欧亚对峙的新局面。这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第三次大提高。
乒乓球运动是1904年前后传入中国的。其后的五十年水平没有什么提高。1953年我国第一次参加世界锦标赛时,男队只评为一级第10名,女队是二级第8名。直到1959年容国团首次夺得世界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两年以后,我国运动员在第二十六届世界锦标赛上获男子团体、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三项冠军。表明我国乒乓球技术水平已跃居世界前列,在1981年第三十六届世界锦标赛上,我国选手囊括了全部七项世界冠军,创造了自举行世界锦标赛55年来的最高记录。从1959年第二十五届到1993年第四十二届世界锦标赛(二十九、三十届我国未参加)止,我国先后获得男子团体冠军10次,女子团体冠军10次,男子单打冠军9次,女子单打冠军11次,男子双打冠军6次,女子双打冠军9.5次(第三十四届世界锦标赛上,我国选手杨莹与朝鲜选手朴英玉合作,获女双冠军),混合双打冠军9次,总计夺得世界冠军64.5项次,是同期获得冠军最多的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