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分类与整合的思想方法解数列问题的类型主要如下.
(1)在数列中已知Sn,求数列的通项公式an时,要注意对n=1的验证.因为在an与Sn的关系中,an=Sn-Sn-1成立的条件是n≥2,求an时切勿漏掉n=1,即a1=S1的情况.
(2)等比数列求和时,若公比q为参数,则需分q=1和q≠1两类进行求和.
(3)求数列{|an|}的前n项和时,为脱去绝对值号,需确定an≥0(或an≤0)而进行分类讨论.
(4)对于通项公式为分段形式给出或前n项和因奇偶性不同而不同的数列,应分类讨论.
例1 (1)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设Sn是数列{an}的前n项和,若bn-λSn>0对任意n∈N*都成立,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数列{an}中,a1=1,a2=2,数列{an·an+1}是公比为q(q>0)的等比数列,求数列{an}的前2n项的和S2n.
解题策略 第(1)问,由于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中含有(-1)n,且bn=anan+1,则在求bn-λSn的表达式时必定要对n是正奇数或正偶数分两类求解;第(2)问,由{an,an+1}是等比数列,可得{an}的奇数项、偶数项分别成等比数列,求和时还要对q≠1,q=1进行分类讨论.
解:(1)
❶当n是正奇数时,
即λ<(2n+1)对任意正奇数n恒成立,又单调递增,
故当n=1时,(2n+1)有最小值1,即λ<1.
❷当n是正偶数时,
即又2n-1>0,故对任意正偶数n都成立,又随n增大而增大,故当n=2时,有最小值即综合❶ ❷可知λ<1.
(2)由数列{anan+1}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得这表明数列{an}的所有奇数项成等比数列,所有偶数项成等比数列,且公比都是q,
又∵a1=1,a2=2.
则当q≠1时,S2n=a1+a2+a3+a4+…+a2n-1+a2n
=(a1+a3+a5+…+a2n-1)+(a2+a4+a6+…+a2n)
当q=1时,S2n=a1+a2+a3+a4+…+a2n-1+a2n
=(a1+a3+a5+…+a2n-1)+(a2+a4+a6+…+a2n)
=(1+1+1+…+1)+(2+2+2+…+2)=3n.
例2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且
(1)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中最大值的项和最小值的项.
解题策略 已知数列前n项和的形式,求通项公式时必须对n≥2或n=1分类讨论,若数列的通项为分段形式,则必须分类求最值再整合.
解:(1)
当n=1时,
当n≥2时,
∴bn=n(n+1).
综上,
(2)当n=1时,
当n≥2时,
∵f(n)=4n2+4n+1在n≥2时为增函数,∴必有4n2+4n+1≥25.
由可知
数列的最大值项为最小值项为
例3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2,前n项和为Sn,且S1,S2,S4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令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解题策略 本例的难点在第(2)问,数列{bn}的通项中含有(-1)n-1,则势必要在求{bn}的前n项和Tn时对n分偶数、奇数讨论,由于已知{an}为等差数列,则anan+1为等差数列连续两项之积且在分母上,能否裂项求和出现邻项相消的情况,(-1)n-1对此有何影响,是否需要根据n的奇偶性进行分类?裂项求和是数列求和的重要方法之一,裂项求和的数列是否一定与等差数列相关?比如裂项成功,但在数列通项中完全找不到等差数列的“身影”.又比如同样裂项成功,可见裂项求和并不局限于与等差数列相关的题型,只要数列的通项能转化成的结构模式都是可以的,仿佛这是题外话,与本题的解答并无直接关系,但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在对问题的不断发散思维中提高的.本例中由于出现了(-1)n-1,似乎必须对n分奇、偶数讨论,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利用数学归纳法求解,以避开分类讨论.(www.xing528.com)
解:(1)由题意得(2a1+2)2=a1(4a1+12),解得a1=1,∴an=2n-1.
(2)解法一
观察分子和分母的特点会发现(2n-1)+(2n+1)=4n.
于是
此时,数列{bn}的前n项和
看来能出现邻项相消了,但是式子末端的剩余项却不能确定,原因在于还存在(-1)n-1正负取值不确定,这自然就会想到要进行分类讨论,根据n的奇偶性进行分类,则有:
当n为偶数时,有
当n为奇数时,有
故
实际上,在上述通项变换中出现的并不是常规的邻项相消,但借助(-1)n-1同样产生了“正负相间”的效果,达到消项求和的目的.
解法二
T2
…
于是猜想得出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❶当n=1时,由上述推理可知猜想成立;
❷假设当n=k(k∈N*)时猜想成立,即成立.
而
于是,当n=k+1时,Tk+1
也就是说当n=k+1时猜想也成立.
综合❶❷可知对任意的n∈N*,猜想都成立,
即
例4 已知数列{an}和{bn}满足:其中λ为实数,n为正整数.
(1)试判断数列{bn}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证明该结论;
(2)设0<a<b,Sn为数列{bn}的前n项和,是否存在实数λ,使得对任意正整数n,都有a<Sn<b?若存在,求λ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题策略 分类讨论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逻辑方法,在简化研究对象、发展思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本例的解答中有两处是一定要讨论的,一是对等比数列的证明一定要关注首项不可为0,二是对n分正奇数、正偶数的讨论.
解:(1)∵bn+1
且b1=-(λ+18).
∴当λ=-18时,b1=0(n∈N*),此时{bn}不是等比数列;
当λ≠-18时,数列{bn}是以-(λ+18)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2)由(1)知,当λ=-18时,b1=0,Sn=0.不满足题目要求.
∴λ≠-18,故可得要使a<Sn<b对任意正整数n成立,
即得
①
令则当n为正奇数时,当n为正偶数时,的最大值为的最小值为于是,由①式得
当a<b≤3a时,由-b-18≥-3a-18知不存在实数λ满足题目要求;
当b>3a时,存在实数λ,使得对任意正整数n,都有a<Sn<b,且λ的取值范围是(-b-18,-3a-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