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向化归就是把面临的新问题进行命题分割或命题分解,化归为某一(或几)个可简捷处理的子问题,解决了这一(或几)个子问题,从而也就解决了所有子问题,或在推演中,进行同理推导同解变形化简等,这种化归是在同一层次上“平行”转化.
例1 已知数列{an},{bn}都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其首项分别为a1,b1,且a1+b1=5,a1,b1∈N*,设cn=abn(n∈N*),求数列{cn}的前10项和.
解题策略 当我们接触的问题存在着大量可能的答案(或中间过程),而暂时又无法用逻辑方法排除时,我们只能对每一种可能的情况逐个加以讨论,解决了这些子问题,原来的命题也就完全解决了,本例中由条件可知a1,b1的取值有多种情况,必须对每种情况进行研究,才能得到原问题的最后结果.
解:由题设a1+b1=5,a1、b1∈N*,可将适合条件的可能情况一一列举出来,一共有4种情况:下面逐一求解.
子问题(1):当a1=1,b1=4时,an=n,bn=n+3,cn=an+3.
子问题(2):当a1=2,b1=3时,an=n+1,bn=n+2,cn=an+2.
子问题(3):当a1=3,b1=2时,an=n+2,bn=n+1,cn=an+1.
子问题(4):当a1=4,b1=1时,an=n+3,bn=n,cn=an.
因此,无论哪种情况,均得到数列{cn}的前10项和为85.
例2 设f(x)=x2-x+k,若log2f(a)=2,f(log2a)=k(a≠1,a>0),
求使得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
解题策略 本题结构较为复杂,初看似乎难以下手去做,若根据同向化归解题法,把原问题分解为几个基本的子问题,然后逐个解决,所有的子问题全部解决了,整个大问题也就获解了.由题意,原问题可以分解为如下4个子问题:
子问题1:由方程f(log2a)=k,求a的值;
子问题2:由方程log2f(a)=2,求k的值;
子问题3:求f(1)的值;
子问题4:解不等式组求x的取值范围.
解:按上述子问题的顺序逐一解答.
子问题1:由
∵a≠0,a≠1,∴log2a≠0,∴log2a-1=0log2a=1a=2.(www.xing528.com)
子问题2:由log2f(a)=2log2(a2-a+k)=2.
∴a2-a+k=4,把a=2代入得:k=2.
子问题3:f(1)=12-1+k=2.
子问题4:由上述所求各值,原不等式可化为:
此即为x的取值范围.
例3 一个小于400的3位数,它是平方数,它的前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还是平方数,其个位数也是一个平方数,求这个3位数.
解题策略 可采用同向化归解题法和枚举与筛选并用的策略,即依据题中限定的三个条件步步深入,面对枚举出的情况逐步排除不符合条件的三位数,确定满足条件的三位数.
解:本题共提出3个条件:
(1)一个小于400的三位数是平方数;
(2)这个三位数的前两位数字组成的两位数还是平方数;
(3)这个三位数的个位数也是一个平方数.
先找出满足第一个条件的三位数:
100,121,144,169,196,225,256,289,324,361.
再考虑第二个条件,从中选出符合条件者:169,256,361.
最后考虑第三个条件,排除不符合条件的256,于是找到答案是169和361.
例4 设集合A={x|1<x<3},又设集合B是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解集,且A⊆B,试确定a,b的取值范围.
解题策略 若设集合B1是不等式①的解集,集合B2是不等式②的解集,则B=B1∩B2,由于两个不等式都含参数,求B1∩B2并非易事,既要分类讨论又极易出错,如果运用同向化归,则简捷多了!根据题设A⊆B⟺A⊆B1且A⊆B2.两个参数“分而治之”,清清楚楚!
解:若记f(x)=x2-2x+a,B1为不等式①的解集;记g(x)=x2-2bx+5,B2为不等式②的解集,则B=B1∩B2.于是A⊆B⟺A⊆B1且A⊆B2.结合图像易得且且b≥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