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心对称:①点关于点的对称;②曲线关于点的对称.
(2)轴对称:①点关于直线的对称;②曲线关于直线的对称.
(3)平面对称:①点关于平面的对称;②曲线关于平面的对称.
(4)多项式对称:①一般轮换对称;②顺序轮换对称.
几何中的轴(面)对称和中心对称是最直观的对称,平面图形绕其内一定点旋转(n∈N*)的变换,也是常见的对称变换.
例1 定理一:函数y=f(x)满足f(a+x)=f(a-x)的充要条件是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定理二:函数y=f(x)满足f(a+x)-b=b-f(a-x)的充要条件是y=f(x)的图像关于点(a,b)成中心对称.
定理三:函数y=f(x)满足F(x)=f(x+a)-f(a)为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y=f(x)的图像关于点(a,f(a))成中心对称(注:若a不属于x的定义域,则f(a)不存在).
依次解答如下问题:
(1)设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1对称,若x≤1时,y=x2+1,求x>1时y的解析式;
(2)若函数的图像关于点(0,1)中心对称,求m的值;
(3)已知函数f(x)在(-∞,0)∪(0,+∞)上的图像关于点(0,1)中心对称,且当x∈(0,+∞)时f(x)=x2+x+1.根据定理二求出f(x)在(-∞,0)上的解析式;
(4)设函数y=f(x),y=g(x)在定义域R上的图像都是关于点(a,b)中心对称,则对于函数y=f(x)+g(x),y=f(x)-g(x),y=f(x)·g(x)及指出其中一个函数的图像一定关于点成中心对称,再指出其中一个函数的图像可以不关于点中心对称,并分别说明理由;
(5)讨论函数的图像的对称性.
解题策略 第(1)问,直接利用定理一解;第(2)~第(4)问,直接利用定理二解;第(5)问,直接利用定理三解.
解:(1)f(x)的图像关于直线x=1对称,所以f(1+x)=f(1-x),即f(x)=f(2-x).
当x>1时,2-x<1,
因为x≤1时,y=x2+1,所以x>1时,
f(x)=f(2-x)=(2-x)2+1=x2-4x+5.
(2)由函数的对称中心为(0,m),得f(x)+f(-x)=2,即2m=2,得m=1.
(3)设x<0,则-x>0,f(-x)=x2-x+1.
因为f(x)+f(-x)=2,所以f(x)+(x2-x+1)=2,得f(x)=-x2+x+1,
即当x∈(-∞,0)时,f(x)=-x2+x+1.
(4)对于函数y=f(x)+g(x),
由于f(a+x)+g(a+x)+f(a-x)+g(a-x)=4b成立.
则y=f(x)+g(x)的图像关于点(a,2b)中心对称.
对于函数y=f(x)-g(x),
由于f(a+x)-g(a+x)+f(a-x)-g(a-x)=0成立,
则函数y=f(x)-g(x)的图像关于点(a,0)中心对称.
对于函数y=f(x)·g(x),可以不关于点或中心对称.
反例:f(x)=g(x)=x,此时y=f(x)·g(x)=x2,它的图像不关于点或中心对称.
对于函数可以不关于点或中心对称.
反例:f(x)=x5,g(x)=x3,此时它的图像不关于点或中心对称.
(5)当x≥3时,
当时,
当时,
由上可知函数的图像中间为一线段,右边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一部分,左边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的一部分,因而图像只可能是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且此点的横坐标
又是奇函数,
故f(x)的图像关于点即成中心对称.
图6-1
例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平行于x轴且过点的入射光线l1被直线反射,反射光线l2交y轴于点B(如图6-1所示).圆C过点A且与l1,l2相切.
(1)求l2所在直线的方程和圆C的方程;
(2)设P,Q分别是直线l和圆C上的动点,求PB+PQ的最小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
解题策略 根据光学原理,光线的入射、反射问题具有轴对称的特点.在解第(2)问时,还应注意运用点关于直线对称的方法.
解:(1)直线l1:y=2,设l1交l于点D,则
因为l的倾斜角为30°,所以l2的倾斜角为60°.
所以
所以反射光线l2所在的直线方程为即
已知圆C与l1切于点A,设C(a,b).因为圆心C在过点D且与l垂直的直线上,则所以 ①
又因为圆心C在过点A且与l1垂直的直线上,所以 ②
由①②得故圆C的半径r=|CA|=2-(-1)=3,
所求圆C的方程为
(2)由(1)知点B(0,-4)关于l的对称点为B′(x0,y0),则且联立得
由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知当B′,P,Q3点共线时,PB+PQ最小,且直线B′Q过圆心C,故PB+PQ的最小值为|B′C|-3.
设P(x,y),由得解得即
最小值
例3 (1)已知直线l过原点,抛物线C的顶点在原点,焦点在x轴正半轴上,若点A(-1,0)和B(0,8)关于l的对称点都在C上,求直线l和抛物线C的方程;
(2)是否存在实数a,使抛物线y=ax2-1上总有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点?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求a的取值范围.
解题策略 数学的对称美充满了整个数学世界,利用对称处理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即对称思想方法.在处理解析几何问题中,充分利用对称条件,引入对称点坐标参数,从而巧妙解答问题便是对称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第(1)问,A,B两点坐标已知,对称轴l过原点,可引入倾斜角θ为参数,则l的方程为y=tanθx,依次求出A,B两点关于直线l对称的A′,B′坐标,根据A′,B′两点在抛物线上,将其代入抛物线方程y2=2px,得到两个关于tanθ和p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求得tanθ和p的值,则直线l和抛物线C的方程即可求得.第(2)问,解法有两种:①如果存在对称的两点A,B满足题设要求,显然AB的中点M(x0,y0)在抛物线内部,构成一个含有a的不等式,从而确定a的取值范围;②按照对称问题的一般处理方法,即A,B两点连线与对称轴y=x垂直,AB的中点M(x0,y0)在对称轴上,且直线AB与抛物线y=ax2-1必有两个交点,消元后的一元二次方程必有两个不等的实根,判别式应大于0,进而可求解.(www.xing528.com)
图6-2
解:(1)设l的倾斜角为θ,则l的方程为y=tanθ·x.
设B,B′关于l对称,如图6-2所示,BB′与l交于点M,则∠BOM=90°-θ,∠B′Ox=-90°+2θ,从而B′的坐标为(8sin2θ,-8cos2θ).
同理点A关于l的对称点A′的坐标为(-cos2θ,-sin2θ),再将A′,B′的坐标分别代入y2=2px,得
由①②解得tan32θ=-8,即tan2θ=-2.
由解得为锐角,舍去则故l的方程为抛物线方程为
(2)假设存在抛物线上两点A(x1,y1),B(x2,y2)关于直线对称,记线段AB的中点为M(x0,y0),则点M在上,即
联立两式相减,得y1-y2=a(x1+x2)(x1-x2).
因为直线AB垂直于直线所以
又因为x1+x2=2x0,所以由得
❶若a>0,则点M(x0,y0)在抛物线y=ax2-1内部,得关系式
由不等式组解得
❷若a<0,则点M(x0,y0)在抛物线y=ax2-1内部,得关系式
由不等式组整理得此时无解.
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为
例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到点F(3,0)的距离的4倍与它到直线x=2的距离的3倍之和记为d.当点P运动时,d恒等于点P的横坐标与18之和.
(1)求点P的轨迹C的方程;
(2)设过点F的直线与轨迹C相交于M,N两点,求线段MN长度的最大值.
解题策略 题设中点F(3,0)和直线x=2是给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经确定.在第(1)问中,求点P的轨迹C的方程,由于涉及点到直线的距离,须用到绝对值符号,所求方程一般是分段的,解题过程势必烦琐,分类讨论是不可避免的.第(2)问,过点F的直线与第(1)问求得的轨迹方程交于M,N两点,由于轨迹方程是分段的,所以需要讨论交点M,N在哪一段曲线上.若F是轨迹方程的焦点,本题就成了与圆锥曲线的焦点弦或焦半径有关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分析解决问题比较普遍与灵活,如果圆锥曲线是标准方程,对于椭圆、双曲线而言,其图形既关于坐标轴对称,又关于原点对称,对于抛物线,总有一条坐标轴为其对称轴.抓住对称性会给解题带来便利,要立足于学会并善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析解决常规问题,对于圆锥曲线焦点弦的问题,在极坐标系中是否可能使问题变得容易解?如果直接进行两种不同坐标系的转换(即极点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极轴为x轴的正半轴),则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形式复杂且不同的圆锥曲线方程又不统一,直接转换没有优势,只有通过重建极坐标系(即以焦点F为极点,Fx为极轴重建极坐标系),则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是统一的,焦点弦长的计算就变得非常方便,问题的解决会简捷许多,对称性的运用可以减少运算过程.特别要强调的是,这里不是两种坐标系的“互化”,而是重新建系,这是一种极其有效的解题策略.
图6-3
解:(1)设点P的坐标为(x,y),则 ①
当x>2时,由①式得
化简得 ②
当x≤2时,由①式得
化简得y2=12x ③
故点P的轨迹C是椭圆在直线x=2的右侧部分与抛物线C2:y2=12x在直线x=2的左侧部分(包括它与直线x=2的交点)所组成的曲线,如图6-3所示.
(2)解法一 (在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求解,充分利用图像的对称性)
图6-4
如图6-4所示,易知直线x=2与C1,C2的交点都是直线AF,BF的斜率分别为
由于点F是椭圆和抛物线的共同焦点,故可以用焦半径求解:
当点P在C1上时,由②式知 ④
当点P在C2上时,由③式知|PF|=3+x ⑤
若直线l的斜率k存在,则直线l的方程为y=k(x-3).
❶当k≤kAF或k≥kBF,即或时,直线l与轨迹C的两个交点M(x1,y1),N(x2,y2)都在C1上,此时由④式知从而|MN|=
由得(3+4k2)x2-24k2x+36k2-108=0,
则x1,x2是这个方程的两根,
所以
因为当或时,k2≥24.
所以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❷当kAF<k<kBF,即时,直线l与轨迹C的两个交点M(x1,y1),N(x2,y2)分别在C1,C2上,不妨设点M在C1上,点N在C2上(根据对称性,只需考虑这种情形),则由④⑤两式知,
设直线AF与椭圆C1的另一交点为E(x0,y0),则x2<2,x0<x1,
有
所以|MN|=|MF|+|NF|<|EF|+|AF|=|AE|.
而点A,E都在C1上,且由❶可知所以若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则x1=x2=3,此时综上,线段MN长度的最大值为
解法二 以点F为极点,射线Fx为极轴重建极坐标系,则此时曲线C1(椭圆部分)和曲线C2(抛物线部分)的极坐标方程分别为
❶当时,直线l只与曲线C1相交,此时有
对有故
所以
❷当或时,直线l与曲线C1和C2都相交.
根据对称性,只考虑其一即可,不妨取且点N在C1上,点M在C2上,则有
设则在上是减函数,
故有
由 ❶❷可得此时或直线为AF或BF.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