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六种备课形式简介及优化

六种备课形式简介及优化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周备课周备课即每名任课教师在本周内制定出下一周的教学计划,可用“周备课细目表”法。表一 语文周备课细目表表二 数学周备课细目表个人钻研。规定每周周三下班前2个小时为数学周备课时间,每周周五整下午为语文周备课时间,在周备课时间内,每位任课教师要掌握“大纲”要求;明确编排体系;认真钻研教材;独立完成“周备课细目表”的填写。另外,把“周备课”列入业务检查范围内,也列入教师岗位责任制中。

六种备课形式简介及优化

1.学期备课

学期备课是在学期开始前,在钻研教学大纲和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出全学期的教学计划。学期备课的主要内容有:①确定全学期本学科的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②安排整个学期的教学进度;③安排好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及授课的基本方式方法;④对教具和各种物质条件做好准备。

完成学期备课任务的主要途径是通读教材。教师应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钻研全册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熟悉教材内容。

通读教材的主要要求是:①明确教材的逻辑系统,掌握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②掌握各个部分教材内容的基本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③分清教材各部分内容的重点与非重点。④掌握教材的难点及主要疑点,考虑教学实践中的实际困难以及应当事先做好的准备。

教师要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可能条件,并结合全校教学工作计划的任务要求,写出学期教学计划。

2.周备课

周备课即每名任课教师在本周内制定出下一周的教学计划,可用“周备课细目表”法。其具体做法是:

(1)制定“周备课细目表”。为了保证“周备课”的活动效果,我们首先制定了“周备课细目表”。在制定时我们首先注意了它的目的性。我们开展此项活动,目的是实现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调动全体教师钻研教材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我注意了它的可行性,它有利于教师掌握本年级的教学要求、教材编排体系和原则,学识水平。通过“周备课”使教师准确地按“大纲”和教材要求组织教学。第三注意了它的有效性,①“周备课”周期短,易于教师掌握,有利于课堂教学。②栏目少,重点突出,有利于减轻教师的负担。③备课与教学形成有机的整体。

表一 语文周备课细目表

表二 数学周备课细目表

(2)个人钻研。规定每周周三下班前2个小时为数学周备课时间,每周周五整下午为语文周备课时间,在周备课时间内,每位任课教师要掌握“大纲”要求;明确编排体系;认真钻研教材;独立完成“周备课细目表”的填写。事实上造成一个钻研教材的气氛,使教师在钻研教材基础上,提高教师掌握教材,驾驭教材能力。

(3)集体讨论。为了保证“周备课”的整体效应,每周另外安排两个半小时进行集体讨论,使各栏目的内容达到准确、科学,通过讨论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纠正谬误。

(4)检查验收。为了保证“周备课”的效果,把“细目表”中的内容列入教师基本功验收内容(并作为主要内容),实行定期考核(每学期验收两次)。另外,把“周备课”列入业务检查范围内,也列入教师岗位责任制中。这样就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此项活动的效果。

3.单元备课

各科教材都是根据本科教学内容的特点由若干个单元(或课题)所组成。教师拟出学期教学计划之后,在单元教学之前,还要认真做好单元备课。对单元备课的主要要求是:①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②根据本单元教材的重点、难点,确定教学的重点、详略以及教学活动的序列。③处理好本单元教学的课时安排,活动步骤以及习题、实验等。④研究本单元的教学方法。(www.xing528.com)

4.课时备课

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往往是通过若干课时的教学活动来完成。在上每一节课之前,还要备好每一节课,完成课时备课任务。

课时备课,是根据单元备课所明确的教学目的、任务、要求、重点、难点及其相应教学方法,再进一步从每节课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解决单元备课各项计划的具体落实。例如,对上一节课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实际掌握情况的检查了解(课堂讲课提问什么,或要求板演解答什么),新的课题如何提出,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板书的安排计划,课内和课外练习题的提出和引导;估计课堂教学实践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怎样组织等等。

课时备课一般要写出课时计划(教案),有时,在单元备课时已经比较详细地写出具体教案,教师也可以不再另写新教案,在课前备课中,再做适当的充实。

5.课前备课

课前备课是指教案写成后,教师在上课前,熟悉教案讲稿,经过深思熟虑,使教学的课时计划得以充分落实的过程。

课前备课的内容包括:①进一步揣摩教学内容和要求,思考这些内容和要求如何充分地在教学中体现出来。②通过反复熟悉教案和教材内容,做到不但融会贯通,还能熟练运用,能得心应手地在课上发挥出来。③思考运用什么语言,把教学内容充分表达出来,力争语言精练,表述生动形象,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内容,又能引起学习兴趣,牢固地掌握教学内容。④详细考虑教案中提出的教学方法,如何具体地体现出来,如教案中提出了要“讲练结合”,这时就要想清楚,讲什么内容,怎样与练习活动结合起来,使教学方法有效地发挥作用。⑤充分地估计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准备。研究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可能提出哪些难题,教师应如何回答……等等。

在设计教案时,着重研究以下三个问题:教学目标、教学步骤、练习设计。教学目标一要贴切,使中等水平的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二要有层次,使优生能“吃饱”,差生“吃得了”;三要全面,既要有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要求又要重视教育,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步骤一般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安排,着力再现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练习设计注意题型多样、新颖、难易梯度恰当。大致分四个坡度:第一认识水平,主要明确概念、定理、法则的要点;第二理解水平,主要是概念、定理、法则、公式和简单运用;第三掌握水平,主要是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第四熟练水平,对数学知识的变式运用,有创造性思维。

6.课后备课

课后备课,是指教师在上完课之后,对课上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行思考总结,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为在其它班级或下一学期再教此课做好准备。其方法有二:一是在教案旁打眉批;二是在教案后写小结。

课前备课中所计划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实际效果如何,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妥当的,只有经过上课的实践才能检验出来。讲课后如果不及时小结,可能日复一日地教下去,得不到改进。许多优秀教师都很注意课后对自己教学活动的检查小结,在教案中记下“课后记”,记下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及时修改教案或讲稿,为以后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7.常年性备课

主要是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教学艺术的修养,教学对象的考察与研究。我是教数学的。常年坚持阅读3至5种有关数学教学的专业杂志。把杂志上介绍的关于教材分析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习题的设计与解题技巧等好的经验按数学教材的章节顺序分类写出索引、文摘卡片,以备选用。同时每个学期有计划地选读1至2本数学或教育科学方面的专著,不断加深加宽知识面。对所任课班级的学生,建立个性和学习情况登记卡,把平时观察调查的情况以及课堂上、作业批改中反馈的信息及时记入卡片,并定期分析研究学生个性特点,学习态度变化等。

常年性备课要做到“三常”:常备常钻研,常备常修改,常备常补充,绝忌一劳永逸和死抄书本。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汲取知识营养,教学本身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一个优有的教课者,他会像蜜蜂酿蜜一样,不辞辛苦,勤奋劳动。蜜蜂为了酿蜜往返于蜂巢和花丛之中输送蜜源,教师为了在课堂上酿出最好的“蜜”,他就会不断往返于课堂和知识海洋中汲取、储存、输送“蜜”源。只有这样,讲课时才能左右逢源,滔滔不绝,老师开怀畅论,言简意赅,条理清楚,学生学得轻松,触类旁通,心领神会。这样,师生之间自然是心心相印,思想一致,这必是一节成功的课。若平时不注意知识补充,临渴掘井,课上必是招架不住,生搬硬套,理缺词贫,课堂师生情情不通,书中理理不融,听者枯燥泛味,教者力不从心,其结果:教者厌教,学生厌学,此必是失败之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