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英语歌曲赏析开发高中英语校本选修课程资源”意在探讨为什么和如何把英语歌曲及相关材料选编成适合学校(地方)使用的选修课教材,在以教材为载体赏析英语歌曲的过程中,无意识地摄取英语语言知识。探讨如何把英语歌曲作为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在欣赏英语歌曲的有意识的过程中实现无意识的语言学习和能力培养的目标,实现“快乐地学习,在娱乐中学习”,同时适应笔者所在学校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满足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教学要求。
(一)英语歌曲作为校本选修教材开发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对选修课程内容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课程结构做了明确说明,“选修课程的目的是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要求英语选修课程内容分为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应用类和欣赏类等。“英语歌曲赏析”属于可纳入高中英语选修教材的内容。
2.多元化智能理论
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H. Gardner)的多元化智能理论认为,音乐能力是人的智力能力之一。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他给“智能”下的定义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或是生产出在一种或多种文化环境中有价值的产品”(Gardner, 1983)。运用生物和文化上的研究,他系统地阐述了七种能力。这个在智能上的新观点很大程度上不同于传统的观点。传统理论认为只有两种智力,即语言和计算。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度量他的解题能力(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的指标。根据这个定义,他在《心智的架构》(Frames of Mind)这本书里指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例如,逻辑—数学能力,语言能力,空间能力,音乐能力(包括辨识和构成音乐的曲调、音调、节奏的能力;一个人的听觉技能可以加强这种曲调与音调相关的能力),人际能力,内省能力,肢体运动能力。尽管这些智能在解剖学上相互分离,但加德纳声称这七种能力通常不是独立运作的,更确切地说,这几种能力同时运作并且相互补足,作为个人的发展技巧或者用来解决问题。例如,一个舞蹈者要在他的艺术上有所擅长,只有当他拥有:很强的音乐能力去理解音乐的节奏和变奏;用人际关系能力去展示他的舞蹈;身体的运动能力,才能使他敏捷地完成舞蹈(Gardner,1983)。
音乐能力既然是人必须具备的智力之一,那么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要满足社会需要、实现人的价值,就必须从各个方面去渗透智力教育,所以培养音乐能力要体现在各科教育教学中。英语歌曲是音乐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对英语歌曲的表演和赏析能反映人的智力,同时对英语歌曲的学习和赏析能培养人的智力。因此,把英语歌曲选编设计编辑成教材,作为英语选修课程资源,将会对培养青少年的素质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是对英语主教材内容的补充和丰富,最终实现在英语学科教育教学中发展各种能力、全面培养人才的目标。
3.学习动机理论
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关于需要的理论源于他对人类本质的假设,认为人是一种“有欲求的动物”,人会不停地追求各种需要,只有在某种需要获得满足之后,动机才会自动消失,然后人再去寻求另一种动机的满足(Maslow,1943)。
马斯洛的动机理论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但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个人价值观、态度、志向水平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连。对知识价值的认识(知识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四个方面,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Maslow,1943)。
英语歌曲将语言和情景结合起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心情愉悦的同时,对英语学习进一步产生兴趣。同时,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将英语歌曲作为选修教材,运用于中学英语教学,符合这一规律,所以选取英语歌曲作为选修教材的开发对象是非常合适的。
同时歌曲能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互动,减少代沟,拉近距离。正因为英语歌曲将语言和情景、知识和趣味、抽象和具象统一起来,改善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消极被动的态度,创造了良好的情境、轻松的氛围、生动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阅读和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
4.课程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提出了适合现代课程改革的课程理论。作为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创始人,布鲁纳的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教什么”“什么时候教”“怎样教”。以此为基础,布鲁纳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原则:①要传授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布鲁纳认为,知识总是有结构的,知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构造的一种主观模式。②重视早期教育,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布鲁纳,1962)。在《论认知》(1962)和《教育过程再探》(1971)中,布鲁纳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假说:“任何学科都能够以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③教学方法上倡导“发现法”。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材料,亲自去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④强调“直觉思维”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布鲁纳,1971)。根据布鲁纳的课程论,探讨开发切实可行的英语校本课程,论证并设计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最佳模式,把英语教学看成一个系统、一个结构,根据学校实际,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校办学更有特色、教师教学更有特点、学生发展更有特长,又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让人人成才,不要让学校成了培养失败者的地方。
5.二语习得理论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的著名习得与学习假设(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Hypothesis)、语言输入假设(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设(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理论(Krashen, 1985),对语言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为应用英语歌曲辅助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设”强调:①输入必须是大量的、可理解的(a large amount of comprehensible input);②输入必须是有趣的、密切相关的(interested ,closely related)(Krashen,1985)。学生对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进行吸收和加工,就会很自然地产生语言的输出能力( Input Intake Output)( Ellis ,1994)。在情感过滤假设中,克拉申认为学习者的自信心、焦虑度、动机等因素对语言刺激有过滤作用,它们制约着学习者接受输入信息量的大小。如果学习者的学习动力足、自信心强、态度积极、情绪稳定、性格外向,对语言刺激的过滤作用就小,因而获得的输入就多;反之,过滤作用就大,获得的输入就小。在语言输入假设理论中,克拉申认为:习得者获得与自己的语言水平大致相符的输入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学习者内部语言加工机制的运行(Krashen, 1985)。换言之,只有当学习者获得可理解的输入,习得才能进行。学习者只有能理解接触到的内容,才能获得有效的输入。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听唱英语歌曲,可以给予学生大量的可理解的饶有趣味的自然口语输入,启动了语言习得机制,为学生创设了较好的语言习得环境。众所周知,大多数英语歌曲都依照一种有规则的、押韵的、重复的诗歌形式,容易上口。英语歌曲作为一种语言形式,涉及的主题极为普遍,并且能带来真实的语言环境。通过歌曲学习语言,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英语,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极大的乐趣,这也克服了学生的心理障碍,降低了学生心中起消极作用的焦虑程度,从而极大提高其学习动力。因此,听唱英语歌曲的过程也就是习得英语语言的过程。
(二)学校和学生的需求保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是一种“有欲求的动物”,人会不停地追求各种需要,只有在某种需要获得满足之后,动机才会自动消失,然后人再去寻求另一种动机的满足。1970年,马斯洛提出人有两大需要系统,即基本需要和心理需要,其中,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心理需要包括认知需要(如认识、理解、说明等需要)、美的欣赏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心理需要也称生长需要,马斯洛认为其特点是越满足越产生更强的需要(Maslow,1943)。根据这一理论,编制教学内容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必须顾及和满足学生各个方面的需要;二是针对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他们高层次的学习动机。一般地说,动机源于需要。需要的层次越高,个体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越高。现在的中小学教育,部分存在着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倾向,教师引导学生追求的往往是分数。这样做,学生需要的层次是低的,而要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学习动机,就必须激发他们较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如交往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取得成就的需要。
因此,学生的需要是校本教材开发的出发点。
1.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调查结果
了解学生对课外英语知识和信息的需求程度非常重要。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心理特征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而抽象思维是依靠形象思维支持的。相对于孤立的、枯燥的背诵和记忆而言,学生更喜欢直观而形象的语言。为了了解笔者所在学校学生对摄取课外英语知识和信息的需求状况,我们进行了两个方面的问卷调查—摄取课外英语知识和信息的需求、摄取途径。从笔者所在学校高一、高二年级各选取5个班,共下发200份调查问卷,回收180份。
调查结果显示,有近90.8%的学生认为摄取课外英语知识和信息对他们的英语学习非常有用或有用,只有不到10%的学生抱无所谓的态度或认为没用。这表明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摄取课外英语知识和信息的愿望。
同时,调查结果还表明,学生对课外英语知识和信息的摄取途径主要是开展各种各样的英语课外活动。英语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各类活动中,学生到底最喜欢参加哪些英语活动呢?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喜欢学唱歌曲、欣赏影片和游园,其次是欣赏话剧表演和参加英语角,只有 21%和 16.5%的学生最喜欢知识讲座和各类竞赛。这表明学生们喜欢轻松有趣而不太费神的英语活动,而英语歌曲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
2.笔者所在学校英语校本选修教材开发的现状
开发英语校本选修教材是学校发展的需要。笔者所在的学校目前校本开发还需进一步努力。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目前,校本选修教材的开发受到极大关注,已有理科综合的“自然科学”和文科综合的“人文科学”两本,尚无英语单科的校本教材。
(三)“英语歌曲赏析”符合校本课程资源的基本特征
学校的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必须体现校本化,必须建立在对学校环境与学生学习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让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规定的非学科性必修课和选修课,重在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由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兴趣和能力特点,自主选择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英语歌曲非常适合作为校本教材开发的资源,符合学生自身的知识、兴趣和能力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发参与学习。同时,青少年学生往往由于对歌曲非常感兴趣,会去关注与歌曲相关的更多的信息,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无意识地自然实现知识的习得。对学生的兴趣调查显示:95%的学生喜欢听英语歌曲,并对歌曲演唱者了如指掌。因此,开发英语歌曲赏析作为校本选修教材,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实现青少年的多元化智力的全面发展。
高中英语教学历来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训练,因此,我们将“把知识学习转变为快乐体验”作为校本课程的目标之一,以英语歌曲这种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作为学习内容,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实现知识的自然内化,真正实现“在玩中学,在做中学”的目标。英语教学大纲提出,在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过程中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认知论认为,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有时背景知识甚至大于语言知识的作用。因此,我们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之二就是增加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知识的了解,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英语教学常有这样的弊端,即课堂教学以灌输—接受型模式为主,由此产生学生认知能力、自学能力低的不良后果。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改变教学观念,将课堂教学引向激发—创造性模式。在校本课程中突出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我们追求的第三个目标。将“英语歌曲赏析”作为高中英语校本课程资源,会顺利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英语歌曲的特点
英语歌曲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很好的语言教学材料。英语歌曲的语言结构独特,并包含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使英语歌曲在语言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英文歌曲的歌词多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直接描写或间接折射英语语言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的状况,可以说,英语歌曲将语言和情景、知识和趣味、抽象和具象统一了起来。其中的流行歌曲真实反映了现代青少年的想法,也适合我国青少年的表达方式和喜好,不仅适合英语作为外语的语言难度,而且适合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再加上英语歌曲本身所具有的音、形、意的美,这些都使英语歌曲在语言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使用英语歌曲作为学习材料改善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消极被动的态度,创造了良好的情境、轻松的学习氛围及生动并触手可及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阅读和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实现语言教学的目标。
(1)英语歌曲的语言特征
英语歌曲具有鲜明、优美的语言特点。英语歌曲从语言结构上看具有以下特点:英文歌曲的语言往往以简单而优美的语音和语式为载体,呈现优美或生动的意境,这也是诗歌的优美之处;英语歌曲具备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具备音、形、意的美,不仅朗朗上口,便于吟唱,利于识记,而且因为很多歌曲讲究对仗、排比等句式结构的工整完美,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所以使得歌曲本身汇集了一些值得学习的优美的词语和句型结构,使人领略到语言和文学的优美。
英语歌曲在英语教学中起到兴奋剂和调味剂的作用。使用英语歌曲及与其相关的信息作为选修课的教学材料,既具有极强的欣赏性,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能激发学习者对英语语言的强烈兴趣,又能使学习者很容易学会,极易取得成就感,从而刺激学习者产生新的学习动机,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有助于学习者提高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的能力。
(2)英语歌曲的语意特征
英语歌曲从语意表达上看具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英语歌曲的歌词直观而形象,通过生动具体的意境抒发微妙细腻的情感;二是英语歌曲的歌词多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直接描写或间接折射英语语言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
英语歌曲的这些独特的语言特点,使得英语歌曲教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
学生的心理特征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而抽象思维是依靠形象思维支持的。他们喜欢直观、形象,但让他们枯燥地背诵英语单词,犹如把他们捆绑起来,学生能情绪高涨吗?而采用听、唱英语歌曲的教学手段,将语言与情境结合,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获得愉悦的同时,更激活了学习的心理内驱力,使大脑充满生机和活力。英语歌曲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获得知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将英语歌曲引入教学正符合从感知到理解的认知规律,它把语言知识融合于有趣的歌词中,将知识与趣味、抽象与形象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形象材料;用旋律为学生架起了由感性认识通往理性认识的桥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浓厚的兴趣;在听、唱英语歌曲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巩固。歌曲的欣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我们在运用英语歌曲进行英语教学时,也要重视对歌曲意境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在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的基础上,富有创意地建构歌曲的文本意义。音乐的最大长处在于抒发人物最内在的难以言喻的心理体验及微妙丰富的思想状态。欣赏时,教师可以通过汉语歌曲与英语歌曲的比较,把握两种不同语言歌曲的不同的审美特征,使学生感受到英语歌曲更善于表现其时其地的情感和意境的一面。
关于这一点,歌曲Hotel California(《加州旅馆》)毫无疑问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喜爱英语歌曲的听众没有几个不知道Hotel California的,这首非常经典的吉他曲是20世纪最著名的流行音乐作品之一,称得上是Eagles在最佳状态、最佳组合之下完成的一首旷世之作,1977年连续8周获得排行榜冠军的位置。这首歌用简单的笔墨、浓重的线条,勾勒出一个偏僻的旅馆内外的情景,呈现的是一幅繁杂而颓废的画面,但这只是表象,在这背后,学习者更要反复揣摩、细细品味歌词背后隐藏的情感,那种欲说还休的、巨大的内心痛苦和无助。
“加州旅馆”到底是指什么?它在哪里?这一直是这首歌耐人寻味的地方,但歌词以简单直观的文字勾勒出这样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框架。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繁荣盛况也吸引了商人无限贪婪的目光,衍生出社会的细菌,很多人走上吸毒和淫乱的堕落之路,金钱与享乐成为20世纪70年代的新形象。“美国进入20世纪70年代,遇到的是中东石油危机、越战的战败、尼克松的水门事件等。
作为对社会变化最敏感的艺术人的老鹰乐团看到这样的事实,却无能为力,只有借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无奈,甚至放纵和自暴自弃的情感。
(3)英语歌曲的文化内涵
英语歌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扩大知识面、陶冶情操。文化是语言产生的土壤。英语歌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是人类生活情感的反映。英语歌曲是英语语言国家文化最直观的反映,它是反映西方生活的最好形式之一。歌词本身所涉及的往往是非常普遍的主题,表达的往往是人类共有并为之产生共鸣的情感。例如,对每种文化来说都极为普遍的爱情、死亡、自然、战争、节日等,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而歌词背后,常常暗示歌唱者的情感,词作者丰富的内心,更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烙印。因此我们说英语歌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欣赏英语歌曲,不光是学唱英语歌曲,还要学习语言本身,更要融入文化的学习,深刻体会歌词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
许多歌曲饱含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所以学唱这类歌曲,可帮助学生增长历史、文化背景知识,加深对该国家的文化、历史发展的了解,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
如Clementine (《克里门泰因》)是一首美国民歌,据说是1880年一位美国作曲家给美国的童子军(类似中国的少先队)作的曲子,和Happy New Year曲调相同,现在是一首非常流行的儿童歌曲。“Clementine”这个词在英语国家是指中国人常说的一种水果—橘子,而歌中的“Clementine”是一个小女孩的名字。早期的美国作品中很多会用水果的名字作为人的名字。歌词大意:在峡谷旁,有个村庄,那里正在开金矿。矿工活了四十又九载。他整天挖掘矿沙土,有个女儿叫克莱门泰……歌中的“forty—9 miner”实际上就是“矿工”的代名词,它指那些1849 年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开采金矿的工人。当1849年在加利福尼亚附近发现了金子后,许多人涌向那里淘金。由于人口猛增,一年以后即1850 年,加利福尼亚迅速发展成美国的一个州,这些1849 年的移居者便从此被称作“forty—9 miner”了。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我们既理解了“forty—9 miner”(矿工)的含义,也了解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形成过程。
由此可见,教学英语歌曲,学生不仅可以学会唱歌,还可以阅读、学习到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了解外国人的生活、思想、历史、社会等。
英语歌曲以音乐的形式来展示文化知识,能使学生在一种轻松、舒适、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异国文化,从而培养学生从歌曲中感受、察觉深层文化含义的能力。听、唱英语歌曲也是积累语言素材的过程。当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困难或厌倦时,穿插地采用欣赏、歌唱的方式,可以很好地避免反复操练的枯燥,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紧张、忧虑情绪,减轻学生的心理畏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让他们在优美的旋律中学习语言、欣赏异国的文化,并受到美的陶冶。
2.英语歌曲对教学的作用
舒白梅和向宗平在《英语课程教育学》中讨论了如何创造丰富、愉快的学习情境,促进师生互动,提出在教学中,应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情况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英语课程教育学》指出,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去引导学生,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内容引人入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要善于思考,使其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舒白梅、向宗平,2004)。互动的重要途径是情境学习。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情境主要指情感氛围,即教学是以情为基础,以课程为中介,师生围绕学习这个中心,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而英语歌曲正是我们实施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媒介。
英语歌曲对英语能力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把英语歌曲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不仅可以使课堂形式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还可以使学生自发互动,而且其内容也是主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扩展,更是培养青少年欣赏美的能力的行之有效的途径。“英语歌曲的音乐语言是微妙的,除了优美的歌词文字,它以特有的旋律和节奏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英语歌曲在交际法英语教学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而且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王瑞、刘洪泉,2007)
美妙的音乐会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使他们精神饱满、轻松愉快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因此,英语歌曲用于教学,除了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英语理解能力和对事物的审美能力外,还能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的教学方式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有助于对学生语音方面的训练
根据克拉申的“习得与学习假设”理论,克拉申认为掌握第二语言主要通过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是指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知识,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于语言的形式;语言习得是指在潜意识的情形下自然地获得语言和语言技能。他还认为,语言习得比语言学习更重要,只有经过语言习得这一环节,学习者才能真正摆脱母语的束缚,自由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际。把英语歌曲运用到英语教学中,能吸引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要学的内容上,能真正地实现在潜意识的情形下自然地获得语言和语言技能。(Krashen,1985)
随着英语口语交际和书面交流的日益重要,在英语教学中,选择一些押韵明显的、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审美趣味的英语歌曲作为材料,反复播放和欣赏,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语言的美,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中,逐步掌握英语在语音、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形成正确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优美的英语歌曲同优美的诗歌一样,不仅节奏抑扬顿挫,而且意境优美、丰富,语言精练,押韵响亮,朗朗上口,非常适合练习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在语音操练中引入英语歌曲,既能训练标准的发音,又能记忆长久。如歌曲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Sailing、Sounds of Silence、Love Me Tender等旋律优美,歌词押韵、响亮,歌曲讲究押韵和节奏,比较古典的歌曲和某些乡村歌曲还保留着较慢的旋律和清晰的歌词。它们充分地表现出了英语的节奏与发音。旋律一般根据歌词的要求进行加强或减弱,带有明显的节奏规律和规范的重音形式。所以如果选材适当,英语歌曲可以在语音教学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学生们可以通过学唱英文歌曲提高英语发音的准确度,把该加重的音发到位,把该弱化的音恰当地弱化。掌握英语的语音、语调,提高辨音能力,以及增强音感、节奏感等。有许多题材适合于练音,特别是歌谣、爵士调、民歌等。
(2)有助于对学生语篇理解能力的训练
学习者听到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时,一般不会仅局限在“听”上,而更想要了解它的内容,想知道歌词的大意和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在学唱英语歌曲的同时,无意识地就在进行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而对歌词的把握是对主旨和中心思想的领悟。另外,学习者对歌曲产生兴趣时,必然会对与歌曲相关联的信息产生好奇,如歌曲的演唱者、词曲作者及相关背景等。这些好奇心会驱使学习者阅读更多的相关资料,如此就形成一个阅读的良性循环,最后促使学习者的语篇理解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因此,把英语歌曲赏析引进英语课堂是一个极好的教学策略。(www.xing528.com)
(3)有助于对学生词汇、语法方面的训练
在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设中,克拉申认为,学习者的自信心、焦虑度、动机等因素对语言刺激有过滤作用,它们制约着学习者接受输入信息量的大小。如果学习者的学习动力足、自信心强、态度积极、情绪稳定、性格外向,对语言刺激的过滤作用就小,因而获得的输入就多;反之,过滤作用就大,获得的输入就少。(Krashen, 1985)
英语学习中最枯燥的部分莫过于语法、句型、单词的学习,因为这些基本上都是通过记忆来掌握的,常常使学生感到头痛,而我们可以通过学唱英语歌曲来解决这些问题。英语歌曲的魅力不仅来自优美的旋律,而且来自诗一般的歌词。英语歌曲中含有丰富的词汇。学生们认为最难、最枯燥的就是记单词,而在优美、熟悉的歌声中记单词,学生却是乐在其中。因为每一首歌曲都被赋予了作者和演唱者的情感,所以歌词也就被赋予了生命。而且在某些歌曲中,某些关键词或词组多次反复出现,学唱这种歌曲无疑有利于巩固、扩大词汇量。
当学生被优美动听的歌曲吸引时,当他们急于想了解它的内容时,想知道歌词的大意和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时,他们就会去关注歌词,那么他们首先要明白单词的意思,其次会关注歌词句子的意思。显而易见,学习者学唱和欣赏英语歌曲的过程中会收到词汇和语法句型结构等所传递的语言信息,大脑加工之后形成对歌曲的理解,这样就有了词汇和语法结构等的记忆。有些单词在一首歌曲中重复率很高,所以学习者听完歌曲后,不难记住单词。而在英语歌曲中,句子或合唱部分往往会反复出现相同的句法结构。这些出现在歌曲中的句法结构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和掌握语法。例如Singing In The rain,学习者学会了这首歌,就容易记住现在进行时的含义和用法。
从歌曲中不仅可以学习语法,还可以学习词汇,如“glorious”“stormy”“chase”“lane”“refrain”等。歌词的反复出现增加了词汇的复现率,使学习者很容易牢记在心。
(4)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每一首歌曲从歌词内容到节奏旋律,无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精神实质的再现。对于一个学英语的学生来说,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更地道、自如地运用该语言。而英语歌曲丰富的形式和内容为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一语言背景提供了方便。例如,Aud Lang Syne(《友谊地久天长》)是首世界流行的爱尔兰民歌,歌颂真挚的友谊;Scarborough Fair (《斯卡博罗集市》)是一首著名的英格兰民歌,歌曲叙述了歌手借对恋人的思念控诉战争、渴望和平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当时的文化背景。又如,我们可以在圣诞节的时候让学生听When Christmas Comes to Town、Jingle Bells、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等歌曲,告诉学生西方人是如何过圣诞节的,增加学生对西方节日的了解。学习者将了解到圣诞节是西方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当圣诞节来临,他们就可以学唱如Holy Night、Jingle Bells等圣诞歌曲,在缓慢、圣洁的旋律中想象圣诞老人坐着驯鹿拉的雪橇,在欢快的叮当铃声中奔忙的身影和孩子们的欢呼声,领略到西方人庆祝圣诞节的隆重气氛。
优秀的英语歌曲,不但优美动听、语言精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有些英语歌曲涉及重大历史事件、文化风尚和重要人物,是我们认识、了解英语国家的人文、历史、风俗的一个捷径。
例如我们选取Yankee Doodle这首歌,同时要选取介绍这首歌的起源及其时代背景的材料,让学习者了解,这首歌起源于18世纪,原来是英国人用来嘲笑北美殖民地人民的。但在独立战争的关键时刻,它却变成了一首著名的美国爱国歌曲,而“Yankee Doodle”指美国人。同时,学习者还会学到一些美国人民在1775年至1783年间反抗英国暴政、争取独立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们感受当年美国军队在Yankee Doodle的乐曲中击败穿着笔挺鲜红军服的英国皇家军队的豪迈激情。学生可以在学唱这首歌曲时,阅读相关背景资料,了解当时美国的社会和历史。
此外,学习者通过歌曲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风俗习惯。很多歌曲就描写了节日,从关于圣诞节的歌曲Jingle Bells、Silent Night等中,我们很容易了解到圣诞节的知识。圣诞节这一天,人们用闪闪发光的物件来装饰圣诞树,把礼物挂在圣诞树上,一家人团聚,互赠礼物,吃圣诞大餐。更有一些歌曲反映了风土人情,比如经典美国民歌San Francisco,歌中清晰而生动地描述了当地人民的善良友好、自强不息、爱好自然等性格特征,展现了一个充满爱心和活力的民族。
有些音乐家通过作品来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或呈现一段历史事实,如迪士尼的经典卡通长片《风中奇缘》中有一首非常有名的插曲,即第68届奥斯卡最佳电影歌曲—Colours Of The Wind (《风之彩》)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这首由艾伦·曼肯配乐,由斯蒂芬·舒瓦兹填词的歌,通过范妮莎·威廉姆斯深沉的嗓音,表现了种族争斗带来的感伤。
《风中奇缘》是在所有以“人”为主角的迪士尼卡通里面的第一部让“有色人种”当主角的故事。在《风之彩》(Colours Of The Wind)这首歌曲中,印第安公主Pocahontas对奉命随同总督前来新大陆寻找黄金的英国船长John Smith说:“你们自以为拥有任何你们所踏上的土地,大地只是让你们予取予求没有生命的东西,但是我知道每块石头、每棵树和每一种动物,都有生命、有灵魂,也有自己的名字……”
“来吧,跟我一起在隐藏松林间的小径奔跑,尝尝大地甜美的果实。来吧,……我们彼此紧密相连,就如同一个永远没有缺口的圆圈……”“……因为不论我们的肤色是白的还是古铜色的,我们都需要跟山里所有的声音一起歌唱,用风中所有的色彩来作画……”
这首歌的歌词虽然很简单,但意义非常深远,不仅揭示了白人和印第安人的关系、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3.英语歌曲教学的可操作性
英语歌曲及其背景材料应用于英语教学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英语歌曲赏析”包含两个方面:学唱英语歌曲;阅读学习该歌曲的背景材料,通过多方面了解该英语歌曲,从而实现歌曲的赏析。英语歌曲应用于英语的听说教学、写作教学,语法、词汇教学,以及写作教学等各方面都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将英语歌曲的相关背景材料应用于英语教学的阅读训练,操作简易、高效。
(1)应用英语歌曲开展听说教学方面
英语歌曲是提高听力水平的好素材之一,不仅含有大量典型的句型让学生模仿练习,而且英语歌曲一般具有优美的节奏和韵律,寓意生动,歌词感人,朗朗上口,易学易记。当学生听到他们喜欢的歌曲时,他们很乐意去模仿学唱,学会了歌曲也就记住了那些歌词、句型、语音语调等,不知不觉中,听力水平和语音语调都在提高。把英语歌曲带入听力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氛围,还可以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应用英语歌曲开展听说教学的常用操作模式如下:
①听歌,理解歌词大意。要求学生听英语歌曲时,根据对歌曲的理解,从所给的3~4个选项中做正确的选择。这种设计主要训练学生通过了解歌曲作者的写作目的、歌唱者的思想情感等获取主旨大意的能力,要求学生听懂歌曲即可。
例如,要求学生听歌曲Five Hundred Miles,并理解歌词大意,所以,教师可以在学生听之前设计这样的问题:
The song is mainly about ________.
A . love B. homesick C. war D. life
Q: Is the singer happy or sad ? Why do you think so ?
②听歌,完成句子。要求学生听英语歌曲时,把句子填充完整,可以设计成用听到的歌词直接填空,或者用与所听歌曲中意义接近的词填空。这种设计主要训练学生捕捉具体信息的能力,重在对歌曲细节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辨音、辨义,要求学生能听懂每一个单词。
以A White Christmas(《白色圣诞》)为例。
I'm ______( screaming/dreaming) of a white Christmas.
Just like the ones I used to______( know / low).
再以Lemon Tree这首歌为例,截去单词空出画线部分让学生填。
I'm sitting here in the boring room
…And I wonder
I'm driving around in my car
And I wonder
I wonder how I wonder why
Yesterday you told me about …
③听歌,讨论(Discussion Work)。以Yesterday Once More这首歌为例,听歌之前,教师给出一些问题,如:
Do you have any favorite song in your childhood ? Will it bring you good memories ?What role will music play in your growing up ?
这些问题会激发学生听这首歌的兴趣。听完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④听歌,复述歌曲内容。根据学生所听歌曲,教师要求他们复述其主要内容,或要求他们把这首歌改写成一个故事,这样在训练学生听力的同时,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
(2)应用英语歌曲开展写作教学方面
①改写:根据英语歌曲改写故事。选取故事情节极强的歌曲,让学生在听完英语歌曲时,练习写作,用自己的语言加上自己的想象把这些歌改写成故事,如“Killing Me Softly with His Songs”。
②仿写:根据英语歌曲重新填写歌词。新歌词可以有相同的韵律,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
③评论:根据英语歌曲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等,写简单的评论性文章。教师让学生尝试写听后感、歌曲评论、歌手简介等,让学生练习不同体裁的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应用英语歌曲开展语法、词汇教学方面
利用英语歌曲开展语法、词汇教学,会使枯燥无味的机械操练变得简单而生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①分析和识记歌词的语言结构。
语法、词汇的学习主要是背诵、识记,所以常常被学生认为是最枯燥的,但又是必须要掌握的。教师利用英文歌曲展开语法教学便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率,同时学唱英语歌曲能使学生接触大量的生词、词组和习惯表达法。比如,教师选一些含有高级语法现象和优美表达的句子的歌曲开展教学,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Ye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现》):
When I was young, I'd listen to the radio, waiting for my favorite songs.(现在分词短语作伴随状语)
It was songs of love that I would sing to them. And I memorize each word.(这是一个强调句型,以“it”形式主语开头,后面的“be”动词一定要用单数。)
②根据歌词进行翻译或仿写。画出歌词中的词、词组和好句式,做英译汉、汉译英的转换练习,或给出类似语境,要求用歌词中出现的词组进行表达。
③猜词游戏。
(4)应用英语歌曲的相关背景材料开展阅读教学方面
①导入,播放英语歌曲。例如,在教学歌曲Jingle Bells时,教师选取与Christmas和其他节日相关的内容作为阅读材料。教师讲解前先让学生听几遍歌曲Jingle Bells,因为那种欢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立刻就会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欢乐的圣诞气氛,用歌曲作为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
②快速阅读:以精选的学生喜欢的英语歌曲的背景资料来作为阅读材料,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培养其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兴趣。
③细读,做改错练习。把所读内容的要点找出来,用不同的句子来表达,其中一些表达是错误的,要求学生纠正其错误,也可以做True or False 练习。
④巩固练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