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蒙哥汗的战略调整与斡腹之略

蒙哥汗的战略调整与斡腹之略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蒙哥汗三路攻宋蒙哥汗吸取窝阔台汗全面进攻、兵力分散的教训,进行了战略调整,实施“斡腹之计”,即绕道宋之西南,先攻取大理,迂回包抄,然后南北夹击。(三)蒙哥汗攻宋战略述评蒙哥汗攻宋之役,战略方面的失误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蒙哥汗攻宋的“斡腹之计”依然是迂回包围战略,其基本思路与窝阔台汗一致,只是计划上更加明确,分两步来实行,先是派忽必烈经略大理,然后主力南下,南北夹攻。

蒙哥汗的战略调整与斡腹之略

窝阔台汗死后,乃马真后及贵由汗先后执政,但时间都比较短,对南宋的进攻相对收敛。公元1251年(宋淳祐十一年)六月,蒙古术赤系、拖雷系和东道诸王在斡难河源举行忽里勒台大会,推举拖雷长子蒙哥为大汗,是为宪宗。

蒙哥即位后,迅速平定了窝阔台、察合台两系诸王叛乱,着手部署对外战争。他任命皇弟忽必烈掌管漠南汉地军国事,指挥对宋作战。忽必烈采纳汉人谋士的建议,改变之前蒙古军重在抄掠、攻城后弃而不守的做法,实行屯田驻军。蒙哥汗二年(宋淳祐十二年,1252),忽必烈奏准成立河南经略司于汴京,在东起清口(今江苏淮安西南)、桃园(今江苏泗阳北),西至穰(今河南邓州东南)、邓间的地区和四川利州(今四川广元)、阆州(今四川苍溪东南)等地分兵屯田,筑城列障,为长期战争建立起较为稳固的后方基地;同时大量使用降附的金军和汉人武装,跟随蒙古军南下作战。

(一)蒙哥汗三路攻宋

蒙哥汗吸取窝阔台汗全面进攻、兵力分散的教训,进行了战略调整,实施“斡腹之计”,即绕道宋之西南,先攻取大理,迂回包抄,然后南北夹击。蒙哥汗二年(宋淳祐十二年,1252)六月,忽必烈奉命率军远征大理,以兀良哈台总督军事。蒙哥汗三年(宋宝祐元年,1253)九月,忽必烈军进至忒剌,兵分三路南下,经四川西境过大渡河、金沙江,进入大理境。十二月,各路蒙古军会攻大理城。大理国王段兴智出逃,蒙古军很快攻占大理城。次年春,忽必烈班师北返,兀良哈台部留驻大理,继续攻取未附各部。

蒙哥汗六年(宋宝祐四年,1256)八月,兀良哈台奉命北上,与川陕蒙古军会合,夹攻宋军。兀良哈台军攻破乌蒙(今云南昭通),穿叙州(今四川宜宾)小江蛮地,北上至马湖江南岸,击退宋军阻截后沿江而下,与南下的汪德臣部会于合州(今重庆合川区东)。因宋军坚守钓鱼城,蒙古军攻城不克,相继退师,但南北夹攻的路线已经被打通了。

蒙哥汗七年(宋宝祐五年,1257)八月,蒙哥汗召集众将集议,决计大举攻宋。具体战略部署上,兵分三路,西路军由蒙哥汗亲自率领,进攻四川,目的是东出夔门,与东路军汇合;东路军由宗王塔察儿率领,进攻宋京湖地区,目的是攻取襄、汉,控制长江中游;南路军由兀良哈台率领,从交、广北上,三路大军会师鄂州,然后东下临安(今浙江杭州),一举灭宋。另派李璮率军攻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海州区)、涟水(今江苏涟水),以为牵制。

(二)钓鱼城之战

蒙哥汗八年(宋宝祐六年,1258)二月,蒙哥汗以元帅纽璘、阿答胡为先锋,攻略成都及附近州县。四月,蒙哥汗驻军六盘山。七月,分兵三路入川。十月初,进抵剑门。经过两个月的激战,蒙古军占领了四川大部分地区,“所未附者,巴江以下数十州而已”[212]

蒙哥汗九年(宋开庆元年,1259)二月,蒙古军抵达合州钓鱼城下。钓鱼城位于重庆西北的钓鱼山上,嘉陵、涪、渠三江环绕,是嘉陵江入长江的咽喉,也是重庆的藩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经过彭大雅、余玠、王坚等历任守蜀官员的不断修治,钓鱼城已成为一座兵力精干、城池坚固、粮食充足、水源丰富的坚城。从二月到五月,蒙古军对钓鱼城发动了多次猛烈的进攻,均遭挫败。蒙古军损失惨重,加以高温酷暑,疾疫流行,战斗力大为降低。七月,蒙哥汗急于攻下钓鱼城,亲自指挥军队发动猛攻,被宋军炮石击中,重伤而亡。[213]蒙哥汗死后,蒙古军被迫北撤,攻蜀以失败告终。(www.xing528.com)

东路军方面,塔察儿于蒙哥汗七年(宋宝祐五年,1257)九月南下,围攻樊城,数月不克,被迫退兵。蒙哥汗不得不重新起用忽必烈统领东路军。蒙哥汗八年(宋宝祐六年,1258)十一月,忽必烈率军南下,翌年八月,渡过淮河,推进至长江北岸。九月,蒙哥汗死讯至,忽必烈欲攻宋成功后再北返,加强了对南宋的进攻。蒙古军在阳逻堡(今湖北武汉新洲区阳逻镇)以西三道渡江,以主力进攻鄂州,同时以一部向东南攻占临江(今江西樟树西临江镇)、瑞州(今江西高安),并以水军进至岳州(今湖南岳阳),掩护主力围攻鄂州。蒙古军对鄂州发动猛烈进攻,鄂州军民奋起抵御,蒙古军屡次破城,均被击退。宋廷以贾似道为右相兼枢密使,率各路军援鄂州。在蒙古军进退维谷的情况下,贾似道却遣使求和,以“输岁币”为议和条件。忽必烈急于北上争夺汗位,答应停战,借机班师北返。

南路军方面,蒙哥汗九年(宋开庆元年,1259),兀良哈台率骑兵三千,蛮、僰万人,破横山寨(今广西田东县),辟老苍关,略宋广南西道,击破宋军六万,攻贵州(今广西贵港)、象州(今广西象州),回捣静江府,略辰(今湖南沅陵)、沅(今湖南芷江)等地,迂回数千里,大小十数战,虽所向克捷,但兵力也逐渐疲敝。十一月,蒙古军击破湖南安抚使向士璧军,抵潭州(今湖南长沙)城外。潭州守将向士芷极力守御,将兀良哈台军阻于潭州。忽必烈北还的同时,派军前往接应,兀良哈台得以引军北撤。

(三)蒙哥汗攻宋战略述评

蒙哥汗攻宋之役,战略方面的失误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以四川为战略主攻方向。蒙哥汗攻宋的“斡腹之计”依然是迂回包围战略,其基本思路与窝阔台汗一致,只是计划上更加明确,分两步来实行,先是派忽必烈经略大理,然后主力南下,南北夹攻。在中国历史上,北方攻灭江南之战,多为先取四川,顺流而下,如晋武帝平吴、隋文帝灭陈等,都是如此。南宋降将向蒙古主帅献策,也往往秉持这一思路,如杨大渊曾向忽必烈献策,“取吴必先取蜀,取蜀必先据夔”[214]。据传刘整曾向忽必烈提出攻宋二策,其中之一也是“先取全蜀,蜀平,江南可定”[215]。窝阔台汗进攻南宋,攻占了四川大部地区,这也使得很多蒙古将领顺理成章地支持先取四川。但是,这一战略面临的问题也和窝阔台汗时一样,即攻取四川的难度很大。正如郝经在其著名的《东师议》中所说:“今限以大山深谷,扼以重险荐阻,迂以危途缭径。我之乘险以用奇则难,彼之因险以制奇则易。况于客主势悬,蕴蓄情露,无虏掠以为资,无俘获以备役,以有限之力,冒无限之险,虽有奇谋秘略,无所用之。……所谓强弩之末不能射鲁缟者也。”[216]四川山河险要,不利骑兵展开和粮饷运输,加以夏季酷热潮湿,疾疫流行,给不习水土的蒙古兵造成很大损耗。更重要的是,窝阔台汗攻宋之后,在余玠等人的领导下,四川建立起了完备的山城防御体系,作战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更增加了蒙古军战胜攻取的难度。

二是顿兵钓鱼城坚城之下。蒙哥汗入蜀以后,沿途攻城拔寨,并未遇到多大阻力,因此,对钓鱼城,“欲乘拉槁势,不弃去,而必拔之,故久跸此”[217]。事实上,钓鱼城并非一定要攻取。暑季到来之前,蒙哥汗曾召集部将讨论,术速忽里说:“川蜀之地,三分我有其二,所未附者巴江以下数十州而已,地削势弱,兵粮皆仰给东南,故死守以抗我师。蜀地岩险,重庆、合州又其藩屏,皆新筑之城,依险为固,今顿兵坚城之下,未见其利。曷若城二城之间,选锐卒五万,命宿将守之,与成都旧兵相出入,不时扰之,以牵制其援师。然后我师乘新集之锐,用降人为乡导,水陆东下,破忠、涪、万、夔诸小郡,平其城,俘其民,俟冬水涸,瞿唐三峡不日可下,出荆楚,与鄂州渡江诸军合势,如此则东南之事一举可定。其上流重庆、合州,孤危无援,不降即走矣。”[218]但是,蒙哥汗并未听从术速忽里的建议,而是信从诸将之说,认为钓鱼城指日可下,执意继续攻城,最终导致自己身亡,攻宋之役前功尽弃。《蒙兀儿史记》对此评价道:“车驾舍中道而西取四川,弃野战之长,违北族之性,聚数十万众,冒盛暑而攻合州,顿兵坚城,累月不下,情见势拙,以身殉之。所谓千金之弩,为鼷鼠而发,甚矣其不知兵也。”[219]这一批评可谓切中肯綮。

三是各路大军协同不力。东路军方面,蒙哥汗因嫉妒忽必烈治汉地之功,起初并未对他委以重任。塔察儿进军失利,使东西两路并举的战略从一开始就遭遇了挫折。虽然后来以忽必烈领东路军,但忽必烈抵达京湖战场不久,钓鱼城之战便告失败,并未起到相互协同和援应的作用。南路军自云南北上,进展也并不顺利,中间一度南撤半年之久,后又受阻于潭州城下。蒙古在两淮的牵制行动也并不成功,使宋廷得以调集兵力支援其他战场。

蒙哥汗在钓鱼城败亡,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一方面,蒙古军北撤,内部权力斗争激烈,给了南宋以喘息之机,延长宋祚达二十年之久。另一方面,蒙古第三次西征因而停止,大规模对外扩张走向低潮,缓解了对西方的威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