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窝阔台汗的全面进攻战略

窝阔台汗的全面进攻战略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窝阔台汗十一年夏,塔海和秃薛率军号称八十万,再次进攻东川,攻重庆,下开州,至万州。这一年,窝阔台汗去世,蒙古军虽在蜀地不时抄掠,但进展不大,战局陷入相持局面。(二)阔出军进攻襄汉窝阔台汗七年七月,蒙古军进攻宋郢州、京山、安陆等地,遭南宋军民奋起抗击,掳掠而还。次年二月,窝阔台汗派军增援,蒙古军继续南下。襄阳陷落,蒙古军突破了南宋长江中游的战略屏障,进而在京西、淮西大肆劫掠。

窝阔台汗的全面进攻战略

蒙古灭金之后,虽未直接对南宋发动进攻,但也绝无平等相处之意。“端平入洛”之役前,蒙古使臣王檝使宋,“挟昔年金使例册自随”,很显然,蒙古名义上“通好”,实际上却要以类似金人的不平等条约施诸南宋。正如李鸣复所指出的:“吾以讲好为和,彼则以投拜为和。金非不通好也,通好而不投拜,其祸卒不可解,于他国亦然,此岂可不深致其虑哉!”[208]

窝阔台汗六年(宋端平元年,1234),南宋“端平入洛”之际,窝阔台已经决意攻宋。他在诸王大会上说:“先皇帝肇开大业,垂四十年。今中原西夏高丽回鹘诸国皆已臣附,惟东南一隅尚阻声教,朕欲躬行天讨。”[209]次年春,窝阔台发动大规模战争,遣拔都、贵由、蒙哥等第二次西征,以唐古等东征高丽,遣皇子阔端、阔出等南下攻宋,蒙宋战争全面爆发。

在具体部署上,蒙古兵分三路:西路军由皇子阔端与元帅塔海统领,由秦(今甘肃天水)、巩(今甘肃陇西)入蜀;中路军由三子阔出与塔木察、张柔等统领,进攻襄(今湖北襄阳襄城区)、鄂(今湖北武汉武昌区);东路军由宗王口温不花、察罕等统领,进攻江淮。蒙宋双方在四川、京湖、江淮三大战场展开了长时间的激烈争夺。

(一)西路阔端军攻略四川

窝阔台汗七年(宋端平二年,1235)八月,蒙古军进占河池(今甘肃徽县)、阶州(今甘肃陇南武都区东)和成州(今甘肃成县)、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又攻沔州(今陕西略阳),但在进攻大安军(今陕西宁强西北)时遭宋权利州都统制曹友闻阻击,严重受挫。十月初,蒙古军进至巩昌(今甘肃陇西),招降原金便宜总帅汪世显。

窝阔台汗八年(宋端平三年,1236)八月,阔端以塔海为元帅,汪世显为先锋,大举入蜀。蒙古军入大散关,克凤州、兴元(今陕西汉中),欲冲大安。南宋四川制置使赵彦呐令曹友闻守大安。曹友闻认为,大安地势平旷,无险可守,为蒙古骑兵所长,南宋步兵所短。沔阳为蜀之险要,当重兵扼守。但这一意见并未被赵彦呐采纳,曹友闻只好退守大安。大安之战,曹友闻部与蒙古军激战二十天,阳平关下,白骨山积,终因寡不敌众、外无援兵而全军覆没,蒙古军打开了蜀口。

十月,蒙古军分三路进围成都。成都虽为四川制置使所在地,但守军很少,防备不周,很快被攻陷。阔端下令“火杀”成都,居民被屠杀,城市被烧毁,成都遭遇了空前的浩劫。随后,蒙古军四出攻掠,蜀地“五十四州俱陷破,独夔州一路及泸、果、合数州仅存”[210]

蒙古军进攻四川的目的之一就是东出夔门,顺江而下,攻入京湖地区。因此,攻破四川之后,蒙古军试图打通川东门户。窝阔台汗九年(宋嘉熙元年,1237)六月,蒙古都元帅塔海率军自凤州出发,攻金州(今陕西安康),取大巴山水道,攻掠川东达州(今属四川)、开州(今重庆开州区),进至夔州(今重庆奉节)城下,并尝试渡江。由于宋军陈兵长江南岸,蒙古军无法推进,只好退兵。

窝阔台汗十年(宋嘉熙二年,1238)冬,塔海军再次入川,攻取隆庆(今四川阆中)、资州(今四川资中北)等地,劫掠川西,直至大渡河边木波国界。窝阔台汗十一年(宋嘉熙三年,1239)夏,塔海和秃薛率军号称八十万,再次进攻东川,攻重庆,下开州,至万州(今重庆万州区)。汪世显部在万州西湖滩偷渡长江,击溃南岸宋军,顺流而下,破夔州,抵巫山。十二月下旬,又破施州(今湖北恩施)。南宋京湖制置使孟珙在峡州(今湖北宜昌西北)、归州(今湖北秭归西北)、松滋(今属湖北)等地阻截蒙古军,并派军焚毁蒙古军的船材和粮储等物资。宋廷也急调两淮兵力赴援,遏制住了蒙古军的攻势。次年春,蒙古军退军,打通川东门户的努力再告失败。

窝阔台汗十二年(宋嘉熙四年,1240)二月,南宋为加强四川防务,以孟珙为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节制归、峡等处军马,并兼京湖安抚制置使。次年,宋廷撤销四川宣抚司,将夔州路从四川制置司划出,仍以孟珙为京湖安抚制置使,兼领夔州路。孟珙着力整顿防务,择险要立寨栅,招抚流民,创立屯军,稳固了川东形势。

窝阔台汗十三年(宋淳祐元年,1241)十月,蒙古塔海、汪世显部再次入川,破成都、汉州、嘉定泸州等川西二十余城。这次兵祸,宋四川制置使陈隆之被俘杀,南宋军民伤亡惨重,蒙古军“搜杀不遗,僵尸满野,良为寒心”[211]。这一年,窝阔台汗去世,蒙古军虽在蜀地不时抄掠,但进展不大,战局陷入相持局面。南宋趁机加强对蜀地的经营,乃马真后称制元年(宋淳祐二年,1242),宋廷以淮东制置副使余玠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余玠全面规划,选择要地修筑山城,构建起星罗棋布、臂指相连的山城防御体系,同时整顿吏治、发展生产,使四川的社会生产和军事力量得到很大恢复和发展。

蒙古西路军进军四川的同时,于窝阔台汗十一年(宋嘉熙三年,1239)派遣一部入吐蕃,攻占了一些堡寨。贵由汗二年(宋淳祐七年,1247)八月,阔端与吐蕃萨斯迦派教主萨斯迦·班智达·公哥监藏在凉州(今甘肃武威)会晤,承认萨斯迦派在吐蕃的领导地位,初步确立了蒙古在吐蕃的统治。

(二)阔出军进攻襄汉

窝阔台汗七年(宋端平二年,1235)七月,蒙古军进攻宋郢州(今湖北钟祥)、京山(今湖北京山)、安陆(今湖北安陆)等地,遭南宋军民奋起抗击,掳掠而还。次年二月,窝阔台汗派军增援,蒙古军继续南下。三月,宋驻襄阳北军(原金降附军队)将领王旻、李伯渊等焚劫城郭仓库,率四万七千余官兵叛降蒙古,军器二十四库及大量财赋尽为蒙古所得。襄阳陷落,蒙古军突破了南宋长江中游的战略屏障,进而在京西、淮西大肆劫掠。(www.xing528.com)

窝阔台汗八年(宋端平三年,1236)十月,阔出死于军中。十一月,塔木察率军进攻江陵(今湖北荆州西北),分兵攻复州(今湖北天门)、枝江(今湖北枝江)、监利(今湖北监利),编造木筏,准备渡江。宋京湖制置使史嵩之遣襄阳都统制孟珙赴援。孟珙军连破蒙古军二十四寨,夺还被俘人口二万,给蒙古军以沉重打击。

窝阔台汗十年(宋嘉熙二年,1238),宋廷以孟珙为京湖制置使。孟珙率部复郢州,克荆门军(今湖北荆门),次年,又相继收复信阳军、樊城、襄阳等地。孟珙认为,襄樊为朝廷根本,应大力经营。他招纳降人,编组忠卫、先锋等军,稳定了荆襄形势。次年十二月,宋廷又以孟珙兼知江陵府。孟珙因地制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修复内隘,又作十隘于外;改造河道,修建水库,阻绝蒙古骑兵;大兴屯田,招集散民为军,加强训练,增加了京湖地区的防御力量。此后近十年间,蒙古军屡次围攻襄樊,均未得逞。

(三)口温不花军进攻江淮

江淮地区最接近南宋都城,一直是南宋的防御重点。起初,蒙古军主要在四川和京湖地区发动进攻,江淮地区相对平静。窝阔台汗八年(宋端平三年,1236)十月,蒙古军大举进攻两淮,先后攻下固始(今属河南)、蕲州(今湖北蕲春蕲州镇)、舒州(今安徽潜山)、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等地,游骑自信阳(今属河南)趋庐州(今安徽合肥)。宋廷诏令淮西制置使史嵩之援光州,淮东制置使赵葵援庐州,沿江制置使陈援和州(今安徽和县),抵御住了蒙古军的进攻。蒙古察罕率部转攻定远(今属安徽)、六合(今属江苏)、真州(今江苏仪征)等地,知真州丘岳率军抗击,蒙古军北撤。

窝阔台汗九年(宋嘉熙元年,1237年)十月,口温不花和汉军万户张柔等攻破光州、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再次进攻黄州,试图由黄州渡江。宋将孟珙率军坚守危城数月,蒙古军未能攻下黄州。与此同时,另一支蒙古军进攻淮西重镇——安丰军(今安徽寿县)。宋将杜杲缮城坚守,创造性地运用“串楼”抵御蒙古军炮击,又创“鹅梨炮”“三弓弩”等御敌,击败了蒙古军围困。

窝阔台汗十年(宋嘉熙二年,1238)九月,察罕率大军号称八十万进围庐州,企图破庐后在巢湖造船,进攻江南。时任知庐州的杜杲精练军队,扼守要地,两淮民兵也积极参战。蒙古军先后以女真军、汉军、回回军、蒙古军攻城,都被宋守军破解。攻庐州不克,蒙古军转滁州(今安徽滁州)、招信军(今江苏盱眙北),宋知招信军余玠率军力战,蒙古军攻城不下,只好退兵。

窝阔台汗十三年(宋淳祐元年,1241),窝阔台去世,乃马真后称制,对宋攻势放缓。其间,南宋调整战略部署,加固重点城防,蒙古军多次发动进攻,均被宋军击退。

(四)窝阔台汗攻宋战略评析

窝阔台汗攻宋战争进行了六年多,并未取得大的进展,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战略谋划有失当之处。

首先,蒙古军虽然在四川、京湖、江淮等三个战场同时作战,但其重点放在四川,企图先取四川,进而顺流东下,直取江左,一举灭宋。这一战略延续了灭金战略的思路,即实施广正面、大纵深的进攻作战,通过战略迂回合围聚歼敌军主力。但是,四川地区多高山峡谷,地势险峻,不利于骑兵展开,增加了进攻难度,加之此时四川防御已较前严密,蒙古军虽几度掳掠蜀地,但并未达到预期目的。在京湖和江淮战场,南宋军民也依托高山、大河、坚城等有利地理形势,有效遏制了蒙古军的攻势。蒙古军既得襄樊,却未能乘势进击,主要是因为对襄樊的重要战略地位认识不足。

其次,蒙古军在战争中残酷的杀戮和掳掠,坚定了南宋抗击侵犯的决心。面对蒙古军动辄屠城的残暴行径,南宋军民英勇反抗,宋廷也着力整顿军备,军队作战能力有很大提升,应对骑兵的经验也更为丰富。在四川、京湖、江淮战场,宋军都与蒙古军进行了激烈的对抗,涌现出曹友闻、杜杲、余玠等一批敢战、善战的优秀将领,尤其是名将孟珙,不但收复襄樊,扭转了京湖战场局势,而且东向救援淮西,西向阻遏蒙古军东进,起到了协调四川、京湖、江淮三个战场的作用。

再次,蒙古军在南下攻宋的同时东征西讨,对宋作战力量投入不足;而在对宋作战中,又在长达数千里的战线上展开进攻,兵力更加分散,以致无法在关键的时间地点集中优势兵力。阔端由四川迂回西南的行动进展缓慢,京湖战场在得襄樊之地后不能乘势突进,客观上也与兵力不足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