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太祖时期的对辽战略优化

宋太祖时期的对辽战略优化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宋初统一战略中,重点在消灭北汉,但收复燕云诸州也包括在统一计划之内。燕云诸州是五代时期遗留的历史问题。夺取燕云十六州,对辽的意义十分重大。后世很多大臣很推崇宋太祖的这种做法,认为是成功的边防战略。但事实上,这只是宋太祖“先南后北”战略中维护侧后安全的权宜之举,并不是长远的边防战略。宋太祖希望解决燕云诸州的问题,因为这事关国家的领土统一,也事关与一个强大邻国的双边关系。

宋太祖时期的对辽战略优化

在宋初统一战略中,重点在消灭北汉,但收复燕云诸州也包括在统一计划之内。燕云诸州是五代时期遗留的历史问题。后梁末帝贞明二年(916),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国号“契丹”。契丹先后灭渤海国,征服室韦、党项、吐谷浑、河西回鹘等族,在中国北方建立起了一个幅员万里的帝国。契丹多次攻入中原,介入五代王朝的争端。辽天显十一年(936),辽太宗率军进攻后唐,帮助石敬瑭灭后唐,建立后晋。后晋天福三年(938),石敬瑭按照事先承诺,将河北、山西北部的幽(今北京西南隅)、蓟(今天津蓟州区)、瀛(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任丘)、涿(今河北涿州)、檀(今北京密云)、顺(今北京顺义区)、新(今河北涿鹿)、妫(今河北怀来)、儒(今北京延庆)、武(今河北张家口宣化区)、蔚(今河北蔚县)、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州东北)、朔(今山西朔州)等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夺取燕云十六州,对辽的意义十分重大。辽太宗“以幽州为燕京,改天显十一年为会同元年,更其国号大辽”[8],后来又陆续调整行政布局,建立起“五京”之制。辽兴宗时,升云州为西京。十六州之中,有两州被设为京城,足见辽对这一地区的重视。对于中原王朝来说,燕云十六州也是必争之地。一方面,失去燕云十六州,华北地区无险可守,门户洞开,陷入战略劣势;另一方面,燕云地区历来隶属中原王朝,如果不加收复,国家难称统一。后周显德六年(959),周世宗北上伐辽,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但仅收复了莫州、易州[9]、瀛州三州和益津(今河北霸州)、瓦桥(今河北雄县西南)、淤口(今河北霸州信安镇)三关,就因病中途撤军。

宋朝建立之初,为了实施“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宋太祖派驻大将守边:“命李汉超屯关南,马仁瑀守瀛州,韩令坤镇常山,贺惟忠守易州,何继筠领棣州,以拒北敌。”这些将领都是五代宿将,具有丰富的战争经验。宋太祖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和高度自主权,“其族在京师者,抚之甚厚。郡中筦榷之利,悉以与之。恣其贸易,免其所过征税,许其召募亡命以为爪牙。凡军中事皆得便宜,每来朝必召对命坐,厚为饮食,锡赉以遣之。由是边臣富赀,能养死士,使为间谍,洞知敌情;及其入侵,设伏掩击,多致克捷,二十年间,无西北之忧。”[10]在二十年的时间里,这些将领镇守一方,加强边防建设,疏通沿边河网沟渠、密植柳树,限制辽骑南下。[11]对待辽兵的入侵,采取“来则备御,去则勿追”之策。这一边防战略有效地防御了辽的内侵,为宋军平定南方诸国创造了条件。后世很多大臣很推崇宋太祖的这种做法,认为是成功的边防战略。但事实上,这只是宋太祖“先南后北”战略中维护侧后安全的权宜之举,并不是长远的边防战略。他给予这些将领久任、财权、便宜指挥的权力等,在中央军事集权日益加强之后,也不可能被复制。(www.xing528.com)

宋太祖希望解决燕云诸州的问题,因为这事关国家的领土统一,也事关与一个强大邻国的双边关系。开宝九年(976)初,群臣上表,请加尊号“一统太平”,宋太祖说:“燕晋未复,遽可谓一统太平乎?”[12]可见,他是把收复燕云地区作为国家统一的应有之义。但是,他也认识到契丹的强大,并没有武力收复的信心和决心。乾德三年(965),宋太祖在国家库藏之外建立内库,贮藏金帛,名为“封桩库”。他曾对亲近大臣说:“石晋苟利于己,割幽蓟以赂契丹,使一方之人独限外境,朕甚悯之。欲俟斯库所蓄满三五十万,即遣使与契丹约,苟能归我土地民庶,则当尽此金帛充其赎直。如曰不可,朕将散滞财,募勇士,俾图攻取耳。”[13]由此可见,宋太祖对解决燕云诸州有两种设想,一是赎买,二是攻取。二者之中,赎买优先,赎买不成再付诸战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