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与中原兵学的交流与融合的优化方式

与中原兵学的交流与融合的优化方式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原兵学对辽更重要的影响在于汉族士人和将领对军政的参与。耶律阿保机十分重视从中原汉俘及扣留的南朝来使中选拔汉族儒士。汉族士人和武将在辽朝或参谋军机,或率兵打仗,甚至担任枢密使等要职,必然将中原汉族兵学思想带入契丹,弥合契丹与汉族在兵学思想上的差异。这既有利于辽与中原王朝的政治军事外交,也有利于辽顺利统治所占领的汉族地区。

与中原兵学的交流与融合的优化方式

战争是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在与中原王朝的战争中,辽朝很注重学习中原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战术战法。辽圣宗时,冲破关禁,设法获得宋朝火炮制造技术和原料,并设立了“掌飞炮之事”的炮手军详稳司。辽中后期,在边防上仿效中原,在东部、西北部边境构建起边防城、边墙和烽火台等城防设施。在战术战法上,辽也积极学习中原的攻城战术。如,神册二年(917),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率军进围幽州,卢文进授以攻城之法,“为地道,昼夜四面俱进,城中穴地然膏以邀之;又为土山以临城,城中熔铜以洒之,日死千计,而攻之不止”[13]

兵书的撰著和传播是兵学思想交流的重要途径。虽然现存史料中鲜有汉族兵书在辽境传布的记载,但是,言兵者不止于兵书,经、史、子、集各类典籍中都有涉及兵学的内容,汉文典籍在辽的传播也就必然地带有兵学的成分。辽统治者很重视对汉文典籍的搜求,辽灭后晋时,曾“取晋国图书、礼器而北”[14]。辽初,东丹王耶律倍“令人赍金宝私入幽州市书,载以自随,凡数万卷”[15],他还曾译有《阴符经》一书。此外,虽然宋廷一再申明禁书的律令,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大量汉文图书在辽境内流布。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苏辙奉使辽国时,接待他的辽国官员就对他说,“令兄内翰眉山集,已到此多时”,又有人对他说,他父亲苏洵“所为文字中事迹,颇能尽其委曲”,还有人向他讨要服食茯苓的方剂,想必是苏辙所作《服茯苓赋》已经传到当地。此外,“其间臣僚章疏及士子策论,言朝廷得失、军国利害,盖不为少”。根据这种种见闻,苏辙认为,“本朝民间开板印行文字,臣等窃料北界无所不有”,而且有些书和资料很受欢迎,“贩入虏中,其利十倍”。[16]由苏辙的言论,我们可以推断,随着宋、辽之间的长期和平,文化交流日益深入,中原兵书或带有兵学内容的各类典籍在辽的流通应该不是个别现象。

中原兵学对辽更重要的影响在于汉族士人和将领对军政的参与。耶律阿保机十分重视从中原汉俘及扣留的南朝来使中选拔汉族儒士。韩知古、康默记、韩延徽都成为他建功立国的智囊人物,被他列为佐命功臣。辽景宗即位后,重用汉族官僚,出现了韩德让与室昉、耶律斜轸“同心辅政”的局面。[17]辽圣宗时,韩德让更是权倾朝野,多次随圣宗、承天太后出征,议决军机。圣宗奉行“蕃汉并用”“惟在得人”[18]的用人政策,统和十二年(994)下诏:“诏诸部所俘宋人有官吏儒生抱器能者,诸道军有勇健者,具以名闻。”[19]此后,宋将康保裔、王继忠等被俘投降,成为辽主倚重的战将。(www.xing528.com)

汉族士人和武将在辽朝或参谋军机,或率兵打仗,甚至担任枢密使等要职,必然将中原汉族兵学思想带入契丹,弥合契丹与汉族在兵学思想上的差异。这既有利于辽与中原王朝的政治军事外交,也有利于辽顺利统治所占领的汉族地区。如,辽太宗会同九年(946)伐后晋时,诸将肆行杀戮,汉官张砺进谏太宗说:“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20]辽太宗虽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但残杀掳掠激起了强烈反抗,辽军最终不得不北归。辽太宗总结这次失败教训说:“我有三失,宜天下之叛我也!诸道括钱,一失也;令上国人打草谷,二失也;不早遣诸节度使还镇,三失也。”[21]这一认识从侧面印证了张砺意见的正确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