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兵学概念、范畴与战斗原则的探讨

兵学概念、范畴与战斗原则的探讨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兵学概念和范畴是兵学思想的核心,也是构建兵学体系的基石。对兵学范畴和思想要义的归纳在唐杜佑《通典》中已有突出体现。《武经总要》在《通典》基础上对兵学概念和范畴做了进一步的总结。对兵学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在《百战奇法》中取得了更大的突破。兵书之外,宋人在各类文章和著作中对兵学概念、范畴以及作战原则的论述也十分丰富。

兵学概念、范畴与战斗原则的探讨

兵学概念和范畴是兵学思想的核心,也是构建兵学体系的基石。中国古代经典兵书的篇题往往以重要概念和范畴为名。如《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的“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用间”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兵学范畴。《吴子》诸篇如“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六韬》之“盈虚”“赏罚”“兵道”“军势”“奇兵”等,也是如此。从兵学史的角度看,历代兵家不断总结与探讨兵学概念和范畴的过程,也正是兵学思想逐渐完善和深化的过程。

对兵学范畴和思想要义的归纳在唐杜佑《通典》中已有突出体现。杜佑编撰《通典·兵部》,基本思路是“捃摭与孙武书之义相协,并颇相类者纂之”,将“与《孙子》义正相叶者”用朱字书写,将“颇相类者”用墨字书写。《通典》原书朱墨粲然的格式今已无由得见,但从其类目来看,“料敌制胜”“间谍”“佯败引退取之”“兵机务速”“避锐”“出其不意”“击其不备”“先设备而胜”等,均直接取自《孙子兵法》等兵书。尽管如《四库全书总目》所批评的那样,其“所列诸子目,如分‘引退取之’(按:当为‘设伏引退取之’)、‘引退佯败取之’(按:当为‘佯败引退取之’)为二门,分‘出其不意’‘击其不备’‘攻其不整’为三门,未免稍涉繁冗”[82],但它将主要兵学概念、范畴、作战原则加以提炼、概括,并引相关兵书、战例为佐证,为传统兵学的体系化及深入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武经总要》在《通典》基础上对兵学概念和范畴做了进一步的总结。《武经总要》后集中,“故事”十五卷的编纂原则是,“采春秋以来列国行师制敌之谋,出奇决胜之策,并著于篇。随其效应,依仿兵法,以分其类目”[83],一共分为一百八十五门。立目如此众多,当然更难免“繁冗”之嫌,但较诸《通典》,它增加了“上兵伐谋”“不战屈人之师”“诡道”“避实击虚”等重要类目,同时,它上承《通典》以兵法类史事的体例,存录了大量战例,成为后人理解和研究兵学思想的津梁。(www.xing528.com)

对兵学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在《百战奇法》中取得了更大的突破。《百战奇法》列出了自“计战”到“忘战”的一百个条目,其中如强与弱、众与寡、虚与实、攻与守、奇与正、分与合、爱与威、主与客、劳与佚、利与害、远与近、整与乱等对立统一的范畴,既单独立目,又相互联系,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传统兵学思想的主体内容。

兵书之外,宋人在各类文章和著作中对兵学概念、范畴以及作战原则的论述也十分丰富。这些论述尽管良莠不齐,多有不尽合理之处,仍然对于传统兵学思想的深化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