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何博士备论:第一部文人论兵佳作

何博士备论:第一部文人论兵佳作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何博士备论》[88],何去非著。《何博士备论》一书亦撰成于此时。其著作除《何博士备论》外,还有文集二十卷、《司马法讲义》三卷、《三略讲义》三卷,可惜今已失传。《何傅士备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军事史论集,它批评历代人物与事件,与苏洵的《六国论》等史论相近。《何博士备论》是一部文人论兵的佳作,不但文采斐然,论述也颇有见地。

何博士备论:第一部文人论兵佳作

《何博士备论》[88],何去非著。何去非,字正通,北宋浦城(今属福建)人,生活宋神宗、徽宗年间。他好学古兵法,长于论兵,神宗元丰五年(1082)以特奏名入仕,被任命为武学教授(元丰改制后称武学博士)。何去非在武学任教长达八年之久,其间,参与了著名的“武经七书”的校定工作,而且是最主要的编校者之一。《何博士备论》一书亦撰成于此时。元祐五年(1090),何去非出任徐州教授,在任八年以后,于绍圣四年(1097)转做地方官,历任知富阳县、沧州通判、司农司丞、庐州通判等,卒年七十三岁。其著作除《何博士备论》外,还有文集二十卷、《司马法讲义》三卷、《三略讲义》三卷,可惜今已失传。

《何傅士备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军事史论集,它批评历代人物与事件,与苏洵的《六国论》等史论相近。因此,《四库全书总目》说它:“其文雄快踔厉,风发泉涌,去苏氏父子为近。苏洵作《六国论》,咎六国之赂秦;苏辙作《六国论》,咎四国之不救;去非所论,乃兼二意,其旨尤相近,故轼屡称之。”正由于与“三苏”文风相近,观点一致,苏轼对何去非十分赏识,称赞他说:“尝见其所著述,材力有余,识度高远,其论历代所以废兴成败,皆出人意表,有补于世。”[89]苏轼于元祐四年(1089)荐举何去非换文资,又于元祐五年奏进《何博士备论》,荐何去非任馆职,但未能成功。

《何博士备论》在南宋尤袤《遂初堂书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及《宋史·艺文志》中均有著录,但各家所记篇数互有不同。据苏轼荐状,该书共有二十八篇,但今存本皆为二十六篇。篇目分别是:六国、秦、楚汉晁错汉武帝李广李陵霍去病、刘伯升、汉光武、魏上、魏下、司马仲达、邓艾、吴、蜀、陆机、晋上、晋下、苻坚上、苻坚下、宋武帝、杨素、唐、郭崇韬、五代。每篇以一人或一朝为主,评其用兵得失,重点阐述某一兵学思想。如《李广论》,结合李广的治军事迹,对治军“爱”与“令”问题加以论述。又如《苻坚论上》,提出“兵以义举而以智克,战以顺合而以奇胜”的观点。再如《霍去病论》,论兵法的学习与运用问题,等等。(www.xing528.com)

《何博士备论》是一部文人论兵的佳作,不但文采斐然,论述也颇有见地。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何去非认为,战争是客观存在的,“兵有所必用”,“有所不必用”,关键要根据“顺逆之情”和“利害之势”来决定。“忘战”“恶兵”会丧权辱国,“乐战”“穷兵”也会有败亡之祸,“有以用而危,亦有不用而殆”(《汉武帝论》)。主张“兵以义举而以智克,战以顺合而以奇胜”(《苻坚论上》)。在战略决策上,他强调考虑根本“利害”,全面分析天下形势和民心向背。书中以六国为例,阐述了不要“战其所可亲,忘其所可仇”,要联合六国,共同抗敌的道理。以楚汉为例,说明“形势”和“民心”的重要,认为刘濞失败是因为政治上没有得到民心,军事上没有采纳“取梁”“据洛”的方略。在作战指导上,他反对侥幸取胜,主张打有把握之仗,“度有功而后动”;要“因事设奇,用而不穷”,出奇制胜;要集中兵力,识众寡之用。他说:“众而恶分则与寡同,强而易敌则与弱同。出于众强之名而居寡弱之实者,其将皆可覆而取也。”(《苻坚论上》)强能胜弱,弱也能胜强,所以胜败不在多寡,在有节制,使百万若使一人者胜。对于兵法的学习和运用,何去非主张“学法不泥法”“缘法而生法”“离法而会法”,他说:“盖兵未尝不出于法,而法未尝能尽于兵。”“法有定论,而兵无常形,一日之内,一阵之间,离合取舍,其变无穷,一移踵瞬目,而兵形易矣。守一定之书而应无穷之敌,则胜负之数戾矣。是以古之善为兵者,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常能缘法而生法,与夫离法而会法,顺求之于古而逆施之于今,仰取之于人而俯变之于己,人以之死而我以之生,人以之败而我以之胜,视之若拙而卒为工,察之若愚而适为智,运奇合变,既胜而不以语人,则人亦莫知其所以然。”(《霍去病论》)在军队建设方面,何去非强调加强纪律,不徇私情。他以汉将李广为例说明纪律的重要:“先王之政不求徇人之私情,而求当天下之正义。正义之立在国为法制,在军为纪律。治国而缓法制者亡,理军而废纪律者败。”“厚而不能令,譬如骄子不可用也。”(《李广论》)要求将帅要有智有勇,认为“智而无勇则遇勇而挫,徒勇而无智则遇智而蹶。智足以役勇,勇足以济智。然后以战必胜,以攻必取”(《杨素论》)。

何去非作为一位研兵、教兵、论兵的兵学专家,对于传统兵学及古代战史都有深入研究,《何博士备论》的识见和文采,突出呈现了宋人不囿成说、独立思考、别开生面的治学精神,也因此受到苏轼等文坛领袖的褒奖,在士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然而,何去非却并不以兵事为荣,而是执意希望取得文官身份。这一方面说明,当时社会崇文抑武风气之炽烈,另一方面也说明,何去非的立场还是偏文人的,他对兵学的认同局限于书本和战史,不无一定的纸上谈兵色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