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预注《孙子》:全面解析与深入解读

张预注《孙子》:全面解析与深入解读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预注《孙子》仅见于《通志·艺文略》著录。虽然史籍中关于张预生平的记载甚少,但是通过对一些史料的梳理,我们可以初步断定,他的《孙子》注当作于北宋徽宗时期。由此推断,张预之注《孙子》当在此前。这些引文有助于全面深入通俗易懂地解释《孙子》思想。张注综合运用字义训诂、句义通解、理论阐发以及战例征引等多种训诂方法,对《孙子》文本进行全面的解析。

张预注《孙子》:全面解析与深入解读

张预注《孙子》仅见于《通志·艺文略》著录。张预还撰有一部《十七史百将传》,《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通志·艺文略》均有著录。张预,字公立,《直斋书录解题》称其为清河(今属河北)人,今存明本《十七史百将传》则题为东光(今属河北)人,韩淲《涧泉日记》也称其为东光张预。

虽然史籍中关于张预生平的记载甚少,但是通过对一些史料的梳理,我们可以初步断定,他的《孙子》注当作于北宋徽宗时期。

南宋初年,大臣洪皓[70]曾出使金国,以不仕伪齐,被流放冷山(今黑龙江五常一带),金大臣陈王悟室礼敬之,使教授诸子。宋绍兴九年(1139),随悟室至燕京。后悟室为兀术所杀,洪皓遇大赦于绍兴十三年(1143)归朝,前后羁留金国达十五年之久。洪皓《鄱阳集》中有一首题为《次彦深韵》的诗,诗中写道:“……乃公功业世无有,剑履应须尊上殿。冢嗣风流迈阿戎,眸子烂如岩下电。纱笼名姓鬼护持,阁画形容人健羡。先几顷献万言书,壮岁曾看《百将传》。济世雄图任屈伸,穷途絺句殊精炼。……”[71]彦深是洪皓所教悟室诸子之一。悟室即完颜希尹,《金史》卷七十三有传,官至金尚书左丞相,金天眷二年(1139)封陈王。完颜希尹在金名臣中以“敏学”著称,曾创制女真文字。金军攻入汴京后,他留心文艺,独收北宋文籍而归,其中很可能就包含《十七史百将传》一书,洪皓称他“壮岁曾看《百将传》”,说明至迟在北宋灭亡之时,《十七史百将传》已经成书,并流布到金国地区。由此推断,张预之注《孙子》当在此前。

从张预注的内容来看,其中引《孙子》之处,多称“经曰”,如注《计篇》“实而备之”句:“经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有余,则实也;不足,则虚也。”解下句“强而避之”:“经曰:‘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除《孙子》以外,张注中对其他“武经”诸书也多所引述,这些都说明张预注《孙子》应该在《孙子》被立为官学,宋廷颁定“武经七书”之后。

张预在进献《十七史百将传》的表中称:“学者观此,不独简而易习、明而易晓,……臣编此书,数年而后成,虽不足以补陛下教育武士之道,然臣惓惓之诚勤亦至矣。”[72]这说明他撰著《十七史百将传》是配合朝廷“教养武士”的政策,此书是作为武学生的教材使用的。而宋代教养武士的高潮出现在宋徽宗时期。北宋神宗年间复立武学,仅限于中央太学,规模十分有限。徽宗时,蔡京当政,对选举制度加以改革,一度以学校贡举制取代科举,大兴州学、县学。与此相应,州县武学也得以快速发展。崇宁三年(1104),诏令在地方州学中别立斋舍,教养材武之士,“天下材武之士渐向学校”[73]。但由于武学需要添置鞍马、马房、训练场所以及延聘专业的武术教头等,所费甚多,崇宁时已不断有罢废之议,宣和二年(1120)十月,“尚书省言:‘契勘州县武学已罢,内外愿入京武学人,乞依元丰法试补入学举试人……’”[74]可见,宋徽宗崇宁至宣和的二十余年,是推广地方武学教育,“教养武士”之事大加更张的一个时期。张预序中所言“陛下教育武士之道”应该就是指这种状况,而他本人很可能是州县武学中的教谕之官,撰著《十七史百将传》、为《孙子》作注是出于职任所系。

张预注共计五百二十五条,在诸家中最多,特点也很突出。

一是广征博引。张注中援引战例及战争史料之处多达二百零六则,为诸家之最。[75]很显然,张注的这一特点与他著《十七史百将传》的经历密切相关。《十七史百将传》引《孙子》参校战史得失,张注《孙子》则以历代战例印证《孙子》之说,二者侧重不同,但使学者“知《孙子》之书不为空言,而古之贤将所以成立功名者岂无法哉”[76]的指导思想却是一致的。张注所引战例虽多,却与何氏注迥然不同,它既不是对类书不加裁剪地抄撮,也不是同类战例的简单堆砌,而是根据所注内容的需要,加以灵活的处理。如唐裴行俭讨突厥之战,三见于张注,一为注释《地形篇》“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平陆之地,尚宜先据,况险厄之所,岂可以致于人?故先处高阳,以佚待劳,则胜矣。若敌已据此地,宜速引退,不可与战。裴行俭讨突厥,尝际晚下营,堑垒方周,忽令移就崇冈。将士不悦,以谓不可劳众。行俭不从,速令徙之。是夜风雨暴至,前设营所,水深丈余,将吏惊服。以此观之,居高阳不惟战便,亦无水涝之患也。”二是解《九地篇》“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前所行之事,旧所发之谋,皆变易之,使人不可知也。若裴行俭令军士下营讫,忽使移就崇冈。初,将吏皆不悦,是夜风雨暴至,前设营所水深丈余,将士惊服,因问曰:‘何以知风雨也?’行俭笑曰:‘自今但依吾节制,何须问我所由知也!’”三为解同篇“犯之以事,勿告以言”:“任用之于战斗,勿谕之以权谋,人知谋则疑也。若裴行俭不告士卒以徙营之由是也。”三处注释都是先通解句义,然后引裴行俭迁营之事为证。第一处引文较详,突出裴行俭迁营的重要性,并得出新的认识:居高阳之地不仅对战斗有利,而且可以免除水涝之患。第二处简述,突出裴行俭“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的为将之术。第三处与第二处类同,但对事件过程不做交代,只是简单提及。经过这样不同的处理,每一处引例都能很贴切地说明《孙子》正文,繁而不芜,博而切要。

除了大量征引战例之外,张注还广泛引用各类文献。对兵书的援引有《吴子》《司马法》等“武经”诸书及《太白阴经》《诸葛亮兵法》《曹公新书》等近二十种,其中对《尉缭子》的征引最多,达二十五处,其次是《唐李问对》,有十三处。此外,未注明出处的兵书引文也有不少。兵书之外,对其他文献的征引包括《诗经》《周易》《尚书》《左传》等儒家经典,《孟子》《荀子》《管子》《老子》等子书,对战例的征引大量采自《汉书》《后汉书》等正史。这些引文有助于全面深入通俗易懂地解释《孙子》思想。(www.xing528.com)

二是灵活运用各种训诂手段。张注综合运用字义训诂、句义通解、理论阐发以及战例征引等多种训诂方法,对《孙子》文本进行全面的解析。如解《计篇》“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曰:“将,辞也。孙子谓:今将听吾所陈之计,而用兵则必胜,我乃留此矣;将不听吾所陈之计,而用兵则必败,我乃去之他国矣。以此辞激吴王而求用。”在这则注释中,先重点解词,“将,辞也”。然后通解句义,“孙子谓……”,云云。最后解释此语的特殊用意,认为是孙子激吴王而求用。再如,解《行军篇》“绝山依谷”句,先训诂字义,“绝,犹越也”,然后通解句义,“凡行军越过山险,必依附溪谷而居”,进而指出“依附溪谷而居”的好处,“一则利水草,一则负险固”,最后援引东汉马援讨羌的战例以证之。

三是融会贯通,整体把握。张注在篇、章、句等各个层次上都明显表现出对《孙子》思想的贯通性、整体性把握。

首先,每篇之下均有解题,阐释该篇主旨并解释各篇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计篇》解题:“《管子》曰:‘计先定于内,而后兵出境。’故用兵之道,以计为首也。”《作战篇》解题曰:“计算已定,然后完车马、利器械、运粮草、约费用,以作战备,故次《计》。”《谋攻篇》解题则曰:“计议已定,战具已集,然后可以智谋攻,故次《作战》。”从这些解题可以看出,张预试图找出“十三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将《孙子》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来理解。

其次,张注很注意对《孙子》做段落的梳理,注文中解释段意、分析章旨之处明显多于梅、王、何诸家。如《计篇》“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先解句义:“所谓势者,须因事之利,制为权谋,以胜敌耳,故不能先言也。”其中以“权”为“权谋”之义,接着指出,“自此而后,略言权变”,这样,既揭示出“因利而制权”与下文“兵者,诡道也”所陈“十二法”的关联,又概括出了“诡道”的实质,即“权变”。

再次,在对具体文句的理解上,注重上下文以及不同兵书之间的相互印证。如解《计篇》“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先释“庙算”之意,继以通解句义,最后引《形篇》之语:“故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有计无计,胜负易见。”对于《孙子》前后文貌似歧异之处,张注也多有辨析,如解《虚实篇》“胜可为也”:“为胜在我故也。《形篇》云‘胜可知而不可为’,今言‘胜可为’者何也?盖《形篇》论攻守之势,言敌若有备,则不可必为也,今则主以越兵而言,度越人必不能知所战之地日,故云‘可为’也。”这类注释有利于排解疑难,使读者对《孙子》思想做贯通深入的理解。同时,张注也很注意《孙子》与其他兵书相互发明。如《势篇》对“奇正”的解释,广引诸家之说:“奇正之说,诸家不同。《尉缭子》则曰:‘正兵贵先,奇兵贵后。’曹公则曰:‘先出合战为正,后出为奇。’李卫公则曰:‘兵以前向为正,后却为奇。’此皆以正为正,以奇为奇,曾不说相变循环之义。唯唐太宗曰:‘以奇为正,使敌视以为正,则吾以奇击之;以正为奇,使敌视以为奇,则吾以正击之。混为一法,使敌莫测。’兹最详矣。”先排比诸说,后加以断语,既全面,又深入。

总之,正如于汝波先生所指出的,张预注“集诸注之长,成一家之言,于《孙子》义旨多有发明,博而切要,文字亦好,堪为杜牧之亚”[77]。当然,张预注也难免有疏误之处。例如,《九地篇》“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意为“对敌人施加威压,则诸侯不敢与敌结交”,张注却注为“诸侯惧而不敢与我合交”,显系误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