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百战奇法》:古代兵书的重要代表

《百战奇法》:古代兵书的重要代表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百战奇法》[31]是目前可见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兵学范畴的兵书。当代学者对《百战奇法》作者的考辨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关于清丛书本《百战奇略》,一种观点认为,为刘基隐居期间所作。但是,据以断定《百战奇法》为北宋著作,似嫌证据不足。[36]《百战奇法》在明清时期流传较广,恐怕也与这一体例特点有关。

《百战奇法》:古代兵书的重要代表

《百战奇法》[31]是目前可见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兵学范畴的兵书。该书不见于宋代著录,最早著录于明《文渊阁书目》,现存最早刊本为明弘治十七年(1504)马思进刻《武经总要》附刊本,名曰《武经总要百战奇法》。李赞在该本序中说:“书亡作者姓氏。”由于作者不详,明清出现了各种伪托的题名和书目,情形十分复杂。明崇祯年间所刊兵法丛书《韬略世法》收录该书,名为《新编百战百胜合法引证》,题为“宋谢枋得叠山甫编辑,明汪湛参订”,但邹复在序中指出,该书“未详作者姓氏……殆宋人手笔,张预、戴溪之流亚也”。明代余泗泉萃庆堂刻《决胜纲目》,实际上就是《百战奇法》,题为明人叶梦熊著。清代澼絖道人辑军事丛书《水陆攻守战略秘书七种》和清抄本军事丛书《帷幄全书十四种》,均收录该书,名为《百战奇略》,题为明刘基所作。此说为《历代兵书目录》《中国丛书综录》等广泛采信,影响较大。

当代学者对《百战奇法》作者的考辨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关于清丛书本《百战奇略》,一种观点认为,为刘基隐居期间所作。[32]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书并非刘基所作,而是澼絖道人根据明刘寅《武经七书直解》改编而成。[33]这两种说法都囿于《百战奇略》本身及有限的相关史料,并未意识到《百战奇略》和《百战奇法》以及其他同名兵书之间的关联。军事史专家张文才先生通过对该书著录、流传、内容等的细密考证,指出该书作者并非刘基,该书也并非元代或明代兵书,而是宋人著作,原名《百战奇法》,清雍正以后始有《百战奇略》之名。张先生通过对书中所引战例时代及避讳情况的研究,认为该书成书于北宋英宗至徽宗期间。[34]在诸多考辨文章中,张文有理有据,翔实可信,厘清了关于《百战奇法》成书的一些重要问题。但是,据以断定《百战奇法》为北宋著作,似嫌证据不足。那么,该书是否如明刊《韬略世法·新编百战百胜合法引证》所题,为南宋谢枋得所撰呢?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宝祐四年(1256)进士。宋末为江东制置使,临安陷落,起义兵于弋阳,兵败后遁迹民间。至元二十五年(1288),元廷诏访贤才,福建行省魏天祐强起之,次年至燕京,绝食而卒。[35]谢枋得是南宋时期声名卓著的志节之士,后人的很多著作都伪托于他,该书是否确为谢枋得所撰,并无确切的证据,姑且存疑待考。

《百战奇法》广搜博采,从历代兵书中提炼出一百个条目,名为“百战”:计战、谋战、间战、选战、步战、骑战、舟战、车战、信战、教战、众战、寡战、爱战、威战、赏战、罚战、主战、客战、强战、弱战、骄战、交战、形战、势战、昼战、夜战、备战、粮战、导战、知战、斥战、泽战、争战、地战、山战、谷战、攻战、守战、先战、后战、奇战、正战、虚战、实战、轻战、重战、利战、害战、安战、危战、死战、生战、饥战、饱战、劳战、佚战、胜战、败战、进战、退战、挑战、致战、远战、近战、水战、火战、缓战、速战、整战、乱战、分战、合战、怒战、气战、逐战、归战、不战、必战、避战、围战、声战、和战、受战、降战、天战、人战、难战、易战、离战、饵战、疑战、穷战、风战、雪战、养战、畏战、书战、好战、变战、忘战。李赞在《武经总要百战奇法序》中说:“其命名立法,多出《孙武子》、武经七书,盖以《孙子》为经,百法若传。”该书始于“计战”,终于“忘战”,其中约有六十战源出《孙子兵法》,如“计战”出自《地形篇》“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利战”出自《计篇》“利而诱之”,等等。其余约四十战取诸其他武经或儒家经传,如“信战”出自《六韬·龙韬·论将》“信则不欺”,“教战”出自《论语·子路》“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如此等等。

在具体写作方法上,“合法引证”颇能概括《百战奇法》的特点。作者在每个条目之下,先阐述该“战”的含义,然后引《孙子》等经典兵书之语,最后引先秦至五代的经典战例相佐证。如“谋战”:“凡敌始有谋,我从而攻之,使彼计衰而屈服。《法》曰:‘上兵伐谋。’”继而引证春秋晋齐相争,晏子折冲樽俎的例子。这种体例使兵法理论与战例结合,互相发明,互相印证,易于为读者所理解接受,因此也受到后人肯定。明代王鸣鹤编《登坛必究》收录了该书的前五十战,并说:“《百战奇法》五十款,款下各附合于《孙子法》,且更以古人之行事证之,利害得失昭然于心目之间,殊足以启发后人,而战道略备矣。”[36]《百战奇法》在明清时期流传较广,恐怕也与这一体例特点有关。(www.xing528.com)

《百战奇法》所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凡与战争胜负有关的因素,诸如战争观、战争方略、作战原则和方法、治军之道、后勤补给、军事地理等方面都有专条讨论。这些内容不但全面继承了传统兵学思想,而且有新的阐释和发展。例如,在“粮战”中,指出“凡与敌垒相对持兵,胜负未决,有粮则胜”。对于自己的粮道,要严加守护,对于敌人的粮道,则应派精兵抄袭,陷敌于被动。在“人战”中,主张“推人士而破妖祥”,破除迷信,稳定军心,等等,这些观点都颇有新意。该书还用大量篇幅论述了不同地形和气候条件下的作战方法,如,山战“须居高阜”,谷战“必依附山谷”,水战“须去水稍远”,泽战“必就地形之环龟”。在丘陵山地对敌骑兵作战,要使用步兵;在平原旷野对敌步兵作战,要使用骑兵和战车;在干旱天气对营于草莽山林之敌,可采取火攻;而在风雪天气作战,则要乘敌不备,“潜兵击之”,等等。

《百战奇法》将中国传统兵学的诸多概念和范畴加以归纳和提炼,并以丰富的战史材料相参证,使传统兵学理论的概念体系及其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得到了集中体现。例如,《孙子兵法》强调“速战”,主张“兵贵神速”,《百战奇法》却立“缓战”一目,与“速战”相对:“凡攻城之法,最为下策,不得已而为之。所谓三月修器械,三月成距堙者,六月也。谓戒为己也,忿躁不待攻具而令士卒蚁附,恐伤人之多故也。若彼城高池深,多人而少粮,外无救援,可羁縻取之,则利。《法》曰:‘其徐如林。’”此篇所论仍为孙子思想,但是以“缓战”为题,提炼出了攻城作战与野战不同的特点,令人印象深刻。又如,《百战奇法》论“穷寇勿迫”:“凡战,如我众敌寡,彼必畏我军势,不战而遁。切勿追之,盖物极则返也。宜整兵缓追,则胜。”以“物极必反”的普遍原理解释“穷寇勿迫”的用兵原则,可谓切中肯綮。其他关于强弱、众寡、胜败、主客、奇正、虚实、轻重、利害、安危、饥饱、劳逸、进退、远近、分合等范畴的论述,也都具有这样的特点,这些范畴分为相对的两个篇目,但合而观之,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是十分明晰的。可以说,《百战奇法》在兵学范畴研究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明代揭暄《兵经百篇》、清代邓廷罗《兵镜或问》等都继承了这一路向。

不过,该书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一是立目过于简单、繁碎,对兵学理论的系统深入阐述不足。二是有些篇题不够恰当,如“害战”,与“利战”相对,实际上讲的是要塞地区防御作战的战法;而“选战”,讲的是作战要有“选锋”,等等。三是有些兵法、战例选择不够精当,体例也有前后不够统一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