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时期宋夏战争以后,在严峻的边防形势之下,宋廷对待兵学的态度有了很大改观。兵书渐次解禁,开武学,设武举,官方修治兵书,文人论兵蓬勃兴起,兵学研究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
宋夏战争是宋代兵学的一个转折点。宋仁宗天圣十年(1032),西北党项族首领元昊继承父位,率兵攻取回鹘之甘州和西凉府,并接受契丹册封,称西夏王。从景祐元年(1034)开始,西夏军频繁骚扰北宋边境,尤其是康定元年(1040),元昊攻宋延州,宋大将刘平、石元孙战殁,给宋廷造成极大震动。在经历了澶渊之盟后近四十年的承平之后,面对西夏的攻势,北宋的军事体系暴露出严重的弊端。为了改善边防形势,宋廷在加强武备、选将练兵的同时,也积极从民间搜求知兵之士,缓解军事人才匮乏的局面。这一举措大大刺激了文人论兵研兵的热情。北宋学者刘敞曾说:“宝元、康定之间,元昊畔。诏书求材谋之士,于是言事自荐者甚众,辄下近臣问状,高者除郡从事,其次补掾史,且数百人。”[58]秦观也说:“今世之学兵法者,肩相摩,袂相属。”[59]一时间,文人论兵热情高涨,兵学研究呈现出爆发式繁荣。(www.xing528.com)
宋神宗的积极推动是北宋中叶兵学持续发展的另一重要动因。宋神宗是宋代一位少有的有志之君。史书说他“抚承平之运,锐焉有为,积财练兵,志在刷耻。故一时材智之士,各得暴其所长,以兴立事功”[60]。为了改变积贫积弱的状况,他任用王安石推行变法,在军事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一度在边防上采取攻势战略。他本人对兵学有浓厚兴趣,后人称他“虽兵书律令,无不贯达”,“平居亦间言兵,然非群臣所能望也”[61]。这些话虽然不免有所谀美,但从《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多次记载他与大臣讨论兵法、阵法的情况看,他对兵学的关注和研究,较宋初诸帝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他的积极推动下,武学、武举最终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兵学获得了重大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