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禁兵书到文人论兵:兵学发展的制约与优化

从禁兵书到文人论兵:兵学发展的制约与优化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初,随着“崇文抑武”治国方略的逐渐深化,兵学发展受到的钳制越来越明显。范仲淹、富弼等纷纷提出解禁兵书,宋廷也先后弛兵书之禁,设武学、开武举,编校“武经七书”,文人论兵蔚为潮流,兵学研究似乎有了欣欣向荣的气象。但是,如果深入分析当时的兵学状况,就不难发现,在论兵之作层出不穷的表象下,“崇文抑武”仍然影响着兵学的健康发展,只是其方式由显而隐,由禁止和排斥转为对兵学的儒学化浸润和改造。

从禁兵书到文人论兵:兵学发展的制约与优化

在“崇文抑武”治国方略之下,“武”受到的压制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政治制度的设计、官僚体制的运作、武将的权力地位、大小政务的处理,而且包括兵书和兵学。只不过,由于时代环境的变迁,“崇文抑武”作用于兵学的方式有所不同,初期是以禁防为主,后期则转变为“文人论兵”潮流下儒学对兵学的浸润和改造。

宋初,随着“崇文抑武”治国方略的逐渐深化,兵学发展受到的钳制越来越明显。所谓“崇文”,目的就是使儒家的伦理纲常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以文治教化百姓,防止“内患”的发生。另外,兵书作为讲究用兵韬略的著作,不但可以用于对外战争,而且可能成为民众“犯上作乱”的理论指导。因此,宋代统治者在防范、抑制武将的同时,也对兵学存有严重的戒心,甚至在很长时间里禁止兵书的传播。景祐元年(1034),富弼上书说:“国家所禁者,盖恐生变。”[17]这里所说的“变”,可能来自普通百姓,也可能来自骄兵悍将。因此,宋初对兵书的禁令是全面而严厉的,不仅民间不得私藏,连武将也被禁止研习。

宋初禁兵书之政持续了近八十年,这段时间,是宋代“兴文教,抑武事”国策大力推行的时期,也是边防形势较为平稳的时期。虽然因为唐末五代的战乱,官藏图籍散落民间,加之民间藏书分散,难以实现全面的管控,但从制度层面上来讲,无论是执政大臣、统军将领还是普通士子、百姓,私习兵书都在违法之列,这一点严重限制了宋初兵学的发展。(www.xing528.com)

仁宗宝元年间,宋夏关系日趋紧张,客观上要求整军经武,单纯靠“禁兵书”来“抑武”已经不可能。范仲淹、富弼等纷纷提出解禁兵书,宋廷也先后弛兵书之禁,设武学、开武举,编校“武经七书”,文人论兵蔚为潮流,兵学研究似乎有了欣欣向荣的气象。但是,如果深入分析当时的兵学状况,就不难发现,在论兵之作层出不穷的表象下,“崇文抑武”仍然影响着兵学的健康发展,只是其方式由显而隐,由禁止和排斥转为对兵学的儒学化浸润和改造。这一方面造成了宋代兵学著述的繁盛,另一方面又加剧了兵学的儒学化,在兵学理论和实践层面产生了诸多新的矛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