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辽夏金元时期的兵学多元性

宋辽夏金元时期的兵学多元性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辽、夏、金、元时期的兵学具有显著的多元性。从大的方面说,宋与辽、夏、金、元分属两个截然不同的系统。宋代兵学植根于中原地区发达的农耕文明,辽、夏、金、元兵学则是北方游牧民族军事斗争经验的反映。在长达四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宋、辽、夏、金、元各朝之间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纷繁复杂,这一时期的兵学也呈现出丰富、多元性。元朝文化具有鲜明的多元化特征。

宋辽夏金元时期的兵学多元性

宋、辽、夏、金、元时期的兵学具有显著的多元性。这种多元性来自不同的政权,也来自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从大的方面说,宋与辽、夏、金、元分属两个截然不同的系统。宋代兵学植根于中原地区发达的农耕文明,辽、夏、金、元兵学则是北方游牧民族军事斗争经验的反映。在北方民族政权内部,辽、夏、金、元等具有一些共性:都以骑射见长,都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早期,都在与中原文明的接触中向封建制转变,等等。但是,这些政权由于民族构成、地理环境、经济形态、社会发展历程等的不同,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在长达四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宋、辽、夏、金、元各朝之间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纷繁复杂,这一时期的兵学也呈现出丰富、多元性。

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契丹在唐末五代时期逐渐发展壮大,成为雄踞中国北方的庞大帝国,数度出兵南下,参与中原政权的角逐。后晋天福三年(契丹天显十三年,938),契丹从后晋石敬瑭手中夺取燕云十六州之地,这一方面使其所辖汉族农耕地区大大增加,另一方面也夺得了中国北方的山河之险,对宋据有战略地理上的优势。在社会形态上,契丹族处于由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转化的阶段,以游牧经济为主,而其所占领的原汉族和渤海国地区已进入封建社会,以农耕经济为主。为了对多元化的民族地区实行有效统治,辽采取“因俗而治”之法,“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19]。在与宋、西夏的三角关系中,辽一直处于较为强势的地位,澶渊之盟后,与宋大体维持着岁贡关系下的战略均势,并以西夏为钳制宋朝的重要力量。1125年,辽为后起的金朝所灭。

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位于丝绸之路的东段,占据河西走廊地区,宋初逐渐发展壮大,1038年,元昊称帝。元昊借鉴中原王朝的礼仪法度,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体制,同时又创制文字,行秃发令,试图建立起与宋争衡的帝国。北宋中后期,西夏与宋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战争,互有胜负。在与辽的关系中,西夏倚辽为援,但又不完全听命于辽。辽朝后期,转而附金攻辽。蒙古强大后,又转而依附蒙古攻金。1227年,为蒙古所灭。

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公元十二世纪初,女真族为辽的属族,处于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的过渡阶段,过着半农耕半渔猎的生活。因不满于辽残酷的统治和民族压迫,女真族在首领完颜阿骨打的率领下起兵反抗,相继灭辽和北宋。金朝入主中原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政权迅速汉化。金与南宋长期对峙,金数次大举南下,南宋也数度出兵北伐,但双方都难以消灭对方,疆域大体维持在淮河至大散关一线。1234年,金为蒙古与南宋联军所灭。(www.xing528.com)

元朝蒙古族建立的政权。蒙古族源出东胡,唐时称为“蒙兀室韦”,是居住在大兴安岭地区的室韦诸族的一支。五代时受辽统治,散居于西起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东到呼伦贝尔草原的广大地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金朝建立后,蒙古乞颜部逐渐壮大,其部族首领铁木真于金章宗泰和六年(宋开禧二年,1206)被推尊为“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公元十三世纪上半叶,蒙古铁骑东征西讨,兵锋直至西亚、东欧地区,建立起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庞大帝国。在东亚地区,蒙古先后灭西夏、金、南宋,建立起元朝。

元朝文化具有鲜明的多元化特征。在蒙古帝国广阔的地域内,东方与西方之间,中国的南方和北方之间,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畅通而活跃。中国的商船与亚洲其他国家、欧洲国家频繁贸易,一直远达非洲海岸。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科技发明传入西方,西方人的天文、医学、建筑、工程技术知识等也传到中国。元朝推行多元宗教和文化政策,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各国的人长期居住在中国,有些甚至在元朝政府任职。多元文化的交流中,虽然兵学文化不占主体,但是指南针、火药等科技的西传,西方武器制造和工程技术的传入,等等,使中西方兵学得以互相学习和借鉴,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兵学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