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保守党的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于1979年和代表共和党的罗纳德·威尔逊·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于1980年分别获选英国首相和美国总统。他们的当选给两国行进中的民营化以巨大的推进。1980年代常常被称为“里根时代”,里根获取公众高支持率的口号为:“让政府不再骑在我们的头上,让政府的手远离我们的钱包。”而撒切尔夫人给英国的导向是:“政府战线的全方位退却。”一系列激进的非国有化运动(民营化的特殊形式)1979年后在英国大刀阔斧地进行,席卷以下公司:英国燃油公司(1979)、英国飞机制造公司(1981)、英国石油公司(1982)、国家货运公司(1982)、有线无线公司(1983)、美洲豹公司(1984)、英国电信公司(1984)、英国飞机制造公司(1985年第二轮股票销售)、英国天然气公司(1986)、英国航空公司(1987)、劳斯莱斯公司(1987)、英国机场管理局(1987)。截至1990年撒切尔夫人卸任时,英国超过2/3的国有企业已经完成民营化。自来水和电力等公用事业的民营化分别于1989年和1990年进行。地方政府服务的强制性竞争招标于1988年成为法定要求。[8]
撒切尔夫人认为民营化是英国经济改革的良药,也是平衡财政的方式,因此将“传家宝”(family silver,指国营事业)卖掉。1979-1997年间,保守党政府共筹得670亿英镑。到1997年,电信、天然气、航空、水、铁路、煤、石油、钢铁、核能、造船、海运和陆运等行业几乎全由民营业者操控在手里。[9]20世纪90年代中期,铁路行业进行私有化活动时,预示私有化活动可能达到了高潮。继而,又有铁路规制是否成为重回国有化的疑虑。[10]
英国民营化中,影响最大的是鼓励私人投资行动(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PFI,即“私人融资活动”,在我国称“民间主动融资”)。该计划是指在公私合作的框架下,引进民间技术、资金、管理能力,从事给付行政、干预行政、基础设施行政等公共任务,实现行政目的,完成行政任务。1996年,撒切尔夫人设立“公私合作方案”(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Program),由私人财政小组(Private Finance Panel)监督,辅助地方政府吸纳私人资金,参与地方建设和服务。新工党于1997年执政后,继续推动 PFI 政策。在中央成立财政部工作小组(Treasure Taskforce),检查PFI执行过程和效果。小组在发布的指导性文件中将PFI更名为PPPs(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除小组外,国家审计部办公室(National Audit Office,简称 NAO)及国会也负责监督公私合作。英国审计部的报告可以表明,PPPs在英国实施二十多年,成效良好且物超所值。这主要在于:英国强化管理治理,在财政部工作小组的监督下,管控各计划的执行,落实契约内容,坚持公契约的公法价值。[11](www.xing528.com)
英国最早提出公私伙伴关系的概念,[12]而后在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及日本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回顾其历程,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私有化阶段、立约承包阶段以及鼓励私人投资行动阶段。公私伙伴关系之所以获得成功,与英国政府的措施密不可分,这些措施主要有:其一,改组中央政府,设立相关PPP的工作小组;其二,确定项目重点和先后顺序;其三,扫清实施PPP的法律障碍;其四,应用灵活手段塑造公私伙伴关系模型。但是,其中也存在许多争议,争议的焦点是政府的职责与监管问题。英国政府主要有以下两项措施来应对和解决:一是运用市场的力量,对合同强制竞争招标;二是运用会计、财务信息和审批等手段,建立控制机制。[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