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内容体系构建过程的回顾
20世纪50年代初,生物课程的内容是以前苏联的教材和教法为基础,强调生物的进化系统和生物与环境条件统一的观点,确立了我国中学生物课程内容、教材的学科体系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50年代末,特别强调教育要联系生产实践,在生物课程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增设了《农业基础知识》,虽然削弱了“双基”,但在生物课如何为农业生产服务方面积累了经验。60年代初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了高中《生物学》教材,从知识内容看,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孟德尔、摩尔根学派的遗传学内容。这期间更强化了以课堂授课及教师为中心的生物教学模式。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文革”期间取消了高中生物课。十年动乱结束以后,举国上下都热切要求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这种政治、经济的形势下,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在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引下,1978年制订了新的生物教学大纲,推出了新的课程内容和教材。由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物科学发展极快,现代生物科学已进入揭露生命本质的阶段,因此在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增加了现代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选取了关于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代谢、生殖发育及其调节、遗传和变异、生命起源与进化等内容。选取这些教学内容,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发达国家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基本相同,可以说符合国际上中学生物学科改革的方向和大趋势。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尽管这时期的高中生物课程只开设一个学期,仅有30课时,但是,生物教学大纲仍然确定要讲述现代生物学和现代遗传学的新成果和新知识,即关于“遗传的物质基础”的内容。因此,从这时起,我国中学生物学科首次跨入分子水平。应该说,这是我国中学生物课程面向现代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在以后历次高中生物教学大纲的修改中,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未做较大的变动。不过,当时由于课时少,内容压缩很多,体系不健全,与国外学科教育改革的步伐相比,仍显得体系落后,知识陈旧。1982年夏,根据1981年修订的教学计划要求,陆续供应了新教材。新教材虽有些变革,但仍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加强基础、培养能力、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逐步摸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方法。不过当时广泛应用的教学方式仍是“以教师为中心”,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内容上仍显落后。于是在1986年颁布的生物教学大纲中增添了“生物与环境”的内容,以应对80年代以来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带来的各种危机,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从1990年开始,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必修课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细胞的知识,包括细胞的成分、结构和分裂。第二部分是有关生物个体的知识,包括生物的新陈代谢及其调节、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选修课的内容由生理卫生部分和生物学部分组成。在1990年颁布的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更加完善和充实,但是选修课的大部分内容是为了高考复习的需要安排的,许多内容与初中生理卫生和高中必修课的内容重复,未能体现选修课本身的内容体系,只是对一些内容提高了教学层次的要求,应试教育的色彩相当浓厚。2000~2002年,根据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进行全面修订和审查。在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高中生物课是将初中生物课的知识加以综合、概括和提高。必修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包括10个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生态环境的保护。这10个单元可以概括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内容;第二部分是关于生物体生命活动本质的内容;第三部分是关于生物界的发展和生物与环境的内容。高中生物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侧重于生物科学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基础知识,包括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光能利用和生物固氮、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细胞与细胞工程、遗传与基因工程和生态环境及其保护。这两个教学大纲安排的教学内容在知识更新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为新课题的制订奠定了基础。
(二)对当今课程内容体系的评析
2002年颁布的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与过去相比较,不仅加强了基础性,而且体现了先进性和实用性。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必修课学习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已从形态描述和研究生命的现象发展到研究生命的本质。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分子生物学开创了现代生物学的新时代。现代生物学已从分子水平逐步揭示了生命活动的规律,所以高中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合适的。选修课的教学内容能面向21世纪人类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让学生了解人类健康问题,众多人口的生活问题,如何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以生态学观点和方法指导节水、节能、保护环境,以取得国民经济持续高效的发展等,让学生了解这些方面的新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新大纲还围绕生物技术发展的四大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基因工程)安排了一些基础知识,为学生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打下了必要基础。总之,新的大纲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比过去更符合现代生物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使高中生物课程走向现代生物学是课程发展的又一里程碑。(www.xing528.com)
由于生物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生物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目前使用的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仍有不足之处。例如:(1)过分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因此编写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有的内容偏多、偏深,应适当精简。(2)有些知识内容陈旧,体现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新内容、新思想、新观点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取得的新成就和存在问题仍显不足,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更新。(3)偏重知识点的教学,采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不够。课程的探究和实践活动安排不少,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得不到保证,有的活动内容缺乏可行性。(4)知识内容的要求规定得过细、过死,灵活性不够,难于实现教材的多样化;另外,知识内容缺乏弹性,对不同水平的同学缺乏不同层次的要求,“一刀切”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以上这些问题为制订《标准》提出了迫切变革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