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生物课程的演变及分析

高中生物课程的演变及分析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高中生物课程的演变高中生物课程是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及生物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关于高中生物课程的安排,除将限选课改为必修课外,授课学年和课时与1996年《课程计划》相同。而我国中学生物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充分体现生物课程的价值。

高中生物课程的演变及分析

(一)高中生物课程的演变

高中生物课程是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及生物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我国,生物学作为中学教学计划中的一个学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主要是效仿西方和日本。在解放初期主要是向前苏联学习,20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建立我国自己的课程体系。自1950年起我国正式颁布实行的有关高中的教学计划主要有9次,其中3次为前次计划草案的修订意见。在历次颁布的教学计划中,1996年以前将基础教育只分为小学和中学(初中和高中)两个学段。1996年颁布的教学计划才把高中作为独立学段划分出来。根据历次高中教学计划,高中生物课程设置归纳如下(表1-1):

表1-1 我国颁布的历次高中生物课程设置

从表1-1看出,从1950~1958年,在高中一、二年级开设两门生物课——人体解剖生理学达尔文主义基础,每周2课时,总计160课时。1958~1962年,在“大跃进”时期,高中生物课改为一门生物课,一年级开设,每周3课时,总计102课时。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草案)》中又将高中生物课改为每周2课时,总计72课时。生物课的课时逐渐减少。在“文革”10年期间(1966~1976年)甚至取消了高中生物课,使中学生物学教育蒙受了巨大损失。1976年以后,中学教育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78年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拟定了《1978~1985年全国教育事业规划纲要(草案)》。根据《规划纲要》的精神,1981年教育部组织制订了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和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在这两个计划中提出分科选修,从高二年级开始分流,初步形成了高中文、理分流的办学模式;同时提出高中二、三年级开设选修课。这两个计划对生物课作了新规定,只在高中二年级(五年制)或三年级(六年制)开设生物课,每周2课时,总计56课时。1981年的教学计划一直实行了10年,在当时的情况下,它对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早出人才,快出人才,起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这个计划是为重点中学制订的,全国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相差极为悬殊,再加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大发展时期,原来的教学计划很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于是,针对这种情况,1990年对1981年的教学计划作了较大的调整。将课程结构由单一的学科类课程改变成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部分组成,学科课程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在1990年颁布的教学计划中,适当增加了高中生物课程的课时,高二年级开设必修课程,每周3课时,总计102课时;高三年级开设选修课,每周3课时,总计72课时。时隔5年,随着社会的发展,1990年的教学计划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主要是它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中教育中出现的文、理偏科现象,以及学科知识结构不完整,学生负担过重,片面追求升学率等问题。鉴于当时高中教育基本上是升学教育,不能适应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改革”已成为广大高中师生的共识。再加上1993年试行的义务教育初中课程计划的学生毕业,必须有一个新的高中课程计划与之相衔接。在这种形势下,构建新的课程方案势在必行

1996年教育部组织编写了新的课程方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在《课程计划》中首次把高中作为了一独立学段,并明确提出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其次建立了以学科类课程为主,活动类课程为辅的课程结构,为学校办出特色、发展学生个性留有一定空间。此外,还加强了课程的选择性。同时,根据时代的要求、学科的发展,也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大更新。总之,该计划较过去计划增加了灵活性。关于生物课程的设置,1996年的《课程计划》中规定高二年级开设必修课,每周3课时,总计105课时;高三年级开设限选课,每周3课时,总计78课时。

2000年教育部根据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对1996年《课程计划》又进行了较大的修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其主要变化表现在:(1)培养目标更符合高中的性质和任务,具有时代性;(2)课程设置更为合理,信息技术课改为必修课;活动课发展为综合实践活动,其中设置了研究性学习,并作为必修课安排;(3)在课程安排上给地方和学校留有更大的空间。关于高中生物课程的安排,除将限选课改为必修课外,授课学年和课时与1996年《课程计划》相同。

(二)对高中生物课程设置的评析

1.课程设置的总体分析

从我国历次颁布的教学计划来看,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注重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科知识体系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满足了当时学生强烈的求知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基。但是,从国际教育的发展来看,课程设置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课程缺乏多样性和选择性,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课程内容陈旧,脱离实际,忽视学生生活经验,不能反映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课程实施中教学观念落后,方法单一,缺少自主创新和实践的机会,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对这些问题的深刻认识,为开展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制订新的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课程标准指明了方向。

2.生物课程设置的思考

回顾50多年来高中生物课程的演变历程,课程计划已逐渐完善,但从社会的发展与生物科学进展来看,有以下一些问题:(www.xing528.com)

(1)对生物课程重视不够

20世纪以来,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生物科学技术在许多领域发生了重大突破,对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面临生物技术新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普遍重视中学生物教育。而我国中学生物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充分体现生物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生物课可有可无,“文革”期间曾被取消。以后,从1992年开始,高考取消了考生物,直到1999年才得以逐渐恢复。这些都给全国中学生物教学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极大地挫伤了广大生物学教师深入开展中学生物教学改革的积极性,生物学教师受到轻视,教师队伍流失严重,导致中学生物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使中学生物学教学改革陷入困境。生物科学的发展迫切要求内容更新,并不断充实,可是近年来课时安排较少,内容与课时矛盾十分突出。例如,从1952~1999年理科三个学科必修课周总课时表比较来看,生物课时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得非常少(表1-2)。

表1-2 1952~1999年普通高中教学计划中三个学科必修课周总课时比较

注:1.圆括号内为选修课时数。
2.1999年课时A~B的含义是:A为必修课时数;B为必修加选修课总时数。

(2)生物课程结构欠妥

历次颁布的教学计划中课程结构安排欠妥。以理科各科为例,高中物理、化学、生物课占总课时的百分比偏少,尤其生物课更少(表1-3)。近年来虽有所调整,仍显比例不大。

表1-3 1952~1999年普通高中教学计划中理科三个学科总课时数比较

(3)生物课程安排不尽合理

生物课程设置的年级不尽合理。初中三个年级中只有一、二两个年级安排了生物课程,初三没有安排;到高中时,高一年级没有安排生物课程。这样有两年时间没有生物课程,间隔时间太长,不利于连续学习。

以上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民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间接地对人的素质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